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疗风险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①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专业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正规化的护理流程与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方式等,并在培训过程中详细剖析近年来发生的医疗事故案例。②细化护理管理的流程:规范护理风险评价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并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坠床、褥疮、跌伤等)进行及早的防范。同时,建立护理风险防范专项小组,严格落实每日5次查房的制度,并在查房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1.2观察指标[2]①医疗风险的发生率。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疗风险发生率的比较在观察组47例患者中,发生医疗风险的患者有3例,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在对照组48例患者中,发生医疗风险的患者有11例,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在观察组47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级为优的患者有40例(占患者总数的81.6%),为良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4.3%),为差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1%),总满意度为95.9%;在对照组48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级为优的患者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62.5%),为良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12.5%),为差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25.0%),总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肾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病情变化较快,且大多数患者均合并多器官损伤,预后较差,这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3]。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在常规的管理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对患者、患者家属、医疗护理人员或者探视人员可能引起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并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划分,最终是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规定以规避风险,实现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我院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模式,按照这套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日常的护理过程没有指定明确的步骤并执行严格的监督,例如静脉注射、发药与护理人员交接班,二是某些护理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经验不足,对突发情况处置不当,这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产生。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与讲座,规范日常护理流程,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基础操作摸底考试,制定抢救预案,每月进行一次演练,务必使每位护理人员规范日常操作,熟知抢救流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向红单位:湖北省大悟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