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程建设质量工程论文范文

课程建设质量工程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程建设质量工程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课程建设质量工程论文

一、加强课程特色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组织好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运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训练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对管理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在强化课程特色上,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课程实习基地开展的现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2)举办企业家进校园活动、优秀毕业生管理经验介绍、实习生经验交流会等学习研究活动,这已经成为制度;(3)建立、规范、更新案例库,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4)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题调查与学生专题报告会;(5)在教学平行班级举办管理知识大赛与管理案例分析竞赛,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与能力;(6)针对课程中的不同项目与任务,设计安排布置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7)举办学术报告会,让学生多渠道了解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8)建立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了未来管理者协会,指导会员参与企业管理的问题调研。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我们采取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统一课程教学标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命题和考试,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因材施教。压缩基本理论课时比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采取课上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践项目设计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与现时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内容组织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作业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及课程结构,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又要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和交叉。上述建设措施体现了差异化发展与建设课程的路子,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实践教学上,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着重关注于促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的培养,并长期坚持下来,这在高职院校中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科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一)高规格高标准规划设计实训方案,加强校内实训实验环境建设改善《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我们建设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该实验室现有“企业经营之道”经营管理沙盘软件及运行电脑60台,而且配备了经营管理物理沙盘,总计可供100人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这套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工商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态设定市场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亲自参与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1]该系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管理类学生在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中动手实训机会少的不足,突出了专业特色。我们配备了移动多媒体设备两套,建设多媒体教室3口以及商务谈判实训室等。另外我们建设的ERP实训室可以满足60人在网络仿真环境中从事管理工作,体验认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项工作职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到指导、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设计本课程实践性教学项目,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合理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设计项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1.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足量的体现实践性要求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及讨论;阅读企业计划文件资料、模仿编制计划文件;阅读企业经营方案,并对其评价;考察某单位的组织架构,绘制其组织构图,并对其评述;为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设计职务说明书等。2.制定完善的课程实习计划,并落到实处。3.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同学深入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4.经常邀请企业家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学生作管理讲座。5.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企业实结报告。6.实行班、系学生干部轮流制,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担任具体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培养力度

对于课程组年青教师的培养,要建立专门的培养制度,制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1.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有利于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2.安排年轻教师到大学、大中型企业参加短期培训和挂职锻炼,进行各类学术会议交流:根据学院教学的需要和总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教师选择合适的学校进修以及相应的培训项目。每位青年教师必须经历“准备-实践机会(辅助)-独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的成长过程。[2]3.定期评价年轻教师授课质量。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年轻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我们建立经常性的随堂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评价青年教师管理学课程授课质量,避免其陷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套路。4.组织年轻教师听课,学习成熟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年轻教师,安排他们与年资较高的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定期互相听课,通过听课,一方面使年轻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5.课程负责人组织集体备课,助推年轻教师成长:集体备课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同时,通过集体备课,使年轻教师学习课程准备的方法和技巧。6.配合好院系教学督导听课并吸收好反馈及指导意见:系专门设立了教学督导,负责全系所有教师教学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按照要求,对于年轻教师,教学督导每学期必须听课4~6学时。听课后,除了按要求书写听课记录外,教学督导还必须将听课评价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本人,以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7.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安排年轻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管理学基础》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人才的评价要求很高。为此,我们利用好合作企业锻炼机会,安排年轻教师定期进行实践。8.鼓励年轻教师以研促教: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

四、开辟互联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作为一门开设多年的职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资源相对系统、丰富、完善。在组织好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辟教学新渠道,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展网络教育第二渠道,满足学生查阅资料、案例研究与分析、实践。我们按照省级资源共享课开发与建设要求,课程组对全部教学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开发、完善。按照这种要求制作《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科学设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光盘)、实践教学设计与指导、管理学案例集、练习题、试题库、课程学习指导书等[3]。对重点章节和项目录制教学视频并链接到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我们通过科学改造、开发,使《管理学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与建设成为带动一系列管理类课程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引擎。1.保证课程有效经费的投入。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学院加大对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的投入,并且对成功立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采取1∶1经费配套。在资金的运作上,充分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给课程项目组以充分的资金支配权,简化课程教学设施的购置程序,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学院首先在人才培养上优先保证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负责人的进修需要,促进他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在课程组成员教师的培训、进修以及企业挂职锻炼上,学院也将予大力支持,经费保证充分,予以优先推荐;第三,在这些老师的职称评审上,学院给予政策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以鼓励更多的老师投身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3.在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时,逐步完善制作该课程全部教学视频并实现上传该课程网站,实现在线播放,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制作针对性更强的不同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4.不断更新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集。实现客观题网络在线自测、主观题上传网站后网上评阅的网上学习考核机制,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经济管理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服务。5.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面为课程组积极创造条件,在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校内外实训实验条件、摄影设备等方面及时根据课程组要求做好管理服务,促进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6.学院进一步安排校园网站经费投入,加大学院网络技术硬件及软件升级力度,积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共享平台,为全程教学视频早日上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管理学基础》作为在建的省级资源共享课程,我们在课程网站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博客,这有利于课程受众与课题组互动交流,交流信息,改进教学设计。这种精品课程建设新模式,拓展了精品课程建设渠道,从而打破僵化课堂教学形式,创建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网络;集思广益,及时把广大网友的新知识、新理念消化、融合到本课程中来,为本课程补充新鲜血液;架设老师、学生、专家、企业家、网友之间互动的桥梁,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共建特殊知识团体,充分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作者:陈尚金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