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成本核算缺陷范文

教育成本核算缺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成本核算缺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成本核算缺陷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对策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与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有本质的不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外无压力内无动力,不利于成本管理。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经费管理方式,构建政府与高等学校管理者的契约关系,完善以评估为主要手段的高等学校评价制度,设计独立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实行严格运行成本审计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年初,教育部表示:“今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让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更趋合理”。这当然是件值得肯定的好事,但是,这次核定最终能否推动大学收费趋向合理,特别是“豪华成本”是否不再让学生埋单,人们心中还存在很大的担忧。大学学费近几年像一团乱麻,收费高且不透明,一直广为诟病。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高校人均学费已经从1989年的200元左右,上升到当前的5000元左右,有的专业甚至高达上万元。据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调查,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已高达44%,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至15%之间。如此高昂的收费是按什么标准收取的,收取的学费干什么用了?却没见有人能说清楚。目前,大学培养成本“超重”,直接导致学生学费负担过重。近几年,在不少地方,高校豪华办学之风愈演愈烈。有的圈地建大学城,有的建高尔夫球练习场,有的花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建豪华校门,有的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豪华宾馆,盲目投资使高校负债累累。另外,不少高校机构臃肿、冗员泛滥,不少官员竞相购买豪华轿车,进行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学校的招待费、庆典费、应酬费居高不下,个别高校甚至连“洗脚费”都在成本中列支。如此名目繁多的不合理开支,在不少高校被纳入“培养成本”,部分地让学生和家长埋单,使大学学费水涨船高。一位高校校长曾对记者说,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比着花钱,你的大楼“20年不落后”,我的“50年不落后”,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学校没有不敢花的钱。

上述现象说明,在教育资源垄断和监督缺失的背景下,不少高校成本意识淡薄,花钱大手大脚,直接导致运行成本虚高。制定大学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让收费行之有据,是件好事,但前提是要先理清哪些是学校必须支付的运转成本,哪些是不必要的挥霍浪费行为,以使高校成本构成趋向合理。由学生来分担的教育成本,应该确保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同时,对高校运行成本必须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必须进行科学计算。唯有如此,才能以此次出台核定办法为契机,降低高校运行成本和收费水平,而不是以此作为涨价的借口。

二、现行的高等院校成本核算制度缺乏科学性等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以货币表现的资源价值。其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广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既包括高等学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中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又包括因资源投入至高等学校而给学生带来的价值损失。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高等学校为培养一定科类(或专业,下同)、层次和数量的学生所发生的资源耗费;二是高等学校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由学生本人及家庭负担的各种资源耗费;三是高等学校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放弃工作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资源损失,即机会成本。狭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仅指高等学校培养一定科类、层次和数量的学生所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资源耗费,主要包括工薪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折旧费等项目。高等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某一科类、层次的单个学生所耗用的以货币表现的平均资源耗费,其金额等于狭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除以在校生平均人数。本文仅从狭义角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我国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2000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学费标准应依据高等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确定”,这里把学费标准确定的基本依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变成了“年生均日常运行费用”,而这两者是具有完全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年生均日常运行费用从高等院校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可以获得,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不进行成本核算,学校无法提供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现有的所谓教育成本不过是年度学校财务决算出的学生平均培养费支出,它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分摊,却包括了学校支出中的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如离退休人员经费、接待费等。没有区分费用与成本的差异,未能划清成本项目与非成本项目之间的界限,难以准确反映高校的成本行为和成本水平。因此我国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首要依据生均培养费用与实质上的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相去甚远。

为了真正体现成本一收益对等的原则,使受教育者所缴纳的学费确实是补偿与其接受的高等教育服务相关的费用支出的一定比例,需对高等院校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革,在确认收入权利与支出义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并把高校的各项费用支出按项目和功能进行归类,区分与培养学生有关的教学科研支出和无关的其他支出,科学划定两者的界限,将与培养学生有关却又被排除在生均培养成本之外的费用支出纳入核算范围,并剔除诸如离退休人员经费、社会服务支出等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为收费标准的确定提供客观、合理的成本依据。

高等院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目前都尚是无法解决的难题,生均成本的模糊性为高等院校在成本最大化动机驱动下提高收费标准提供了较大的可行空间,高等院校的成本最大化倾向成为一些学者和许多关心高等教育的社会民众质疑大学学费高涨合理性的原由所在。因此,如何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规范高等院校的成本行为尚有待于众多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现状与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基本没有教育成本的核算,现有核算模式采用的是高等教育经费核算模式。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与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其核算的侧重点不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模式侧重将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核算,其在完成政府所赋予的高等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价值损耗,而不论这些资源是何种对象(即一定科类、层次和数量的学生,下同)所耗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则是按成本核算对象分配归集所发生的资源耗费,进而核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其次,两种核算模式服务对象的侧重点不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模式侧重为政府提供政府拨给高等学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等方面的会计信息。而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则侧重为高等学校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提供学校为培养一定科类、层次和数量的学生所耗费的资源价值。利用这些信息便于进行办学效益的计量、比较和分析;再次,两种核算模式采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不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模式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基础,强调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流入、流出和结余,完全忽略体现应该与否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则恰好相反,其所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高等学校之所以一直采用高等教育经费核算模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外无压力。虽然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但我们在按高等教育服务属性特征管理高等学校方面改革步子不大,高等教育管理者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思想深处自觉不自觉的将高等教育服务仍视为纯公共产品,进而导致在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方式上还秉承着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要求,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政府眼里,高等学校的资金是由政府提供的,高等学校既然花了政府的钱,天经地义就要由政府来管。政府只关心其拨给高等学校的钱是如何使用的、支出的方向和结构,而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水平从不进行任何考核,也无任何硬性指标的要求。可见,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是外无压力的。事实上,在政府高等学校经费管理模式下,高等学校也无法进行成本核算。这种高等教育经费核算模式的弊端在我国社会已基本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后,愈趋明显。其次,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内无动力。一是高等学校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法人地位不明确。二是高等学校自身由于缺乏相应的办学自主权,经费方面几乎完全依靠国家,招生规模、收费标准等都由国家来定,基本上处于国家行政附属物的地位。三是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的行政附属物,在国家财产法律关系中,不具有独立的财产法人资格。四是政府与高等学校领导者委托关系不完善,契约合同不规范,包括学校管理、资产使用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责任不明确。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根本就没有核算教育成本的动因。

四、对策建议

第一,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一种稳定的成本核算制度,以随时掌握教育成本的发生情况及成本水平。由高等教育经费核算模式调整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是解决高等学校在成本管理方面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

第二,改革现行会计制度。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计划经济模式下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产物,该制度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不能反映高校资金活动的全貌,更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因而改革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是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前提条件。新晨

第三,建立同等院校成本数据库。建议我国在对不同类型院校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同类院校的成本基准,并以学校所在地域的物价指数、办学宗旨、公立或私立、学生数量等因素为参数,调整不同学校的教育成本,将某一学校的生均教育成本同平均成本、先进水平或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学校的成本高低和管理业绩。

第四,审计高校运行成本,总结和推广国内外高校教育成本的实践经验。生均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诸如高校的经费来源、生师比和生员比、办公条件、岗位津贴标准、规模、类型、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管理水平、国家教学评估、学校发展目标和决策层的预期等因素都会对高校的生均成本高低产生影响。通过不同类型高校教育成本专题审计,可以厘清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现状和水平,为国家拨款、制定收费标准和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发,郭鹏,中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革问题的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培根,高等教育经济学[M],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

[3]孙天华,中国公立大学运行成本制度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张伟江,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拓展与运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郭化林,刍议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疑难[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7]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