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园林建筑特性的可持续设计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对涉及概念的思考
1.1园林建筑
园林与建筑的定义范畴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不敢探讨其定义,仅仅探讨具体应用范畴。园林可简单理解为人造的第二自然,“人造”与“自然”为园林的两大属性。“人造”既包括大型工程营造,也包括简单改造适应;“自然”则包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自然观。综上所述,人类造园的目的无外乎再现自然,以满足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欲。只不过再现的手法和标准有区别而已。建筑是伴随人类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物,若简单的理解,可把建筑看成人类对环境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人自身的一种扩展体。人通过建造建筑这一环境体,实现可以主动同自然对话甚至控制自然的能力。如设自然与人是两个矛盾对立面,则:园林可看作是人对自然的需求欲的体现;建筑可看作是人对自然的控制欲的体现。从而推出,在园林中,人倾向于去适应环境;在建筑中,人倾向于去控制环境。园林建筑作为建造在园林之中的建筑体,必然继承园林与建筑两者的特性。在园林建筑中,人投射到建筑之上的对于自然的控制欲得以弱化,人对自然的适应性得以提高。例如亭子不用设置门窗,因为挡雨即可,无需遮风。若碰上大风天气,人们短暂停留就好,不用非要和自然对抗。适应性的控制,这是自古以来人在园林建筑上体现的自然观。
1.2可持续
可持续是近年来世界性的科研热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种类繁多,在此仅挑选流传最广的定义用以说明:可持续发展即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由上文可知,可持续发展即为保持人与自然能源、人与社会产品、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转换平衡。为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即产生了可持续设计这一学派。从实践方式上分类,可持续设计可由以下三个方向发展:(1)可持续政策法规;(2)可持续技术;(3)可持续观念。可持续政策法规的设计属于广义设计范畴,本文仅对可持续技术与可持续观念进行专述。
2可持续技术
对于设计师而言,通过技术手段达到可持续目的是可持续设计领域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总结而言,可持续设计在技术层面上可分为:对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废物的可持续处理;对建设材料的可持续选择三类基本大方向。伴随可持续设计发展至今,可持续技术已在各个专项有飞跃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世界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境界,但可持续技术依然具有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2.1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力与资源的投入,本身会带来时间和物质的消耗。
2.2技术完善的过程中会出现技术误区和片面性,在实现单项可持续目的时可能会损失整体性的可持续性。例如采用太阳能能源板发电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性,但若考虑生产经费、运费、技术维护费、不同地区的太阳能源程度等问题,在某些地区使用太阳能能源板未必是最佳选择。
3可持续观念
如上文所述,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关键在于人本身。问题再次回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适应还是控制。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的实现方式。而可持续技术由于其特殊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适应性的特点,由此可言,可持续技术可以认为是具有适应性倾向的控制方式。其本质仍为人控制自然的方式。因此保留了上文所示的负面问题的出现可能。抛开人对自然的控制路线,探讨人对自然的适应路线,则问题不再属于技术范畴,而返回成为了观念范畴。可持续观念可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3.1可持续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属社会群体的集体观念范畴,具有整体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再往上延伸则可体现为可持续的政策和法规;
3.2可持续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贯彻使用可持续方法论,对本行业而言则为可持续的设计观念,核心体现即为尊重场所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于场所进行设计;
3.3可持续的生活观念:即生活结合可持续理念,在生活方式生活细节中履行可持续原则,一点一滴支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观念重在形成人类群体的统一认识和习惯,以形成一件事务乃至整个世界的可持续新秩序。是对人类群体行为的一种新约束准则,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活动来适应自然,而非改变自然来适应人类自身。
4可持续与园林建筑
如果说适应性的控制是园林建筑上体现出的自然观,那园林建筑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天生含有可持续性的可能。解读园林建筑的特性与作用:a点景b观景c范围园林空间d组织游览路线可得:参与景观营造是园林建筑的特征功能,在此前提下,建筑本身所涵盖的传统功能得以弱化。由于人在园林建筑中的适应性取向,滞留时间缩短,导致建筑的居住功能弱化为简单游憩功能,不用对人提供全方位保护,只用设立空间并提供基本停留行为需求功能即可。功能上的弱化导致设计、施工过程的简化和材料的节约,这是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重合之处。园林建筑具有可持续性的倾向,但并不等同于园林建筑就一定属于可持续建筑范畴。传统园林建筑虽然功能方面的营造成本得以弱化,但投入到装饰上的成本大大增加,典型的案例如上海豫园的园林建筑翘角处理。在人与自然矛盾并未激化的过去,这种体现当地文脉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社会经济关系业已改变的今天却难以继承。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虽然摒弃了过分装饰,但当代对园林建筑功能性的追求却得到提高。这由园林的所有属性和社会经济的转变决定。当园林的主要形式由私家庭院转为公园,为大众服务的造园目的必然带来面积的集聚扩张,商品经济的介入要求公园的需附加消费价值,园林建筑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使用人群的扩大和附加消费价值,园林建筑必然向带有更多功能的大面积建筑靠拢,此时,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功能性差异便模糊了。
5适合园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思路
综上所述,建筑范畴中可持续设计思路可概括为:
(1)通过可持续技术设计解决具体功能问题,使方案趋向于可持续性;
(2)通过传播可持续观念影响使用者,约束使用者的行为,提高人对环境的自身适应性以减少能耗和污染。而园林建筑本身含有人类适应环境的自然观文化背景,园林建筑本身附带的建筑功能性有弱化的空间。
可见,在园林建筑范畴中的可持续设计开展步骤可简述为观念影响先行,适应为主,再应用可持续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注意保证设计过程的可持续性。以上分析结果可推出,适合园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详细步骤为:
(1)设定园林建筑的最低功能限度在设计伊始应首先从使用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设计,明确使用人需要的建筑功能,并能分析该项功能是否具有必须性,以约束人相对适应自然为主要衡量标准,通过建立园林建筑的最低功能限度传递可持续的观念,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2)选择相应可持续技术展开设计,解决基本功能要求在确定最低功能限度之后,解读建筑的地域性,在符合建筑地域特征的前提下从能源与资源、废物、建材三个方向提出相应可持续设计方案,配以对地域文脉的思考提出形式方案。在进行可持续技术设计时需注意应采用最简单的技术解决基本功能要求,避免“炫技”的误区,始终符合观念影响先行,适应为主的指导思想。
(3)核实保证设计过程、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可持续性在确定设计最低功能限度,选择好相应可持续观念导向和可持续技术进行设计的同时还需进行对设计过程的把控,贯彻完整的生态测算已保证设计方向,注重设计思路的系统性,策划公共参与的可能性,把可持续设计过程理解为一种社会活动,提升其蕴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