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园林建筑教学革新与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人才的新要求,促使现代高等教育逐渐改变以往学科以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标准,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同时,象重庆文理学院这类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压力.外部环境与学校校情都要求学校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加强服务地方建设的能力.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与重庆市特色本科专业,我校园林专业面临如何通过专业教学改革体现特色,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迫切需要.
1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实用性人才.相比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应用型人才比职业学院人才的培养更强调应用型知识以及更高层次、更加复合的专业技能的掌握.依据园林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以及行业实践的实际,笔者认为园林植物与生态、园林工程与养护、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专业设计绘图与口头表达等技能是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2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特点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该校园林专业面向行业一线培养人才.从近几年专业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总体上,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资料管理、后期养护工作的约占45%,从事方案设计工作的约占30%,从事招投标与预算工作的约占5%,从事苗木行业生产管理与采购工作的约占15%,其他岗位及非专业岗位的约占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设计、施工及相关资料管理工作的园林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但大多数主要从事植物相关工作,土建岗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3《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3.1《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目前,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方面:
3.1.1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在现有园林建筑设计教材中,几乎都是理论教材,没有实践教材,且现有的理论教材多针对研究型大学以及高职学校编写,针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教材少,更无针对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材.造成本课程内容多为古典园林建筑相关,而与建筑学科的结合不够,与行业实践接轨不够.
3.1.2实训项目的实践性不够,课程的互动性不强由于园林专业教师接触古典建筑与现代大型园林建筑的项目不多,造成教师在布置实训项目时,大多只能给出较简单的模拟设计条件,缺少真题真做,抑制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也由此造成学生在课前做的思考与设计工作不够,实训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往往感觉在课上“无事可做”,学生实训效果达不到项目开设的目标.
3.2《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从本课程的学科地位以及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特点可以看出,园林专业学生的园林建筑与土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相对较弱,因此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相关技能是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2.1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综合性与时代感在内容改革方面,李宏等从建构课程知识模块角度,董璁从园林专业与建筑学的相关性以及设计题目的选择方面进行了较典型的研究[2-3].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本课程理论教学中,笔者保留了古典园林建筑造型及其环境景观组织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入了建筑学相关知识.从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演变入手,将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建筑设计方法论作为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针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与就业特点,重点讲解建筑的空间与造型设计、古典游憩性园林建筑及现代景观建筑与小品,增强了内容的实践性、针对性、综合性与时代感.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层面,增加建筑构造课程,并将其作为本课程学习之前的必修课程.
3.2.2因材施教,分层次设置实训项目,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依据项目难度与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差异,笔者将实训项目分为必修与选修类型,突出项目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实训项目以综合性与设计创新性项目为主,如“建筑空间组合及其环境设计”项目,既考查了同学们对于建筑空间及其组合设计的基本规范与要领,也将园林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而基础性项目则以现场教学或随堂练习解决,而内容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项目,则以选修项目、设计竞赛或开放实验等形式进行,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较单一的缺点,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
3.2.3实施“课题制”教学,强化设计环节“课题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课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索型”的教学新模式[4].“课题制”教学以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题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努力探索,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结合本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造,将园林专业实验室建筑及其外部场地的改造设计课题作为“建筑空间组合及其环境设计”实验项目的内容;同时,在现代景观建筑与小品设计教学部分,结合笔者的实践项目,将居住区、公园等绿地的总体规划与景观建筑专项设计有机衔接.这样,使实训项目更加贴近“实战”,甚至直接参与项目,开展设计竞赛,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实训项目实践过程中,借鉴“五步教学法”[5]以及“课题制”教学模式,采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笔者将整个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即:课题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项目专题理论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设计定稿阶段以及成果制作、汇报与总结阶段,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运用我校教学质量管理采用的PDCA模式,重视对设计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笔者集中讲解该课题相关设计条件与要求,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实地调研,并汇报各自对场地的认知.经过第一轮初步方案实践后,笔者再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类似典型案例的剖析与设计原理的讲解,这样一来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够用性”,有助于学生在理论上更加明确该类课题设计的方法,举一反三.其次,在课题设计阶段,笔者采取“合作学习”的教与学模式[6].依据行业实践,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甲方与乙方、设计团队等行业角色关系,进行方案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只作引导与指点,重点在各小组的内部讨论与方案优化.方案完成后,笔者组织全班同学,模拟方案招投标,各组进行方案汇报,由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对其综合评选.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更加重视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设计能力,能在相互的比较与评价中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步方案的改进与深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课题结束后,笔者对各组成果及课题设计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专项点评,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设计经验与教训.通过项目制、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竞争以及团体协作精神.同时,也在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将其从“赶图”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资料查阅、场地分析、方案构思与交流.
3.2.4采取形成性考核,强化专业综合技能考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该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应该以过程考核为主.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首先,课程的成绩由实验作业、专题研讨、开放实验等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核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核成绩只占30%.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在专题研讨及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而期末考核的形式结合了课题设计以及方案汇报形式,将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有机整合,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4思考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景观工程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届园林毕业生从事的工作较少涉及土建部分,导致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认识不足,加上基本功不够,学习难度较大,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如何面向就业实际,项目推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今后实践教学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