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均等化公共服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测度
(一)东部县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国内领先课题组根据数据获得性、科学性、典型性原则在全国选取41个县,东部选取天津、青岛、杭州、广州等地的14县,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数据显示,在东中西三个区域中,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东部最高,县域之间差异系数最小,说明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高,区域内县城之间差异最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财力雄厚,人均财政支出是国内平均水平的1.23倍,公共服务支出是国内平均水平的1.45倍,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传媒、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环保的人均支出分别是国内均值的1.4倍、1.4倍、1.3倍、1.2倍、1.08倍和1.26倍。可见,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而且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方面尤其突出。
(二)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有差异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东部省份的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高有低,并不均衡。在选取的4个地区中,广州最高,杭州次之,天津第三,青岛最低。教育支出,天津最高;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杭州最高。在东部地区,青岛的胶州、即墨、莱西、平度、胶南五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服务支出是广州的40%,教育支出是天津的64%,科技支出是杭州的21%,文化体育传媒支出是广州的2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是广州的36%,医疗卫生支出是杭州的46%,人均环境支出是杭州的25%,仅高于广州。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不均衡,杭州均等化水平最好,天津两极分化最大。公共安全、科技、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方面,青岛县域差异系数最大;教育、医疗卫生方面,杭州差异系数最大,文化体育传媒广州差异系数最大。
(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支出结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2010年东部县域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为52.7%、中部为51.1%、西部仅10.3%。东部财力雄厚、占比高,西部财力紧张、规模小、占比低,呈现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西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在支出结构中,东部、中部县域主要用于教育26.4%、社会保障与就业8%、医疗卫生6.6%、公共安全5.8%,属于发展型社会服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积极提供社会保障。而西部地区虽然主要用于教育4%、医疗卫生2.5%、社会保障与就业2.2%,公共安全1.1%,但是总量少,比重低,公共服务属于维持型社会服务,被动适应市场经济。支出结构充分反映了国家近几年对保障公民教育权利、增进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的重视与进步。
(四)群体均衡度第一,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两者之间享受的公共服务差别较大,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例低、覆盖面窄。课题组调研,外来人员中66.8%有劳动收入,13.6%有退休金,0.2%有失业保险金,0.1%有最低生活保障金,17%依靠家庭成员的供养,65%靠子女养老。没有劳动收入且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的人群,85%是劳动适龄人口、15%是儿童和老人。他们虽然生活在县城,但是没有享受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盼望早日被纳入城市统筹范围。外来人口买房的不足三分之一,多数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对外来人员覆盖面过小,需要继续扩大覆盖面。对没有房住的外来人员,民政及房产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第二,企业与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金统筹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则由财政统一筹资;养老金支付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2]虽然企业退休养老金逐年提高,人均养老金2013年比2010年提高45.3%。但是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偏低,待遇比机关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待遇低2倍。甚至有的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困难,体弱多病,生活难以保障,更谈不上有病就医。第三,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机关公务员不需缴纳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退休后享受较高的待遇。事业单位员工需要缴纳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即使同样工龄的职工待遇远不如公务员。
(五)方便可及性课题组对青岛市4个县城进行问卷调查,69%的人认为“看病贵”,28.6%的人认为“入托、入学难”,说明医疗水平、教育方便可及性不高,需要继续增加医疗卫生、教育投入。44.1%的人认为“住房困难”,21.3%的人认为“养老设施不足”,19.3%的人认为“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突出”,28.6%的人认为“就业难”。经济增速下降导致就业机会减少,需要继续加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提高就业培训数量和水平。13.7%的人认为“农民增收难”,32.7%的人认为“环境污染”,55.6%的人认为“交通拥堵”,需要提高环保投入,加大治污力度。调查反应了东部县城基本共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保等方面的服务方便可及性不理想,在资源配置、运行机制、操作程序方面有待改进提高。
(六)群众满意度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市民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依次是:文化82%、治安78.2%、医疗77.5%、收入74.8%、教育73.6%、环保70.9%、交通70.6%、住房65.1%、就业64.6%、物价57%。市民对住房、就业满意度较低,对物价满意度最低仅为57分。
二、县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评价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就第一,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强、水平高。我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供给强度、供给潜力逐年增大,说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越来越强,供给服务水平将逐步提高,后劲越来越足。由于东部县域经济发达,财政雄厚,基本公共服务占财政支出比高,东部供给能力强于中西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高于中西部。第二,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浙江、天津、山东。在差异程度上,杭州均等化最好,天津两极化最大。第三,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度有所改善。在供给结构方面,重点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有效缓解了“入学难”、“看病贵”等社会难题。第四,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方便可及指标有所改善。着力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与机制,重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健身活动场地建设,完善交通体系,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养老设施等。
(二)存在的问题第一,与广大居民的需求相比,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有限、投入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较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受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的限制,而社会进步与发展又使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扩张。与大城市相比,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规模及其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由于投入规模小、强度弱,限制了供给能力。第二,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与市民需求不匹配,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投入亟待增加。在供给结构中,教育比重不断加大,该领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效解决了“上学难”的社会问题,但是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比重不高,居民普遍感到“看病贵”、“就业难”、“物价高”、“住房困难”、“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第三,不同群体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虽然县城积极扩大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努力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确保生活困难家庭生活水平不降低,力争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但不同群体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第四,东部县域公共服务不均衡。一是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青岛市2013年县(市)月最低工资标准1220元,而上海1620元、广东1550元、江苏1480元、深圳1550元、浙江1470元、天津1310元。2013年青岛市月最低生活标准540元,天津市城镇600元、农村400元;上海城镇640元、农村500元。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仍然偏低。第五,基本公共服务不方便、不可及问题仍需改进。
三、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路径
构建新型转移支付机制,深化改革财政体制,扩大县政府财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县政府行政效能。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源泉。一要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县域发展经济。省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落实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构建由中心镇、县城、中等城市、大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体系,合理分工,县域积极承担制造功能。二要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转移的产业,实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在“凤凰涅盘、腾笼换鸟”背景下,大中城市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把先进制造业、一般产业向县域有序转移。县域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承接,借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三要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如果具有交通区位优势,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如果具有农业品牌优势,则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如果位于城郊、具有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则应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二)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县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直接决定着基本公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虽然东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于中西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大中城市相比,与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县政府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县级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要明确县政府的责任,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努力解决县级财政“事权”多“财权”少、“税收上缴事权下放”等问题,确保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与相应的财力相一致,列出县政府事权清单。遵照事权与财权一致的原则,合理分摊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建立由中央、省、市、县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财政分担机制,使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三)优化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任何社会,县级财政存量和财政能力都具有局限性。在有限的县级财政约束下,只有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才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品质。目前,县级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经济建设支出比重过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较小。因此,在扩大县级财政总量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文化与环境保护等支出比重。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压缩行政管理费用。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国有资本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集中力量提高市政等公共服务水平,减少直接的经济建设投入。
(四)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虽然东部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多种因素,有的县面积大、人口多、远离市区、经济落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有的县人口少、邻近市区,经济发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东部各县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及服务条件不均衡,导致东部地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对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的县,不可能依靠自身的财力消除已有的差距,甚至可能继续拉大差距。因此,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加大对困难县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将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困难县的财政缺口,按照公平、公正、规范、透明和稳定的方式拨款,以均衡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和均等化实现。
作者:薛风平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