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级经济师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立足高远,协调全局
经济师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决策的实施者,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不仅要针对市场做出企业应有的应变,同时还要从企业的组织体制中去找到企业发展的空间。如建立起企业经济并发性机构,对外协作与信息收集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存在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信息以供企业作经营决策。在领导这些机构的同时,还要注意机构间的互查与监督。如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成立智囊机构,以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制订的科学性。对内而言,经济师作为高级管理层,不仅要把经营决策的目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同时还要进行经济目标的分解分配工作。一个企业不仅要有目标,更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当目标落实到个人,才能让整个企业成为劲往一处使的大集体。作为经济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坚守自身的职业要求,把经济考核与落实措施做到位。作为经济师,在自身的专业领域要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对于自己分管的范围应紧紧地扣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起到立足高远,协调全局的效果。
2有所侧重,逐一突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内容与领域非常多,不仅涉及技术设备、物资分配、人事安排、财务管理还有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工作。作为经济师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考虑到以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把所有的工作内容高效地衔接起来。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内耗,逐渐把企业的管理氛围转向积极向上的方向。一般来说,企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事件非常多,因此,作为经济师,要对这方面进行尽可能的提前预防与备案。这也就要求经济师在进行工作安排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重点布防与管理,而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薄弱处则要逐一突破、提出建议、落实监督,才能让经济师的职业影响力发挥得更好。作为经济师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与其他企业人才相比,经济师还要从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进行更多努力。可以说,成为一名多面手才能成为称职的经济师。更重要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非常快,经济师作为企业最为敏锐的信息点,不仅要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心得引入企业管理中来,同时还要主动去学习国家政府各个部门间的改革措施,进而保证可以有效应对社会与政府政策的变动,使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自身能力方面,作为经济师还要尽可能多学习计算机的应用与外语知识等以增加接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经济师这个岗位上更为称职。只有掌握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对企业所发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对企业积弊进行逐一突破。
3核心管理,重在担当
经济师的价值体现在对管理的担当,而对管理的担当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把关。一方面,经济师要对企业所推行的各种决策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在强调整体意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个人片面观点,影响全局。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论是经济师还是工程师,不论是会计师还是人事管理高层,在具体的工作中都会无可避免地带上个人主观意识。而经济师在最为理性的经济责任逻辑下,应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为周边管理者提供最为理性全面的建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把好关,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可能产生的失误。作为经济师当确定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可行性后,应坚守原则,从一而终,时刻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去做事。这也就要求经济师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敢于创新和敢于承担,以担负起核心管理的责任,同时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挥出经济师应有的职业价值,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4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企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企业应重视经济师的管理作用与职业价值。另一方面,经济师自身应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恪守岗位,为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建议与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吸取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发展双赢,最终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繁荣。
首先介绍一下职称论文的级别,职称论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评定的级别越高论文越难发表,高级职称的具体要求是在你发表职称论文时,一定要和自己的单位人事部门进行沟通,看是否对自己的刊物有限制,高级职称的刊物基本都发表在核心期刊。
下面小编汇总关于发表高级职称论文的具体细节要求:
(1)、通常来说,高级职称对期刊的要求比评中级职称的期刊要高。期刊的级别高了肯定论文的质量也会提高的。一般评高级职称的话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
(2)、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詹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那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另外,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
(3)、其次,国家级期刊发表对的要求偏低,但是也要求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格式,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国家级投稿相对容易,但也经常出现投稿一个月没有回复消息的。具体看杂志社的办事效率。
(4)、另外核心期刊的出版周期比较长,所以投稿前要了解相关的期刊发表时间,然后提前几个月投稿。但是如果竞争力大,投稿人多,个人的优势有限,稿子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小,而且现在社会环境下你的资源也是很关键的。为了提高发表成功的概率,可以选择有实力的机构。
延伸阅读:
