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矿区开采诱发的水文地质效应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矿区开采易引起水文地质变化,对区域矿区结构形成不利影响,阻碍了矿床资源开发与利用。结合工案例,对水文地质不良效应进行总结,提出科学的改造处理方式。
关键词:采矿;水文地质;效应;对策
矿区生产需坚持科学开采机制,按照地质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调控,才能科学地开发与利用矿区资源。[1]由于矿区开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地质环境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不良地质效应对采矿造成诸多危害性。因此,需对该矿井田范围及其周边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情水害隐患,对预防和减少生产矿井遭受水害威胁提供了依据[2]。
1工程概述
镇艺某矿位于六盘水市城区北西22km,属钟山区汪家寨镇管辖,有公路直达矿区。交通方便。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50′08″~104°54′15″;北纬26°39′48″~26°45′38″。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7422km2。
2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镇艺某矿位于长江水系乌江支流上游大河流域区,南西方向靠近地表分水岭。与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相关的地表水系为大河[3]。从地质结构布局来看,水文地质层次分布错乱,对实地矿区开采生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限制了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分布,导致区域资源开发与生产达不到预期标准,这些都是矿区生产开采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碎屑岩分布地带多形成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上,矿区处于大河边向斜北西翼中段水文地质单元。按照单元布局特点,区域水文地质分布相对稳定,主要平台包括:○1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及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碳酸盐岩层,其地下及地表岩溶发育,富含岩溶水;○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碎屑岩则含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至弱。
3矿区开采引起的水文地质效应
3.1老窑透水
据访查,矿区范围内老窑众多,开采历史悠久,但基本上都在1600m水平以上开采,长期开采作业形成了透水区域,这些都是老窖开采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免水文地质结构受损而引起地质灾害。
3.2地表水
由于顶板厚度较薄,地表水将通过裂隙、顶板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等通道直接进入井下,形成矿井涌水。3.3基岩裂隙水采矿活动使围岩体平衡受到破坏产生后生裂隙,其裂隙贯穿某矿层上覆基岩裂隙含水层时,地下水将通过后生裂隙(或断层裂隙、溶裂)直接进入井下,形成矿坑涌水。
4水害综合防治措施
4.1探放水措施
探水眼的布置一般呈放射状布置,中间眼方向为巷道方向:超前距离不得小于30m,岩层中不得小于20m,探眼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我国采矿作业建设步入现代化阶段,构建新型开采水害防治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对区域交通改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于开采监管体制缺失,矿区开采质量尚未达到理想化标准,阻碍了水害防治工作有序进行。为了更好地开展开采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水害防治标准进行全面调度,实现质量规划与改造的一体化。
4.2防水措施
必须及时查清矿区及附近地表水系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统。采矿作业建设关系着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必须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优化控制,才能实现开采质量水平最优化。鉴于早期矿区开采存在的质量隐患,要构建新型开采管理作业机制,为区域交通规划与改造提供保障。因此,开采单位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方案,从多个方面展开水害防治改革,发挥监理单位在开采水害防治中的作用。
4.3堵水措施
采用我国GIS和GPS等多系统联合定位检测,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提高了整个系统检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设计装架检测系统要考虑技术条件,分别设定针对性控制系统作为平台,确保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检测人员操控目标,可结合GPS技术构建系统运作平台,对采矿区域地质作业综合调度。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必须采取修筑沟渠、排泄积水等措施。
4.4截水措施
鉴于采矿作业工程病害风险的多发性特点,开采前期要做好采矿作业开采工作,为采矿作业工程改造开采提供科学指导。采矿作业开采水害防治体制建设,不仅关系着矿区项目建设与发展,对整个行业规划改造也具有指导性作用。根据矿井涌水量、突水量及透水量大小,在矿井下修建水仓,截断及缓冲矿井涌水、透水对工作场所的危害。
4.5排水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开采任务,必须全面落实水害防治原则,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优化控制,实现矿区开采与质量规划的一体化发展。对于传统矿区开采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建设单位、开采单位、监理单位等三方面机构作用,构建统一性的开采水害防治平台。井下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水仓、水沟及时进行清理。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水仓能容纳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本矿的正常涌水量为40m3/小时,要求水仓容量必须满足生产需要。
5结论
矿区生产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资源,保持采矿生产作业符合工程建设标准,提高水文地质区域作业水平。由于地质环境特殊性,生态采矿面临着诸多风险隐患,尤其是水文地质效应产生结构性病害,往往诱发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实施综合规划与改造措施,才能增强矿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结合实际生产与开发标准,做好水文地质改造建设,才可避免地质效应及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 岩溶裂隙水探查方法优化与工程治理研究[J]. 刘人太,李术才,张庆松,张霄,葛颜慧,韩伟伟. 岩土力学. 2011(04)
[2] 潘榖,刘勇,曾献奎,吴吉春.徐州东部废弃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化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02)
[3] 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J]. 代杰瑞,王存龙,庞绪贵,曾宪东,陈磊,郑伟军.物探与化探. 2012(02)
作者:敖前勇1;卢波1;韩小虎1;张健2;张凤碧2 单位:1.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2.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钟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