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的体会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点多、知识杂乱,缺乏兴趣。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始终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后复习,考试”这样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想象力缺乏,对任何知识没有探究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下次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作物时,可预留问题:这些具备抗病、抗虫物有这么多优势,难道没有危害吗?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包装内容时,课前先提出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相关专业书籍,网络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页,不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学生在下次课前可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如,讲到PCR技术时,因为在其他科目中已经有介绍,考虑到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可以直接播放动画,让学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CR的一些衍生技术,一方面节省课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转基因食品优势和安全性问题时,先问学生:在一些油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等字样,为什么?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予解释和评论,而是让学生观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的视频。这种方式比教师单独用枯燥的PPT介绍目前转基因食品种类和相应潜在危害要生动和有趣,同时更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安排一定自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详讲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如,讲解生物技术与农业一章,其中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和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一章中动物克隆联系起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如:克隆技术好不好?从社会伦理角度谈对克隆人的认识。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考核方式
为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考卷决定总分的弊端,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对于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论文、书面
报告的形式作为作业,也将其归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学习不再以单纯记忆型为主体,而是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实践,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作者:周鹤峰苏良辰邵敏李官成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生物工程系
第二篇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虽然部分高校提出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但实际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还是很模糊、不明确,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用更宽广的眼界,切实把握好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根据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遵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据本学院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潜力,学校将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为研究教学型专业,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生物技术方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确保择业面满足学生长远发展。同时,将“通才教育”的思想应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计划中认真协调专业及通识通用之间的问题,切实将教学重点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移到对学生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上,使学生拥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力、自我调节力,并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高水平人才的需要。
2明确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
指导思想是要求展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口号,认真施行“起点高、立意新、整体优”的指导政策,贯彻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本专业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并将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倡采用单元要素化、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讲授、讨论、实践和自学、辅导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学、实践及创新能力。同时,要求高级职称教师努力吸取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发展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基本要求是要考虑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学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要求和国际化需求。为此,在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重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懂业务、会管理、会开发,并有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加强学生专业课试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结果分析与整理能力、文献查询与消化能力、生物产品的研发能力,努力将实验内容、学位论文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所有实验课程均开设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实行对学生定期或预约时间开放。此外,为了响应高校加强培养具备世界视野、各国交往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和人才趋向国际化的要求,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60%的学科与专业必修课都开展了双语教学。
3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生命科学新内容、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各门学科知识不断增加,现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容量同日益增多的讲授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审定和调整,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少而精”,做到“精讲多练”;(2)教学内容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突出重点、难点,淡化一般内容,删除繁杂臃肿内容;(3)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强化多种能力的训练,即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4)利用学院或本专业现有的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省级生物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体系,所有专业实验课程独立设课;(5)注重毕业论文与及生产实习的地位。
4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
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素质与能力是学生以后职业生涯、自身提升及自我完善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对现有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专业基础课不变的情况下,将所授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规划,即生物技术检测模块、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模块、分子生态及生态修复技术模块(课程类别与学分比例见下表)。在课程系统设置和教学研究上,前两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后两年加强学生专业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学期安排上,根据课程内容的相互关联,合理地规划课程教学的顺序,从而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充实新内容,将宽口径、厚基础的口号落到实处,还可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
5课程考核与考试改革
为了调动本科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实行半开卷或开卷考试;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课程作业、撰写综述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及综合能力。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某些课程这种考核与考试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学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为学生将来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互联网中搜索中英文文献,教会学生如何查阅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科技文献;(2)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3)能够改变学生对英语的抵触态度,并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和能力;(4)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资料的消化、理解和综合归纳能力,以便他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5)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和论文撰写能力;(6)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按照论文要求格式打印综述论文,包括运用各种软件打印与绘制各种图表等。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办成特点鲜明、优势明显、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专业,已被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相信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会越来越完善,教学质量会逐步提升,对努力践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探索、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发展潜力大、素质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新世纪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不断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凯唐艳李海英单位: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三篇
