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仪器分析课程中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应用范文

仪器分析课程中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仪器分析课程中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仪器分析课程中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本文介绍了“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在专业课“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反思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通过移动教学平台与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通”;仪器分析;移动学习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培育人才的社会活动,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与社会科技水平息息相关,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新技术是一种革命的动因”,技术对社会和人的影响远大于其传递的具体内容[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教育现代化[3]。近年来,移动数据流量、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已成为大众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大学生,越来越喜欢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6.20亿,超过网民总数的90%[4],手机已成为当代社会主流的上网设备,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操作简单、灵活便捷的移动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在高校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学习通”是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通过“学习通”可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班级讨论、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签到、选人、测验、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等)并生成学习报告供实时查看,具有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的优势。目前,“学习通”在各高校应用较为普遍,在安徽省已举办过两届“超星杯”移动教学大赛,“学习通”使用情况也成为各校教学检查的项目之一。笔者自2017年开始将专业核心课仪器分析与“学习通”结合起来,探索合理利用“学习通”,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程度的方法,并反思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充分发挥“学习通”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学习通”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为我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交叉学科多,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且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五大内容,并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红外光谱图的采集、原子吸收操作、气相色谱操作、高效液相色谱操作五项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存在薄弱环节;同时,出于实验设备台套数和操作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我们针对大型仪器采取了仿真+实操的实验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原子吸收等仿真软件的学习和考核后才能上机操作,但仿真操作占用的时间过长,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受到了影响。因此,授课教师通过“学习通”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理论课方面:(1)课程资源建设:提前将视频、PPT和试题库等上传到超星云盘中。可汗课程和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学生课外时间也存在碎片化现象,因此理论教学视频均为微课。(2)明确教学要求:课程开始前2-3天,教师将教学资源传至“学习通”章节中,并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观看章节内容,完成预习作业,总结自己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3)解决问题式的课堂教学: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和重点、难点的剖析。在重要知识点学习后,发放测试题目;学生答题并反馈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讨论和强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以学习组的形式分组任务。(4)拓展型的课后任务: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检索资料,并通过讨论去粗存精,完成分组任务。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根据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调整教学策略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实验课程方面:实验前,教师上传以实验操作视频和操作注意事项为主的实验资源;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内容,对实验涉及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并要根据操作视频写出预习报告。实验中,教师检查实验预习情况,并就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气相操作时,为什么是按氮气、空气、氢气的顺序开启,进样分析结束后为什么要进行升温操作等,促进学生从“怎么做”到“为什么这么做”的提升,将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实验演示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提出并组织讨论。实验后,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让实验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批改实验报告,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总结。

2.“学习通”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使用“学习通”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的上手速度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不同。学生按信息源偏好分为视觉性、听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展示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视觉性同学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进行学习,听觉型偏好语言交流与讨论,动觉型偏好动手操作[5]。(2)分层教学不易实现。班级授课具有“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别导致其学习程度存在差别,皮亚杰、赞科夫等的理论也反应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6]。在同一教学资源下,如何实现对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调整,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兼顾分层与公平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3)占用课余时间长。教师通过“学习通”在课前、课上、课下均为学生设计了活动,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也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以单独课程做试点时还勉强能接受,若普遍展开,则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对课前、中、后活动的效果也会造成影响。(4)交流不及时的问题。目前,大众交流使用微信、QQ仍为主流,对于老师的通知,可以采用电话提醒等引起学生注意,但“学习通”讨论群中的信息和学生留言老师可能查看不及时,影响了沟通的实时性。(5)创新性和前沿性知识不足。“学习通”的学习资源多为电子书和课程教学视频,但资讯类信息较少,导致知识的前瞻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在资源建设方面,应丰富资源类型。同时上传微课视频、PPT、案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且教学资源上传到参考资料中,对学习形式不做强制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进行选择,最终完成章节中的预习测验即可。在分层教学方面,我们对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分层。首先,利用了分组功能,分为基础组、发展组、提高组,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分组,不同组的教学目标具有渐进性。其次,在内容设置方面:预习任务按照80%简单,10%中等、10%困难的梯度进行设置,在基础组学生能基本完成预习任务的前提下,兼顾发展组和提高组,保持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组任务中注意题目设置的难度和形式:基础组、发展组、提高组的任务内容难度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简答题、论述题,给学生发挥空间,也有利于老师的分层考核。每过一段时间,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分组的调整。最后,综合结果性和过程性考核,对学习努力的同学较高的平时分,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时长方面,应在设计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时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半小时左右完成预习任务和课后任务;讨论等活动,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在沟通时效性方面,我们目前通过两个途径进行解决:一是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到讨论区,由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帮助解决,达到学生互帮互助,问题内部消化的效果。对于提供帮助的同学,教师给与课堂积分作为奖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与老师联系。当然,课后任务一般在课后两天内完成,教师在这个时间段也要经常登陆“学习通”查看学生动态。也建议“学习通”软件能与微信或QQ互通,对“学习通”内的未查看信息进行提醒。在知识前沿性方面,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更新及时、内容可信的网站,对于一些内容质量好的文章,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发送链接进行介绍和推广,作为学习的有力补充。

结语

信息化高速发展为师生教学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式,结合“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仪器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可以进行更加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扩展学习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了课堂中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的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度,增强课堂互动性,为学生发挥主体性创造条件,建设金课,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别应龙.论麦克卢汉的技术哲学思想[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5.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EB/OL].

[3]王永明,徐继存.论在线课程教学系统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3):66-72.

[4]曲坤.超星“学习通”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7):150,156.

[5]许常红,吴非,杨静.大学生学习风格与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月刊,2010,(2):186-188.

[6]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7-8.

作者:燕傲蕾 郭慧 王玉民 向敏 单位:亳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