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法学教育模式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阶段,就业难问题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他专业相比,法律专业的就业形式更是严峻。法律专业的就业形式告诉我们应尽快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应树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理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通过推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拓展全新授课模式来培养法学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法学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学职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法学职业教育;教学手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量不断增长。随即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拓展,导致就业难问题成为焦点。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也成为当今就业的突出问题。想要摆脱困难局面,高校应该着力培养专业性较强,实践水平较高的法学应用型人才。法学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具有法律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具备法律分析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由于法学的应用性较强,高校在进行法学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除理论教学外,还应注意培养法学的实践技能。不能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完全交托给社会实践去承担。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专业涉外律师共有3000人左右,而真正被律师行业所能用的仅仅20人左右,巨大的人员差距表明我国现阶段法学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还不够健全,所培养出的法学职业人员不能够真正为社会所用。因此笔者通过统计调查,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法学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概括,希望对法学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产生帮助作用。
1现阶段我国法学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1法学教学观念和教师的师资水平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法学教学观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脱节。法学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只注重理论教学的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将法律基础知识和传统的案例进行机械传授,学生难免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不到法学的真知。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授课模式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纳教师所授理念,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必将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法学教学的师资水平有限,也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一些法学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参与教学,缺乏实践经验,这些教师没有去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学实际应用场所实地工作学习过,只空有法学的理论知识。师资队伍的配备不完善,也导致了学生难以从法学职业课堂中获取到法学实践应用技能。
1.2法学教学理论和实践课程配置不合理
法学专业除就业难问题以外,还有另一个现象存在,就是法律专业型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法学行业专业型人才稀缺,导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表面现象和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法学教育的课程配置不合理,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所学知识成为只会“说法”不会“用法”的一纸空文。另外,高校在法学理论教学上还存在另一问题,就是只教会学生法学的广度,没有让学生彻头彻尾的熟知法律,学习到法律的“深度”。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总是空泛的,对未来进行实践应用所起作用微乎其微。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学职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2.1注重教育观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教师“传统型”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型”教学新理念,可以从教师的培训入手。只有让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到全新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师树立新的价值观、教学观。对教师进行培训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利用教师闲暇时间参与到培训教学,既不影响教学进程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采用从校外聘请讲师的方式,也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开展公开课程。通过培训让教师取长补短,对全新的法学案例进行学习吸收以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将教师单一授课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型教学。法学专业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应用型人才,将教授模式由“灌输”转换为“互动”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中心,教师适当地辅助引导,发现学生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领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发掘、自我突破、自我完善。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于日后法学实践具有积极作用。
2.2推行全新“3+1”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各个阶段实践教学环节
3年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和1年校外实践操练构成了大学生的4年学习生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的校内3年理论学习只能学习到基础的法学理论知识,并没有将实践教学与之融合。没有结合实践教学的生硬刻板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并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学生之前学习到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于实践时并不一定适用于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号召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全部寄托于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和社会。教师应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实践教学,引用法律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讲解,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进行短期学习培训。引领学生将法学职业教育穿插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之中,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学教育模式构建。
2.3拓展授课形式,聘请校外法学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授课
除了以上所述教学模式,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校外法学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校外法律运营机构的工作人员人员有着最实用的法学实践经验,学校可以和一些司法局、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聘请这些职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传授一些在学校涉及不到的法律知识。也可以通过合作,让学生到其单位进行实地学习,或短期实习。只有带领学生真正涉足于法律领域,才能拓展其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拓展授课形式,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实务能力,提前为未来的法律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终生受益。
2.4将法学职业教育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法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法制问题,一些法治节目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今日说法》节目,就是采取案例的形式讲述法律知识,引导大众进行参与和评论,专家加以分析来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例如《法律讲堂》、《社会与法》、《道德与法治》等,用纪实的手法将法治案件呈现给观众,从而达到引领群众学会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目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法治节目经典案例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类法治节目,因为此类节目大多是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试图还原法治事件的案发过程,通过观看法治节目,以情景带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贯穿到法治事件中,将法治理论和实践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尽快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必须转换教育观念,推行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不断进行法治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法、懂法、用法。学生也应该立足实践,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学任务,成为能为社会所用的高级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法学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法制博览,2016(33):59.
[2]朱新力,胡铭.职业主义法学教育与“2+2+2”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4(5):25-29.
[3]王玉薇,苏贺新.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7(9):153-154,189.
作者:王会贞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