各类职称的要求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年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9学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一、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于**年**商校财会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曾任**省阳高县政府办公室干事、县财委副主任、县外贸局长兼县外贸集团公司总经理。**年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分公司后,历任办公室调研员、浑源县公司经理、市公司工会主任。经济专业出身,本人又热爱经济,**年全国首次经济师专业考试踊跃参加,取得了金融经济职称,并被**市分公司聘任。由于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发挥,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或所负责的单位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或奖励。(见资格审查表内的部分填写)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原初始学历是中专,靠自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财经学院商业经济大专文凭,**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近年来,更是多次参加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其中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就有:**年7月**省经委企业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十五大精神培训班;**年5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18期县支公司经理培训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经理培训班;**年4月**省经济学年会;**年5月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年6月**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理事会聘为理事。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多年来,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结集出版,并有社科成果获奖。**年编撰《人身保险投保指南》,促进了当地寿险业务;**年结集《国寿保险实践的思考》13万字,赠送省内外同行参考,受到好评;**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岁月建言集》30万字,新华书店发行。《**财贸经济》撰稿人之一,《全国优秀经济论文选》等多部文集有文章收编。《人民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基层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经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委员会审议鉴定,被评为**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
四、在经济岗位上建言献策
我把学到的经济知识不仅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且还就宏观经济工作、寿险公司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表扬或肯定。**年**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部门授予重大建议奖并颁发奖金,**年**北行署记一等功。近年来,我均就人寿保险发展向总公司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副总经理苗复春回信予以鼓励。迎接wto挑战,国有寿险公司应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建言,总公司在内部刊物和网上发表;对**年工作的建议,总公司摘要在《中国人寿》**年第1期予以刊发。
竞聘给人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机遇与选择,科协秘书长是我再次的选择。
我叫XXX,19XX年8月生,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注册咨询师,大学毕业后在***学院任大学教师,82年调入原**,先后在教育中心、科技开发公司、供销处、科研所及县政府工作,历任教师、教研组长、公司开发部主任、公司经理、电脑工程师、科研所副所长、副县长等职,但从事科协工作的时间最长,91.1-7月任**科协副秘书长,科协办副主任,91.7-93.1任***科技副县长,分管科协工作,97.12-2001.2任洞氮科协秘书长,科协办主任,常务副主席。2001.2至今任巴陵(有限)分公司科协秘书长,科协办公室主任,从92年起连续三届13年任科协界别****政协委员。
在我具体操办科协期间,**多次获得市、省及全国先进集体,个人1999年被评为***侨联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企业科协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授予**十个“企业科协创业奖”,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于人民大会堂获得***副委员长等的亲自颁奖。
**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体团体,企业可立可弃、可轻可重、可专可兼,主要取决于本身的作为。因而科协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相比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为就无位,无为就要消亡,反之有为才会有位,有为才能发展。
怎样才能有为呢?多年来我一直在进行、并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我曾撰写了近百篇的科协文章,其中《试述科协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怎样当好企业科协秘书长》、《使科协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等40多篇被科协专业刊物发表或获奖,并出版了一本全国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专论企业科协工作的书—《怎样做好企业科协工作》,也曾受邀出席省及中国科协的多次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也曾多次受邀(一次成行)到外省市进行科协工作专题学术交流。
科协有干不完的事,有研究不完的课题,科协能为企业做出独到、不可替代的贡献,科协工作大有可为,这就是我总的看法与体会。
一说事,凡是与科技工作、科技人员、知识分子、科协会员有关的,科协就有责任、有义务、就应当去做;二说题,怎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怎样才能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科技人员、知识分子、科技资源的作用,科协就得去想,去琢磨,去研究;三说贡献,科协既然是一个人民团体,当然就可以依法登记(分公司科协也是岳阳市唯一一家进行依法登记的科协团体),取得法人地位,可以干非法人不能干的事,如出版学术刊物、兴办科技经济实体等;国家在科技工作、科技人员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科协就应当去研究,用够用足如:内部技术承包,有偿科技服务等;四说作为,尽量办好上述或其中一部分事,深入钻研上述几个方面的课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充分发挥科协独特的优势,弥补企业的一些不足,科协当然就能有所作为,并且是有所独为,有所大为,被企业认为不可不设,不可弱设。在我具体操办科协工作多年期间,一直就在进行诸如:主办联办协办各种学术活动;评选推荐学术论文;表彰奖励推荐科技人员;联办协办主办学术刊物;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承包及创建科技人员之家—科协网站、策划、参与、创办科技经济实业或实体,以及构造企业文化、理顺员工情绪、慰问科技人员、普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企业内外较高的评价与肯定,不管行政关系是否挂靠,原洞氮科协和公司科协一直是党委领导、主席掌舵的一个部门,业务自主,财务独立,经费单列,我个人在前后12年的**岗位上也由一个普通职员,一步步提拔为所谓正处级秘书长,曾被前几任科协主席或党委书记口头认为:爱动脑、能张罗、笔头快、有思想的很称职的秘书长,在企业外部,科协和我个人在市、省以及全国科协界,名声和影响则相对更大。三级地方领导以及全国一部分同行普遍认为,巴陵公司科协及公司科协秘书长“工作很有特色,研究同行领先”,秘书长多次被三级领导口头誉为“企业科协的理论家”,被吸收为成为**市科普作家协会、**省科学作家协会会员,最近还被聘为**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以上只能说明过去,科协还有很多事要干,竞聘成功以后,除了以上常规活动要继续开展外,结合公司实际,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改革的核心,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课程改革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变革。
1、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方面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客观基础,也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材总体设计要在能力培养模式的总框架下进行,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整体走向,处理好基础与应用、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继承与创新、统一性与个性等关系。要重点开发理论与实践并重,适合培养技术能力的课程和课程群;依据各种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开发职业技能课程。以“工作能力分析列表”为基础,开发或自编出一系列校本教材,推进学校的教材建设。
