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质量工程视阈下医学院校开放课程的建构范文

质量工程视阈下医学院校开放课程的建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量工程视阈下医学院校开放课程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质量工程视阈下医学院校开放课程的建构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不同,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医学直接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趋全面、个性与多样,更加注重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医学任务正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向以维护和增进健康、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为主转变,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

存在的问题

1.重申报,轻建设。“十一五”建设的精品课程网页,要么打不开,要么是个空架子。精品课程建设是由国家发起,覆盖面更广,对中国高校课程建设影响面很大。这个理念很好,但是落实不到位,存在严重的“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现象,成为了“面子工程”。

2.精品课程建设不均衡。部属与地方院校之间的精品课程建设比例是严重不均衡的。地方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中存在明显的劣势。而从总体上看,精品课程建设存在虽“覆盖面广”但“冷热失调”现象。尽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一期工程取得了1771门精品课程上网的好成绩,且还在逐年增加,但1771门课程中,本科类课程层次占了1298门,占73.29%,高职高专占424门,网络教育仅占49门。在精品课程涉及的12个学科中,在具体可浏览的1422门课程中,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文史以及医学领域。呈现“重理工、轻文艺”、“热本科、冷高职”现象,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重点学科、热门领域的网络课程,而法学、教育、两课和艺术等学科的却很少,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

3.孤立地看待精品课程建设。大多数高校都是孤立地看待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将其视为学校长期资源共享建设的有机部分,致使“精品课程”仅成为一时的“政绩工程”。在本科教学中,精品课程独立建设,没有结合人才培养实际统筹考虑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教材等项目建设,也没有全面考虑项目间的连带、互相支撑的关系,没有在学校层面形成合力,各自为战。精品课程建设成了一时加在了某些部门和个人身上的临时任务和重点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也成了写在学校年终和阶段总结中的政绩,其建设成果的应用却不是领导关心的重点。

对策与建议

《高教30条》提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要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加大对精品开发课程的宣传力度。从国家和省精品开放课程项目管理组织者层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校、教师宣传精品开放课程的真正目的,对学校、教师产生的影响,强调精品课程建设是为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从学校层面,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使用,定期不定期地向师生宣传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意义、要求及最新进展。同时,国家、省、校也应该对全社会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国家有精品开放课程这一建设举措,成为个人学习提高、机构培训教育的资源,从而使得精品开放课程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终身学习。

2.建设精品开放课程统一平台。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统一存放课程的平台。有1/3的高校由于自身技术力量强,自主开发和维护平台;有1/3的高校购买商业平台,由校内相关部门维护;还有1/3的高校没有统一平台。从国家这一级来说,由于缺少一个统一平台,精品课程没有统一结构与显示,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知晓与发现机制,因此阻碍了课程的使用与传播。可喜的是,2012年底教育部推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工具,之后,将陆续地要求使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工具将所有申报材料上网,虽然仅限于省级和国家级。下一步,希望教育部继续加大力度建设统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使得各高校有统一的网站或平台,统一存放精品资源共享课,避免一个学校一个平台,评审时受网速、物理条件等影响,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也使得建设指标、评审体系等作出调整后,各高校的反馈速度不会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统一平台可以使各高校的访问统计、意见反馈和师生交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统一技术指标。

3.解决精品开放课程的版权归属。在“十一五”期间,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版权归属问题,有些教师要求把他们提供的课程资料制作成不能复制粘贴的网页;有些教师把PPT中的幻灯片做成一张张的图片,把大纲做成防转化、防复制的PDF。他们认为,课程资源是个人的劳动成果,不能随意地让同行共享利用。对于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中的部分资料涉及患者隐私,致使课程资源不能更大范围地共享利用。这种情况使得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方面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不能更好地建设,数据资源不能更好地共享利用。国家出台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就是为了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与此同时,国家、省、校三个层面上的政策支持,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只能是昙花一现。评审时段,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可用的,评审过后,课程资源要么关闭,要么网站根本打不开,资源共享又只是空谈。

4.建立医学系列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它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国家可以整体规划,让各地方医学高校选择各自的国家或省级特色专业,进行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宣传医学系列知识,提升社会大众的整体医学文化知识。通过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等多个项目联合建设,对地方医学院校强化特色,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克服同质化会有很大的效果。

5.引导课程负责人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十一五”期间,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与质量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质量问题也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从《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几度更改演变,可领略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的方向。今年以来,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技术要求进行了统一。笔者认为,高校层面应该规划引导课程负责人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各高校、各种课程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本文作者:曹俊芳单位:川北医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