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的学习,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培训教育,坚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名位观、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树立服务发展大局的理念、不断提高和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2.活化培训方式。实行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每年分期分批选送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去专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高等院校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根本原则,从本村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村干部自身条件,采取任职资格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组织观看科技致富片、走出去交流、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摘要: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针对黑龙江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路径选择如下: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夯实服务基础;健全制度机制,增强服务效果;加大激励保障力度,激发服务动力;改善组织架构设置,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方式。3.丰富培训内容。开展政治素养、岗位业务、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党风廉政教育、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干部的特点,积极开展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社会工作、党务工作、经济工作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4.突出培训实效。选派干部外出交流考察,推行上挂锻炼和异地学习制度;安排基层党员干部村里急、难、险、重基层岗位进行学习,通过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确有想继续为村民服务的想法以及具备为民服务的能力并经培训过的落选干部,如有民意基础,应尽力为他们搭建重新开始的舞台。5.落实培养工程。按照中央要求贯彻落实好各项“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及政策。采取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培训模式,有计划地选送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去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培训学习;加强省级政策出台力度,加快和完善市、区、县配套政策的制定。
(二)加强人才储备,夯实服务基础
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实行静态与动态管理相结合,静态上要每村保持2至3名后备干部常数,动态上要实时调整、补充,使之达到平衡;制定相关优秀人才选聘政策,鼓励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2.规范干部选聘过程。遵循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村级组织推荐与乡镇党委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乡镇党委指派或村级组织迫于各种压力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完善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实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根据不同类型的村庄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3.拓宽干部选聘渠道。打破行业、职业界限,拓展到多级别、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采取乡土人才培养与外部人才输入相结合,发展新党员与选拔后备干部相结合,“注意从农村致富能手、军转人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机关及事业单位退休和提前离岗干部职工中选拔人才。”
(三)健全制度机制,增强服务效果
1.运用好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大力推广村委会每周向村党支部及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联席办公例会制度,不断完善重大村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合签联章制度、“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听证制度、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投票表决制制度、决策中村民代表公决制和决策后公开接待日制度。2.建立管理服务制度。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制、挂牌服务制、服务承诺制,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3.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健全村民、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民主满意度测评机制,有效制定科学测评体系。实行严格、公正、科学、合理的动态考核机制,建立定性与定量、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机制。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将工作绩效与奖项相结合,与政治待遇及政治升迁直接挂钩。
(四)加大激励保障力度,激发服务动力
1.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升迁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热爱农村事业的村干部,将其纳入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中;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村干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其考录为乡镇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下派、选派任职干部机制。建立和完善援助保障机制。2.建立经济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工资性收入增长保障机制。实行“基础性岗位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办法,参照乡镇公务员工资收入标准,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确定具体发放方式和工资额度。建立和完善奖励补助(偿)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离职保障机制。
(五)改善组织架构设置,增强服务功能
1.突破界限联合建。以乡村等地域性党组织为依托,从实现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党建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以发挥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业务职能优势为重点实行突破界限联合建。构建工厂、乡村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村企联建党组织设置模式。实行“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村机联建”方式。2.整合资源组织建。整合行业接近、地域毗邻、活动便利的专业合作组织、为民服务站点等资源,实行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构建“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党组织+合作社”等模式。整合产业链中龙头骨干企业,采取“公司党委+基地支部+党员”、“公司党支部+党员”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党员等方式建立企业党支部等模式。整合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产业化工业园区、示范服务基地,采取“1+N”型组织设置模式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3.拓宽区域覆盖建。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实行差别组织设置模式。实行将党员挂靠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党委或党员服务中心。行业、产业相同或区域相近特点的“两新”组织,实行选派工会组织员、建立联合支部、委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带群建,互促共建”的党群工作新格局。4.动态管理流动建。建立和完善相应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互动备案制度。集中统一建立联系册和备案簿;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结对联系管理制度,动态更新党员联系册,动态掌握其流出情况,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制度。
(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方式
1.增加服务的方式方法。“整合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组建党员服务团队,对网格内农村居民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深入开展“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大力推广“党员服务区”“、党员服务日”“、党员工作室”等做法。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科技帮扶企业、支农惠农送服务、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3]。2.明确服务内容。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向村社区公开。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工作时限,实行工作督查,及时跟踪问效,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推行限时办结、约时办理、服务、挂牌服务、服务承诺等制度[4]。3.拓宽服务平台。全面加强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组织工作信息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等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建设。
作者:郭岩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