2、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能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突显办学特色,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要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水平高超、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能力的确定、大纲的编制和教材的编写都离不开教师。为了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然趋势。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要把成为“双师型”结构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能手。其次,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并支持教师到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再次,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应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各教研室、各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负责人,并成立课程小组。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制定该门课程的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或者修订课程大纲、课程规范等课程教学文件,负责本课程的教材建设等。最后,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要有胆识,不惜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师、外贸主管来担当学生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
3、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支持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经管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内容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如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的实践上机,统计、会计、财务、金融等课程模块的校内模拟实验操作以及市场调查、经营决策、管理决策、贸易谈判、纠纷协调与解决、合同签订、购销运输各环节等经营管理业务实训项目课程。教学计划中应明确列出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一般不低于1∶1。同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应充分结合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融入课程之中,结合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课程开发,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同时要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技能比赛、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实践活动,贯彻素质教育,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支持措施如下:
(1)实践课程模块化改革形成独立体系,并设立单独学分。要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要在弹性学制下为实践课程单独设立学分,扭转实践课程只是学科课程附属品的现象,使实践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模块化实践课程相对独立于专业模块课程体系之外,既与专业课程模块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既保证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凸显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实践课程要在考核上步入正轨,才能真正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切实提高质量。
一、原因分析
1.德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体制制度德国坚实的实体经济背后,也支撑着一套完整而特色的制度理念———“德国模式”的社会市场经济。二战后,德国社会普遍信仰弗莱堡学派秩序自由主义,因此按照秩序自由主义的理念和原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然后根据法律制度来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秩序,确保市场经济自主运行的价格体系、货币稳定、私有产权、契约自由、经营责任完全自负、经济政策长期稳定等,并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在这种正常秩序运作下,市场经济发挥着经济运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该系统与“有序竞争”和“社会正义”相结合的原则是为了确保自由市场竞争,并努力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当经济偏离正常轨道时,政府可以适时加强干预和监督,协调市场各主体,缓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平稳、健康、持久发展,从而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平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市场经济“劳资和谐”的微观基础和“雇员共决制”是“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种基础和体制下,遇到纠纷和矛盾时,社会各阶层努力通过协商和谈判来协调平衡各方的利益,以整体利益为原则,各方相互做出适当妥协和让步。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中介机构商会、工业协会等组织十分发达,它们不仅及时地为所属企业和员工提供市场和专业信息情报,而且在处理纠纷和矛盾时也参与社会对话,从中积极斡旋和调节,从而有效地分担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社会团结中起到积极的关键作用。这种独特的劳资关系模式成为德国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平衡的重要制度保障,可以有效地避免劳资矛盾过度激化,使企业发展成本保持稳定而适度。因此,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罢工数量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劳动力市场最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德国也采取了国家加市场的混合经济模式,但是德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为受到严格有效地限制和制约。1967年,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明确规定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努力实现价格稳定,高就业水平、持续的、适度的经济增长及对外经济平衡,约束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同时德国政府还为实施和协调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成立了:①政府景气委员会,它由联邦、州和地方机构经济和财政部门的官员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其职责是统一德国各级政府的经济规划政策;②财政计划委员会,它同以上机构的组成相似,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德国各级政府的财政编制和实施计划,使其在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更多地兼顾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目标;③由五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组成、独立自主的“总体经济发展评估专家委员会”(“经济五贤人”),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政府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并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增长趋势,给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建议。事实证明,这些机构有效地保证了德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制度化、科学化和一致化。总体说来,在经济政策的未来目标选择上,德国政府的执政理念是:就业和价格稳定重要于经济增长目标;长期的、可持续增长重要于短期的暂时增长;质的增长重要于量的增长。
