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游客满意度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选取苏州古典园林中以植物配置为主要造景要素的3个代表性样本点,通过文献分析、学科交叉、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影响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的植物自身特质、植物间关系、植物营造意境3个维度共选择了7个评价指标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游客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需求与喜好,并希望从游客审美偏好视角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维护以及现代仿古园林的设计提供一定建议与参考。
苏州古典园林是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植物配置代表了中国古代植物造景艺术的最高水平。苏州古典园林以自然式的花木配置为主,姿态苍劲、线条柔和的植物与山石、水面、建筑形成有机结合,植物配置在考虑植物习性的基础上与诗情画意相融,形成了江南文人园林的独特风格[1]。然而由于游览园林的广大游客大多为非专业人士,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认识不足,在游览时并不能完全解读植物景观背后的深层内涵。因此,了解游客在游览古典园林时对植物景观配置的感知与喜好,并对其满意度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从游客需求与审美偏好角度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现代仿古园林设计提出建议,平衡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使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精髓得到更好地传承。
1研究设计
1.1满意度评价指标选取
植物景观的满意度主要受植物色彩、空间层次、植物与周围小品的搭配、景观层次和遮阴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苏州园林的植物造景,兼具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特征,蕴含文人园林特有文化氛围与意境。因此,基于文献分析和实地问卷调查,选取植物自身特质、植物间关系、植物营造意境3个维度,植物自身特质维度下设置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数量2个评价指标;植物间关系维度下设置植物颜色搭配、植物质感搭配、植物间体量搭配、种植层次4个评价指标;植物营造意境维度下设置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间配合营造出的意境氛围评价指标。以上维度和指标共同构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1.2样本选取
通过对苏州园林中以植物配置为主要造景要素的景点进行收集整理,选取了景点密集、保存较好、客流量大、知名度高的拙政园和留园为取景处。通过进一步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对比分析,筛选出3处植物状态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分别为拙政园海棠春坞、留园鹤所以东小空间和留园冠云楼西侧岫云峰景观。1.2.1海棠春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以海棠为主题,位于拙政园中部景区,凭依东墙而建,形成一个轩前庭院。轩坐北朝南,东西一回廊相连,南面粉墙下设湖石花坛。花坛由几块太湖石依墙围抱,中间竖有一块上宽下窄的太湖石,翠竹、南天竹点缀周边,再用麦冬修饰裸露的土地。花坛左右各植垂丝海棠一株,树形灵秀俏丽。庭前铺地为规律性排列的海棠花纹,寓意春色常驻,步步生春[3]。整个景观以粉墙为纸,通过精心的植物及太湖石的配置,营造出一幅文人画,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庭院景观形式。1.2.2留园鹤所以东走廊框景。留园在小空间的景观处理上十分细致,该处小型院落位于留园鹤所以东,院中心一条卵石道,东侧植有芭蕉,西侧植有一棵玉兰,墙面攀附着爬山虎,营造出幽静的小空间。走廊开的方形窗洞比例合适,大小适宜,具有令人感到舒适的画面效果。1.2.3留园岫云峰景观。“岫云峰”时留园三峰之一,位于冠云峰西侧,峰石高耸,上青而下白,尤以透漏见长,石上孔洞若断若连,相互呼应,下面连成一弯曲深壑,曲折连贯,石上弹涡蜂洞众多。围绕这一峰植有一株紫薇、一株桂花,太湖石围合的花坛中种有丛生的小竹,整体主次分明,色彩丰富又强调了与主景冠云峰之间的关系。
1.3研究方法
在2020年7月2-4日,在择取的3个样本点随机抽取游客发放线下问卷,每个样本点发放50份,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88.67%)。线下问卷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游客基本信息的收集(即性别、学历、职业),第二部分则主要探讨游客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在7个评价指标方面的满意度。满意度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来衡量,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5、4、3、2、1分。使用加权平均法处理评分数据,获得最后的游客满意评价结果。指标得分越高,则游客对该指标满意度越高。
2结果与分析
对3个样本点的植物配置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见表1。结合对游客的现场访谈,研究发现各样本点的评价结果个性与共性并存。同时,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其满意度评价值也受到其他指标的一些影响,如留园岫云峰处景观植物颜色搭配较令人满意,从而影响到了游客对植物种类及其丰富程度的满意程度。由表1可大致看出,3个样本点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均值均在4分以上,说明游客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整体满意度较高。游客对各指标满意度的排序大致为: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间配合营造出的意境氛围>各植物间体量搭配>种植层次>植物质感搭配>植物颜色搭配>植物数量。古典园林自身具有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其中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又依托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呈现,营造出特定文化氛围对园林产生影响。因此,在游客心中,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间配合营造出的意境氛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满意度也相对较高。体量搭配和种植层次影响着景观整体的空间感,在视觉上形成景深,容易引起游客的注意,苏州园林中的景观注重立面如画的效果,因而其评价值相对较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质感从取景点来看,多表现为阔叶和针叶以及树干肌理的区别,表现较为不明显。且高雅的气质往往要素净的颜色来衬托,在苏州园林中,除了特定的季相,绝大多数景观的色彩搭配都为深浅不一、明度不同、冷暖区别的绿色,搭配粉墙黛瓦和浅灰色太湖石,在颜色搭配上与当下群众的口味略有差异,因此植物质感搭配和植物颜色搭配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访谈过程中,游客普遍反映“植物种类太少”,经过分析,原因大致有2个:①对样本点处的植物种类不了解,不能观察到不同植物的区别,如在桂花未开放时将其与香樟混淆;②较为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越好。苏州古典园林属于私家园林的性质,决定了其植物配置的体量、规模都不会太大,并重在以有限的植物营造无限的文化意境,游客在不知晓这一原因的情况下游览园林,因此产生了对植物种类与数量满意度较低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游客对苏州古典园林景观基本持满意态度,但大多数游客对植物配置和造景手法缺乏基本了解,单纯凭借直观视觉感受完成问卷,并且向研究人员提出希望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有更细致、专业、更有特色的讲解。
3结论
本研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探讨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维护以及现代仿古园林植物造景提出建议。首先,造景中需重视植物的种植层次和体量搭配,以更好地塑造立面构图;其次,在选择配置植物时,注重各植物的季相特征,合理搭配,既不能过于花哨,也要相对迎合当今市场和群众审美偏好;此外,考虑更合理科学地设置讲解牌以及导游词的加工,让游客能够在游览过程中听到更细致、更专业的讲解,更深层次地了解植物景观背后的造景精髓。由于建国初期受损严重,当下园林中的植物与建筑大多经过后期修复才呈现出今日的样貌,植物的空间安排、体量等与原状存在一定差异。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园林中古树名木基本都很好地留存至今,但其体量却早已超出建园设计时的体量,从而对植物景观整体效果的呈现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有游客在体量配置栏中补充了“树冠过大”的意见。因此,园林管理方需定期修整植物外形,避免其体量过于庞大造成相互挤压。对于现代仿古园林,在借鉴经典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设计时也应考虑到植物的当前生长状态和原有配置的差异,以更好呈现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夏玉兰.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2]李佳,乔瑞.基于居民视角的两江四湖景区植物景观满意度研究[J].现代园艺,2017(05):26-28.
[3]向诤.苏州拙政园花木意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1):87-88.
作者:任敬 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