1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1.1实训基地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我院建设了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制定了发展原则,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2.1精选实训内容针对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发展的特点,设计了细胞培养技术、微生物技术、蛋白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免疫学技术及综合实训5个涵盖生物医学领域的综合实训模块,包括近40个实训项目。5个实训模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2.2加强实践教学中具体实训操作的理论指导在实训操作前,实训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与本实训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训设计方案,让学生明确实训过程中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达到举一反三的实训目的,并形成了理论(指导教师)—实践(学生独立操作)—再理论(学生讨论)—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并操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工作责任心及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1.2.3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按照知识、技能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实践性较强的具体课题和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训方案并付诸实践。例如,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实训中,实训指导教师根据科研课题和项目的需要提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方案设计,并完成具体操作。这样的实践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2.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增进教学效果。(1)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实践教学成为交互式、讨论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重视新理论、新技术传授,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探究式教学。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其实训项目与正在开展的科研课题紧密联系,可将相关的实用技术融合在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具体实训项目中,串联成一个综合实训模块。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作专题报告,通过选题、查阅文献、制定设计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口头讨论或书面报告5个环节,模拟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3)课堂内外结合,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开放实训室与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训室并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电教优势。学生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能更直观地理解实训内容和操作,同时还能扩展知识面;建立教学网站,开展网络教学,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1.2.5实践教学实行小班制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实行小班制,每组5~7名学生,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实训试剂、材料的准备工作,不但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术,还强化其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1.3实践教学评价
建立一种既注重实训结果,又注重实训过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尝试以论文式实训报告的形式检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案。制定包括选题、实训设计、操作流程、报告等多环节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由3部分组成:(1)实训报告成绩(占50%)。由任课教师或教学辅助人员根据学生实训报告给出成绩,包括实训报告的规范性、客观性、对实训结果的分析、经验与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等。(2)考核成绩(面试或笔试,占30%)。给出若干题目,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设计实训方案,并自己动手完成,得出实训结果并进行分析。(3)平时成绩(占2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内容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给出成绩,包括学生预习、操作、态度、习惯、纪律等。
2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2.1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共性、特性和内在联系,将分散于各课程的实训内容整合为4个模块,增设综合性实训模块,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独立性。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在实践内容上体现“重视技能、淡化学科、强调综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形成与理论教学既结合又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教学模式。
2.2鼓励学生提早进入实训室,加强早期技能的培养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鼓励二年级以上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
2.3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积极贯彻落实“将科研引入教学,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生产培养教学人才,以培养的人才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将科研项目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科研设备与实践教学共享,将科研和教学成果引入企业进行转化,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作者:齐贺黄竹青单位: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1普通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
面向医学院校的生物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面临着知识面宽、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基本知识不足的问题,我教研室对普通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合格人才。
1.1教材的选择针对高校的普通生物学教材有多种版本,我们选择了由北大生科院著名教授吴相钰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本书的第一版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陈阅增先生编著,是一本经典的生命科学导论类教材,也是高中生物竞赛的必选教材。第三版仍遵循第一版的指导思想,同时根据近年来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进展,按课程的通论性、基础性和入门性的要求,作了较大的调整,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全书共分7篇36章,涉及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内容。
1.2教学内容的设置由于学时较少,在章节内容的取舍方面,我们注重基础的生物学内容,例如: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这部分内容分配学识比较多;而有关植物学的知识和医学的联系不大,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有关细胞与生物学的知识以复习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其中的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及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应重点讲解;而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部分,其内容抽象,高中阶段及大学生化中都有涉及故只做简要介绍,另外这部分内容我们额外增加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前沿知识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动物的形态与功能,医学院校其他学科介绍得比较详尽,在制定课程大纲时,我们协调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避免前后知识的重复,未把这部分内容列入大纲,而由其他相应学科系讲授。
1.3教学方法的探索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授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教师应了解现阶段初高中生物学授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对于学生比较生僻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重点、深入讲授;对于学生普遍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可以以复习的方式引入,用少量学时的时间做简要介绍,使之起到衔接学生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作用,但同时也可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研究前沿进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即在教学中要精选传统内容,增加现代内容并适当引入相关的生命科学的前沿进展和理论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认真备课,不可按照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细致讲解;多媒体课件上多体现实例和图片,将所讲内容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授课时多与学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由生物基础较好的同学牵头,通过课余时间的讨论准备,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课,老师则坐在台下给予讲评;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进行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最后,与学校协调,增加课程学时数,在大纲中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形态功能等基础内容,按生物学总论的方式讲授;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实验内容,如生物制片技术等,还可设计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如校园常见鸟类栖息地调查。
2结语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要求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生物教育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本专业的普通生物学课程通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科研和生物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改革,比如学时和实验课的设置,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优化教学体系,致力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张磊刘磊王会岩姜勇李艳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第五篇
1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学校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1建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在我院原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又购进了PCR仪,凝胶成像系统,二氧化碳培养箱,荧光倒置显微镜,发酵罐,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多功能酶标仪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建立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中心包括发酵实验室、蛋白质纯化分析室、载体构建实验室等。并且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建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课题。学生可以申请课题,来中心做实验。通过中心的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整体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1.2优秀实验技术人才的引进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有高水平的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技术。实验室对人才的引进,由院长把关,通过专家小组讨论,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并且由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考核期合格才能被录用。
