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档案建设的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本文简要的对乡村档案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乡村档案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手段等等方面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关键词:
乡村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就成为了我们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就目前的国情而言,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完善农村建设,农民都步入小康生活。美丽乡村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绿色几个重要建设领域中,乡村文化建设是短板,因此国家针对此查缺补漏,提出一系列文化政策,争取尽快补上这块短板,乡村档案是乡村文化的载体,是乡村历史记忆的传承,因此乡村档案建设成了乡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社会对乡村档案工作的关注依然很少,乡村档案建设需要国家和社会各层人士特别是档案学者们的重视和努力。加之,我国乡村档案建设起步很晚,在档案领域属于年轻研究范畴,可以借鉴的经验案例并不是很多,所以乡村档案依然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
一、乡村档案建设的问题和难点
1.乡村档案类型不完整,内容缺乏准确性。从目前村里所积存的档案资料数量非常不完整,而且村落之间的档案数量差距较大,比较大重视文化积淀的自然村落卷宗多达上千卷,一般的自然村就相对减少到数百卷,有些小村落更是寥寥无几。并不仅仅是档案意识缺乏,而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落后,文化贫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导致很多具有价值的文件资料,如本村的个体户的家庭档案、村小组会议记录、村志、土地房屋承包合同、村民的婚姻情况、选举的文件材料、自然村重大历史事件等材料没有进行统一的分类保管,村委一换届,上一届留下的材料就丢失了,造成村落无历史,村民无历史记忆,更不用谈文化传承,乡村文化建设了。大多数村落并不设立村级档案室,更多的是仅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室,甚至没有资料室,仅是将特大重要材料保管在村小组负责人家里。设立了村级档案室的,主要收集的只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红头文件和经济类档案,比如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以及少量的土地确立转让、集体资金的处置、农龄确认、社员宅基地审批等文书,而真正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关乎整个村子文化建设的档案种类很少。如村志、村子重大事件记录、经济合同、村落名人资料、村落名俗技艺记录、土地管理与开发、劳动力就业、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2.档案保管仍未实现专业化很多村落并没有专门的办公会议地点,也就谈不上资料室或者档案室了,档案也没有专门的设备如文件柜、储存柜等摆放,管理人员也是村小组某个负责人兼职管理,造成了档案分类混乱,历史资料遗弃,专门档案被损毁。一方面,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家家户户都为脱贫致富努力奋斗,农村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更不用谈将资金应用到农村档案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政府刚刚重视,很多都在起步阶段,文化基础薄弱,理所当然的农民或者村支书村小组成员的文化意识、档案意识相对来说就很淡薄。
3.乡村档案管理杂乱无章目前,农村的村干部大多是选举产生的,他们文化程度基本上在初中及以下,正常的文化建设知识意识基本上都是薄弱的,相关的档案管理可以说大家是闻所未闻,许多村的档案整理只是停留在大致分类,然后锁进柜子,档案资料管理杂乱无章。档案管理并不集中,分散到各个负责事项的干部那里由其个人保管。保管期限的划分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造成了档案价值的混乱,或者是挖掘不了它的价值,造成没有价值的档案甚至应当销毁的档案占用大量空间,而重要的却遭受埋没,得不到保护。
4.乡村档案建设区域不平衡由于各乡镇、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造成乡村档案建设的程度差异明显。离大城市近的,乡村经济建设步伐较快,文化基础深厚,建档意识相对较高,所保存的档案数量较多也相对就比较规范和完整;同理,离都市较远,很多客观的因素阻碍它的发展,其乡村现代化的进程缓慢,就经济扶贫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很大的气力,文化脱贫更是任重而道远,档案工作的推动难度也就相对要困难的多。
5.农村档案社会化利用意识较浅薄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建设政府刚刚重视,很多都在起步阶段,文化基础薄弱,理所当然的农民或者村支书村小组成员的文化意识、档案意识相对来说就很淡薄。村委会会议、决策、表决、选举等等所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文件大多选择丢弃,这种无意识的意识档案现象数不胜数,造成了如今乡村档案极度匮乏,乡村无历史的文化贫困。
二、乡村档案建设的现状成因
1.领导干部乡村建档意识薄弱目前乡村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比较的集中在学术科研的学者们和相关的档案部门,但是由于档案目前的一些局限性,乡镇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且精力主要放在活跃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农村教育等事业上。乡村档案建设这种成效缓慢,精力专注,政绩不大的事业很少有人投入较多精力和资金,去购置先进设备,培训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2.档案专业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很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知识、档案的保管与修复技能的人员才能做好。而村级干部中,很少有专门的档案人员出身,大多是选举产生后就走马上任,身兼数职,资料保管只是其中一项兼职工作,一方面是不重视,没有精力花费;一方面缺少专门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乡村档案的工作一直处于无头绪的混乱状态。
3.缺乏经费投入乡村档案信息录入保管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很多乡镇由于经费问题,专业人才缺乏,保管设备简陋陈旧破败,专用库房、箱柜、计算机等最基本的设施都无法配备。档案遗失、霉变、涂改等情况时有发生。
4.乡档缺乏营销传播管理档案营销就是将档案介绍给社会大众,提高他们对档案的认知度。档案营销的力度不够,或者没有营销推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在这里并不适用,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档案一词本在社会大众视线中很少出现,大家对档案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少数档案节目中。人们对档案的认知也不是准确的概念,这就造成推进档案建设阻碍重重。而农村的信息接收相对比较闭塞,推广乡村档案建设不采取营销策略,乡民没有档案意识,也就造就了乡村档案的种种问题。
三、农村档案建设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及建立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政策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乡村档案,让档案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实实在在的产生效益服务于大众。业务上,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档案规范化管理、安全保管和信息化保存;在档案传播方面,自我做起,以自身影响周围人,并网罗专业的营销人才,推广档案向全社会的认知度,利用专业的市场手段和传媒介质,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农民普及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乡村档案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努力提高我们乡民的档案意识;档案的服务利用方面,简化档案借阅开放手续,以乡民的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至上,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
2.采取正确确实可行的营销策略让乡档建设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今天,采取固有的老套档案建设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存的形势挑战,档案社会化的进程需要档案的传播与营销,采取媒体网络,电子档案,微档案的形式普及档案知识,档案存在的意义与必要性等等,让档案的真面目真正的进入人民大众的视野。拍摄档案纪录片,开放档案馆,让乡民走进档案世界,了解档案并且自发的开始建立个人档案、家庭档案,留存历史记忆。
3.加强新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首先,要根据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频繁变动、业务不够熟练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一是选派村小组内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档案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二是省、市、县的档案馆专业人员走出去,下乡培训,不仅仅培训职责人员,而是宣传档案是什么,全方位的普及大众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乡民自发的保管档案。三是结合乡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求重点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建立乡村口述档案随着乡村档案建设的推进,口述史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挖掘乡村口述史料,不仅可以弥补历史文献资料的缺失,还可以揭示某些历史资料无法还原的真相。由于乡村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口述不仅弥补了文字记载需要文化程度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方便某些年事已高,思维、语言、行动都不便捷的老人的记录,并且它是最快的补足乡村历史缺失的一种方式。
四、小结
档案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最为全面和生动的素材,它用丰富的资源展现自身不容忽视的力量。当分开多年的旧邻,共同驻足在村史馆的照片墙前回忆往昔经历的艰难岁月时,对于乡村的朴素情感得以唤起,和谐乡村的愿景得以体现。档案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乡村记忆需要通过档案的方式来重现,档案有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乡村文化和档案文化二者的结合成乡村档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档案的参与,乡村档案的建设也应该提上日程。
作者:赵丽 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