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探讨范文

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探讨

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概念

从近年来一些地区、国家和高等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种种举措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对本国和对全球问题有深刻认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国际化的手段包括: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与规则,从本国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交流数量,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大力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加大课程中和学校活动中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等基础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本校与其他国家学校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提高国际知名度等。这些是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使命是教学,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而课程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当前课程国际化,即将国际/跨文化内容引入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大学教育的基本趋势之一。其目的是,要培养适应一个全球化的、变化不断加剧、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所要求的人才。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对此,答案不一。较有影响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该组织对部分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两个概念,即国际课程和课程的国际化。“国际课程”是指,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国际取向,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一种国际和多国背景中行动(包括职业和社会方面),课程是面向国内和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的国际化”含义是,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目标是将国际因素整合到正式课程和课程操作中。所谓“正式”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资料,而“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学生群体、课程的时间地点等。

该组织归纳出了9种国际化课程的类型:(1)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比如国际关系、欧洲法律等)。(2)传统学科领域的课程通过国际比较方法得以扩大(比如国际比较教育)。(3)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比如国际商务、管理、会计)。(4)外语教学中的有关课程,讲授、学习特定的相互交流沟通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处事技能。(5)科际课程,比如超过一个国家的地区研究。(6)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领域,比如建筑师。(7)合作授予的学位或者双学位课程。(8)课程必修部分由海外当地教师授课。(9)包含有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内容的课程。据此定义,当前开展的面向石油行业来华留学生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即可以看作是国际化课程中的最后一个类型,即专门为海外来华留学生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二、石油行业留学生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方面,行业类高校在资源、政策、制度方面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从点滴开始,鼓励、引导教师大胆尝试。一要重视和引导,二是要评估检查。要从量、形式、质多方面考虑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努力。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在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适应行业需求的,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随着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毕业标准等方面,日益凸显与国内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差异。要及时总结和研究留学生学习石油工程等工科专业过程中的困难,反思现行课程体系中不适应留学生教育的情况,探讨建立适合留学生学习特点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高等工程教育规律为指引,结合当今对石油工程类国际工程人才的素质需求,确立了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三要素”为核心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实际,创新学制设置,建立了以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制,以及以2+2、2+1+1为主要形式的“三类别”来华留学生培养学制。课程结构中搭建了中国文化教育课程模块、国际化需求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五个模块”。按照国际通行的留学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倡导的来华留学生“趋同管理”办法、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建立了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分段培养、趋同管理”的教学管理方式,将来华留学生教学学制设置为“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制”、“2+2”、“2+1+1”三种学制,形成多元化的留学生培养学制(见图3)。即根据来华留学生知识基础、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等,在四年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中文授课与中国学生插班或英文授课单独编班形式。在2+2、2+1+1学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二年级采取大类招生、单独编班模式,以国际教育学院管理为主,加强汉语基础、中国文化和基础课程教育,为专业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三四年级采取在各院系分专业培养,插入中国学生班学习模式,国际教育学院协助各院系管理,实现专业学习阶段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的培养目标。对于研究、实践能力突出的来华留学生,则在第四年鼓励带课程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着力搭建了多渠道招生平台和校企合作就业招聘“两平台”,构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撑系统,解决了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形成完整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以“3352”(“三要素”+“三类别”+“五模块”+“两平台”)为架构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以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融为出发点,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征和培养石油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整合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现有国际化课程基础上,将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融入课程内容。构建了涵盖中国文化教育课程、国际化需求课程、跨国石油公司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延伸实践系列活动、国内外知名专家学科前沿讲座、石油石化企业实地研讨实习、石油工程类学生科技实践等多环节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及其相关教学内容。在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专业教学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拓展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学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学校的石油工程类专业以行业为依托,历来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将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由课内实践平台、课外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组成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来华留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综合能力,加强人文教育,拓展课外及社会实践。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群体,制定“知华、友华”的本土化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注重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开设内容丰富的人文系列教育课程。二是专业教学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坚持汉语言教学和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在华不断线。三是开展了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的文化素质拓展活动,形成了品牌化、多样化的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氛围,留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四是借助古都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优势,抓好课外文化素质教育,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陕西历史文化背景的以周秦文化、汉唐文化、明清文化为代表的系列文化实景体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作者:董皓 颜庭星 黄恺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