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的核心是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文章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环节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外教育经验,对专业实践环节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一、概述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工程、道路及桥涵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勘测、施工和维护,城镇区域规划以及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方案优化。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水平,不同之处在于培养方向各有侧重。针对经济、社会和工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行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使专业型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应当充分体现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聚焦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在教学过程,应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分析案例、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的应用;要着重培养专业硕士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研究生培养环节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专业实践,在读期间,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保证的专业实践的时间要求不少于半年,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取决于专业实践质量的高低。在过程中要注意分段与集中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多方联合创建实训基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供需互动机制,努力将单位实际需求和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紧密联系[3]。然而,现下各高校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无法真正的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专业硕士拥有更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专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学科特点、学生需求、社会和校内的实际情况,对比发达国家土木专业实践教学,探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思路。
二、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培养研究生成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涉猎广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并对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2]。然而,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专业实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与理论课程安排的良好衔接。理论课程强度大,实践课程被严重压缩[4],如表1所示专业实践所占课时比例为17.2%,并且专业实践考核方式全部以考察的方式进行,可见专业实践重视程度远远不足。2.专业实践过程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管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导师由于地域的限制、信息交流不畅等因素无法对专业硕士进行及时的指导,对实践过程监管缺乏有效性,学生专业实践的效果良莠不齐[5],实践与生产现场严重脱节,难以达到实践目的。3.考评体系不完善、不标准。我国目前缺乏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的考评方式。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考核手段和相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保障机制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大多数高校处于空白状态[6]。实践教学一成不变的内容及不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使专业实践环节愈发单一陈旧,无法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二)实践环境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受到安全、企业效益和施工进度等因素的影响,土木工程实践实习企业很难接收大量的实习学生,这就造成专业实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导致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成为专业课最主要的呈现方式[7]。2.实践场地与配套设施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受到硬件条件的直接限制,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现无法全部依据教学设计进行[8],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熟练的掌握一些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基本的设备配置达不到要求,设备又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想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先进的设备就更难了,这就可能导致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的要求脱节。3.校企沟通不足,高校对当下的专业人才要求了解不透彻,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一成不变,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的目标要求。
三、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教学实践优化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一)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研究生的课程一方面要服务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即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9]。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1明确兴趣的研究方向,3管齐下,1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1-3-1”理念,设计并实施“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下设三级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学术会议、双创竞赛、研发专利、专业学科竞赛、发表著作等。各级项目均匀分配到三学年各学期,每学期完成对应项目中的相应内容,每学年考核一次,并对各级项目类别均设置相应考核标准[9]。
(二)“双导师”制,双重学习当前,大多数全职专业学位导师同时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理论知识学习是导师指导的重点,但很多导师在实践生产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相关经验,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所给予的引导和帮助不够及时、充分。相比之下,由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的更多[10]。在英国,土木工程院校同建筑界联系密切,高校邀请工程师、设计师等兼任教务长并成立专业评估委员会,对学生的设计、实习、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参与日常教学管理,与校内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三)完善教学体系,健全考核体系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或为将致力于土木工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学生打下良好专业基础,培养计划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UCBerkeley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11]。UCBerkeley开设的结构设计课程共计3学分,每周两课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三课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或设计。可见,国外高校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中设置实践环节是十分重视的。参考国外教学,我们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比重课时较大实践环节,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性考核项目,学生自主组合,自主完成并提交详细的过程报告。在专业实践环节,要建立更加健全的考核体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方向选择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查。考核采用“三明治”的模式进行,即先进行专业实践答卷,考查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是否扎实掌握了专业知识,题目部分引用相关资质考试试题,注重专业务实部分。通过“模拟现场”考查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以及处理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最后组织校内校外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给出具体成绩。
(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强化校企合作,采用“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成为该模式的培养重点内容,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型人才要求,通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研究机构与企业单位所不具备的的特殊教学环境和资源,促进专业人才的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能够切身地了解与社会的需求间的差距,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求职心态能够做出及时调整。同时,与事业单位之间合作可以更好地进行双向了解,从而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市场导向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12],提高专业型硕士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高校可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在专业实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成绩、专业课成绩及在专业素养等选拔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订单培养,例如某国企的“PPP项目”订单班,校内选拔之后签订就业培训协议,培训结束通过考核之后正式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既迎合企业需要,能够培养“订单”人才,同时也促使学生更认真专注的对待专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
(五)搭建慕课平台,随时随地学习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期间,自主性和时间的自由性更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本科阶段的某些已经遗忘的知识,或需要扩充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搭建慕课网络平台,平台课程的设置细化到具体章节,分享教学资源,资源不仅限于教学内容,与专业资质相关的内容也可邀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导师进行教授,学生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程,不再为想“蹭课”而烦恼。设置公开提问栏和师生对话框,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互动。
(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地建设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呈连续增长趋势,但与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相比,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仍属于不匹配性增长[13]。内华达大学土木工程系与内华达交通局以及美国承建商联合总会开展联合办学,并成立机构,该机构对学院学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学生每年夏天可以通过在机构实习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经济帮助。英国工程界主动提供学生的教育经费以及高校课题科研经费。研究生可以在校申请参与某些课题项目,高校要将经费落实到学生个人身上,为学生完成科研项目、进行课题探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校方和企业可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塑造专业实践共同利益体,得到企业资金上赞助和实践基地的支持,在不断提高实践基地环境水平、完善实践配套设施的同时,帮助企业完成科研合作项目,双方实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在培养目标、模式、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都着重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和职业的导向性[9]。通过调整教学方案、完善专业实践考查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来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办学教学更好的与专业需求接轨,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专业项目活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两方面能够齐头并进。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一方面优化了高校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能够使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更加契合社会的需求,为现代化建设输出更优质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考研院校库.专业列表[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EB/OL].(2009-03-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03-19.
[4]于玲,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05-107.
[5]张志霞,等.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文汇,2018(435):71-72.
[6]李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8(9):25-26.
[7]刘文洋,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8(10):25-26.
[8]刘金龙,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8(10):91-94.
[9]季斌,等.服务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40-142.
[10]卢霞,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7-19.
[11]龚志起,等.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模式比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8(1):12-15.
[12]李瑞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75-76.
[13]焦磊,等.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实践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43-47.
作者:石东升 林书宇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