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油气地质特色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范文

油气地质特色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油气地质特色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油气地质特色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

摘要: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实际,着重体现油气地质特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发挥长效自学机制。本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学、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和“强基础、重能力、宽口径、创特色”的教学理念,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振兴黑龙江,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油气地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地质工程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先导性工程领域[1]。服务于资源(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等)开发、水利水电、道路、工业民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国土整治、岩土遗址文物保护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地质环境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发挥众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及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资源优势,于1999年针对企业在职人员开始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侧重于油气资源地质工程领域,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位点已经逐渐提炼出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油气田开发地质、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5个稳定的优势学科研究方向,为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重大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统领要素,不仅体现国家的教育思想、理念与目标,也体现培养单位的特色与追求[2]。本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是基于现代油气地质理论,综合应用地质、钻井、录井、物探、测井、测试等信息,满足和实现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等生产领域需要的重要地质工程领域。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从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方面地质工程的企事业单位、工程设计部门和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3]。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地质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地质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地质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4],并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科技资料与文献的能力[5]。

二、培养特色

在国家总体规划下,我校制定了较为灵活和具体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我校对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同样具有多样化、特色化与层次化。相比于其他学校,东北石油大学对该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油气资源地质工程领域,致力于为各大油田以及各个能源公司培养高素质储备人才。我校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通过近20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近年来得到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也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阶段、三个跨越”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这一特色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是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两个基础是指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基础,三个阶段是指课程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三个跨越是指跨时间、跨地域和跨学科。主要的培养模式是“分段式”,可以分为学校—基地—学校模式、学校—基地—基地模式、基地—学校—基地模式,这些分段模式将校内课程学习阶段、创新实践阶段、学位论文撰写阶段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6]。

三、培养方案

为体现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士侧重于石油资源地质工程领域的培养,我校制定了特殊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以下五种:油气田勘探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油气田地球物理工程,油气田环境地质工程,地热开发地质工程。每个专业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三段式培养,其中校内课程学习0.75年,现场实践及论文撰写1.5年,校内学位论文撰写0.75年。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优势,企业导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协商制订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和论文答辩,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8个月。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解决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突出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实用价值。论文答辩要有学校和企业导师双评语,毕业答辩必须有企业专家参加,严把论文质量关。

四、课程教学

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要环节,研究生入学后都要选修一些课程,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载体,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为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继续学习、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让研究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我校在硕士生培养方案中对课程性质、学分与学时做了明确而且严格的要求。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管理规范。

1.课程设置。本学位点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每16学时计1学分。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硕士生的课程设置考虑了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方法[7]。必修课环节设置了学科(领域)基础课和学科(领域)前沿课,选修课环节根据学生本人的研究方向至少选择4门课,8个学分;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个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活动。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我校严格按照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师资格、教学过程、课程建设及成绩评定考核等环节强化管理和监督。对任课教师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例如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规定必须助教两次以上,且全程听课,方可独立主讲,第一次讲课一般不用PPT授课等。对教学课程,执行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试讲制度,新开课程应两年内申请主讲课程的合格课程评估,三年内应通过合格课程评估。学校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学院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进行质量监督。严格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学院领导和教学专家组对所有课程的讲课情况和课程材料进行抽查和监督。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同样十分重要。我校执行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院系领导听课、学校研究生督导组专家听课等综合课程质量评价办法,并启用了教学督导制度与网上教学评价制度,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奖惩。对教学效果优秀,学生、同行和专家评价高的教师给予表彰,可评选为校级教学名师,还可以推荐参加市级教学名师评选。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评价差、出现教学失误或者在师德和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题的教师,视情况不同,给予院系领导约谈、书面或者口头诫勉等方式促使其提高教学质量,对情节严重的,给予批评乃至取消其授课资格等处罚措施。

4.质量保障。生源方面,建立健全招生管理及选拔机制,保证生源质量,完善学生奖助体系;导师方面,建立健全硕士生导师选聘及考核机制,保证教学质量、论文质量,完善导师奖惩机制;学科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CNPC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同时建有辽宁兴城、松辽盆地周边野外地质及大庆油田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分流淘汰

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不仅努力完善丰富课程设置、强化教学管理和监督,学校还建立了健全的研究生培养分流淘汰机制,根据各个培养环节实行分流淘汰,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研究生在读期间,分别需要通过课程考核、公开、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外审盲评、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且,我校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一般为2—3年,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2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含休学);标准学制为3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按退学处理。

六、教学成果

在我校教师及领导的不懈努力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近20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近年来得到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教学成果显著。为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方面地质工程的企事业单位、工程设计部门和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培养了一批高质量人才。自2015年起,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面向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用人单位从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到中原油田、吐哈油田以及塔里木油田均有分布,各个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工作的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情况做出了较高评价。在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的同时,在教学教改研究方面,学科积极探索与实践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近五年立项黑龙江省研究生教改项目4项,学校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了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1项。《沉积学原理》研究生核心课程已申请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正在积极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马志蕊,戴冕,嘉峰晓.浅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2]秦发兰,胡承孝.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1):50-54.

[3]闭建红,肖瑜,靳振江,魏建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277-278.

[4]王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天津大学,2009.

[5]穆琳琳,李一兵,张琳,苍岩,肖易寒.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45-46.

[6]史利华.对建设研究生校外实践创新基地的探讨[J].卷宗,2015,(8):185.[7]董文惠.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刘吉余 魏华彬 张雷 朱焕来 王雅春 张斌弛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