1.3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陌生、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可以用动画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将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化,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验内容上,多开设一些独立设计性实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增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实验,例如蛋白质药物的纯化,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等实验;让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到学生的实验当中,既可以完成项目的一部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综合应用能力。
1.4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制度。在学期实验结束后,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外,还要考查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其进行量化打分。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地位,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2小结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在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中,初步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并更新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大学生实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磊刘磊王会岩姜勇李艳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第六篇
1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改革
1.1整合与优化原有课程课程的内容设置应根据知识的逐渐深入进行合理安排。为避免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出现知识的衔接不连贯和知识点在多课程重复的问题,对所有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学习顺序设置,比如生物学课程衔接顺序设置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梳理现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删除重复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如将微生物工程与发酵工程设备进行知识整合,避免复教学,在正确保留传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紧跟生物科学知识前沿,整理添加新的知识内容。再如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优化。生物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以前该课程总学时数为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数为30学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偏低,存在重要知识点讲解不清楚甚至不讲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还考虑到该课程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必考科目,所以在该课程体系建设中,将有关理论教学内容增加了16学时。
1.2增设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的理论教学都无法取代的,是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该课程体系建设中,补充增加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增设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共80学时,全部为实验学时。该课程是在专业基础实验的基础上,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际要求出发,根据就业的需求而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与其他专业课的实验相比,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时间长,内容涉及范围广,综合型强,能很好地把所学习的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以后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加强专业实验条件建设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从扩大实验室面积、采购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到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条件均大大改善。现已建成生物化学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和药理实验室3个专业实验室,以及10多个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如微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面积超过1000m2,并先后购进一大批先进的教学仪器,如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高压灭菌锅、超声波细胞捣碎仪等,在管理上做到由学院实验中心集中管理、全面开放,发挥多功能和高效率的优势。
2教学方式改革
2.1改革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前的实验课程大多是验证型实验,而且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克服这些弊端,对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原教学方式基础上,改进实验内容,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预习实验,在教师指导下,从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玻璃器皿的清洗、实验试剂的配制、仪器组装等,到实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改变以往学生做实验“照单抓药”现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依托“沈阳大学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通过组织本科生课外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保障。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下到实验室,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老师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等大型比赛,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2.2组建和培养教学团队现在沈阳大学大部分专业课已由只有1名任课教师改为2名任课教师。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般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使新任课教师熟悉业务,尽快成长起来,胜任教师工作。增加专业教师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适当安排专业课教师有计划地深入到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并不定期进行互评、自评、专家督导组点评和学生评价以保持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团队建设,该专业现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地缘结构都比较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2.3多种途径组织实践教学近几年生物技术专业已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达到了学生毕业实习场所固定。考虑到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抚顺天湖啤酒有限公司、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沈阳卫星制药有限公司等为主体。以上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是非常理想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了改变实习过程走马观花,很难深入下去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先给学生介绍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播放现场录制的录像,并准备多个实习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调研,然后带着问题去实习,实习结束各组讨论、完成实习报告并制作实习短片,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实习的主动参与热情,增强实习效果。目前有关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的举措在学生和教师中反映很好。
3结语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和彰显特色为指导方针,但受总学分和总学时所限,要兼顾好能力培养和彰显特色这两个方面,关键在于对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进行认真研究和筛选,对一些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尽可能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符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地方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韩俊艳齐淑艳杨雪莲王剑峰冯典兴姜燕金昊单位: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篇
1教学内容的修订
按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新培养计划的要求。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调整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上的重复教学,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2)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减少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与专业培养方向相适应的综合实验和自选实验,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浅到深,相互渗透,循序渐进。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科发展方向,内容分布更趋合理。
2创立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实验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积极研究自主性实验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减少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压缩课堂教学的时数,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人文学、社会学、工课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辅修其他专业,除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外,还可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增加除课堂外的其他知识汲取的途径。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及领导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情商的目的。
从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但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晚,产业发展又非常迅速,因此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在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应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使得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改革中切忌步子太大,要做好调研,稳建操作。我们将继续对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和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探索更多的办学经验。
作者:巩东辉李春霞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包钢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