2.危机和机遇并存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虽然给德国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使得其出口短期大幅下滑,但另一方面也给德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政府认识到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德国政府积极地通过对企业直接减税、减少工资附加成本以及政府审批为企业减负、延长雇佣短工的政府补贴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德国企业负担,促进劳动就业市场灵活化,避免了社会需求的大幅下降。德国政府还出台其他经济刺激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轿车以旧换新补贴、加大转移支付来鼓励消费等,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助于德国的出口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世界很多国家大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投资需求等手段来应对金融危机,从而拉动了大型机械设备的需求,而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恰恰是德国的传统优势,因此,德国的出口工业受益匪浅,增长非常强劲。另一方面,困难与机遇伴生,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疲软,以欧元计价的德国商品变得相对物美价廉,因此具有了显著的国际价格竞争优势,这又拉动了德国出口。此外,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德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政府及时有效的应对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德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金融救市计划和经济刺激政策。金融救市计划的总规模为5000亿欧元,主要用于救助债务涉及银行,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银行大面积倒闭而造成经济动荡。同时,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从规模上看,经济刺激政策共为900亿欧元左右,事实证明最有效的是德国劳动市场促进政策。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需求减少,导致德国企业订单减少,严重影响了德国公司的销售和利润,为应对危机,德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劳动促进政策。一是实施短时工作制,该政策规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生产订单显著减少的企业可以采用短时工作制度,企业仅仅支付给员工实际工作时间的工资,员工工资的其余部分由国家补足,这虽然暂时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但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为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降低企业的失业保险费缴纳比率,从3.2%减少到2.8%。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不再需要招募工人,有利于德国经济快速复苏,也因此而减少了重新培训和获得高质量技术人才的成本;另一方面起到使工人避免失业和克服在危机时期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作用。德国政府还通过增加公共直接投资支出和以旧换新的汽车置换补贴等措施,这些刺激政策有效稳定了金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事实证明,这些措施使得德国汽车行业出现了产销高潮:2009年德国国内新车登记达到1992年以来380万辆的新高,比2008年增加了23%,从而使得2009年德国汽车产业的减员压力明显减轻,同时也使得同年德国私人消费比2008年增加了0.4%,有效减缓了经济下滑趋势,避免了德国汽车行业可能遭受灾难性的打击,从而使得2010年世界汽车开始复苏后,德国高档车的需求出现了强烈的增长,2013年德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增长率高达45%。德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除了归功于政府有力措施外,还要归功于自身经济和社会体系特点。首先,德国的金融业发展并没有美国开放,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远远少于美国,成为本次危机中德国金融状况相对稳定的客观因素。其次,自二战结束以来,在德国政府长期鼓励政策下,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体系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虽然单个中小型企业在抵御危机方面的力量不如跨国集团强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较高,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而灵活调整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产品品种,从而灵活地满足不同市场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这使得德国在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过程中相对其他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二、政策建议
德国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策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1.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打破垄断,营造充分而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无论是世界史还是经济学理论都证明了:垄断不仅会激化市场矛盾,阻碍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也会遏制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且导致资本的高的社会矛盾和资源、财富分配的不公。这也是德国选择“限大促小”发展体制的根本原因。目前,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众多,但是依然面临很多经济管制和垄断限制。例如,在自然垄断、公共事业、军事工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和领域,政策的原则已经放开,但实践是对特定资格的限制非常高,为“名义上的开放,以‘玻璃门’的实际限制”;在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势力利益的阻碍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颈瓶的严重限制。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条件,让中小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所有类型的行业和市场,认真贯彻执行《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2.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技术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28.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其原因在于我国的人才评价机制。如今在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主要评价标准是核心、SCI或者CSSI论文数量,追求统计数据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中论文导向过重,忽视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安全系统和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措施缺乏,不采取合作企业的重要指标,这限制了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评价机制与我国当前的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效益的科技创新和经济潜在的和实际的工业化,改变简单地以成果数量或期刊级别进行评估的粗放方式。具体来说,基础研究的结果,应重点出版学术论文与引文等级;对于应用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要突出强调其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产出经济社会价值。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人员的聘用、晋升、分配、激励制度上,制定出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评价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