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压水试验水文地质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钻孔压水试验
通过压水试验也发现该区,试段透水率q=0~0.51(Lu),P-Q曲线类型以E(充填)型为主、A(层流)型和B(紊流)型为辅,测得渗透系数0.0007~0.0058m/d。E(充填)型曲线说明:在试验压力作用下,裂隙状态产生变化,岩体渗透性减小,这种减小大多数是由于裂隙被部分堵塞造成的。此外裂隙处于半封闭状态,当被水充满后,流量及逐渐减小,甚至趋近与零。A(层流)型和B(紊流)型说明:试验期间裂隙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中风化岩层通过压水试验揭露,为微透水层~不透水层,即为相对隔水层,裂隙不发育贯通,裂隙的渗透性也不大,起到阻水的作用。
二、桥位区水文地质类型
按含水介质的差异和赋水空间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包含潜水和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驸马长江大桥桥位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含水岩系多为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及沿河漫滩及阶地砂砾石。通过两岸剥蚀夷平面和丘陵岗地斜坡地貌单元,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按照场地条件,该层空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层和冲积层卵石层孔隙中,靠大气降水、沟塘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其分布范围狭窄、零星,厚度变化大。含水层被侵蚀切割破坏,循环排泄强烈。线路纵向为斜坡,桥台处为平台,横向两侧分布有冲沟,平台处基岩面为腹地沟形态。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大气降雨一部分以面流的形式沿斜坡向长江排泄,一部分储存于平台粉质黏土混碎块石中,往两侧冲沟排泄,桥位区北岸土体厚度不均,分布不均,平台处较厚,渗透系数约0.017m/d,为富水性差、透水性差的粉质黏土(混碎块石),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径流途径短,排泄条件较好。第四系孔隙水贫乏,根据现场地质调查,桥位区内老百姓一般都会有土井,井底部为粉质黏土层,井水标高接近于地表,散层中的孔隙水埋深较浅。本次钻孔所揭露的稳定水位为该层孔隙水,埋深一般为0.30~17.60m之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盐型淡水,矿化度小于1g/L,本次水质简分析结果433.64~530.20mg/L。2.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埋藏于侏罗系砂岩构造裂隙、黏土岩风化裂隙中,钻孔所测稳定水位为该层水,水位标高高于江水。潜水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层中孔隙水补给,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循环条件多受地形控制,含水层多被侵蚀切割破坏,地下水多以下降泉形式或沿基岩裂隙就地补给、排泄于沟谷及长江中。桥位区基岩以泥岩及砂岩为主,强风化层岩石裂隙发育,位于洪水位之上基岩裂隙接受上部冲积层中的孔隙水补给后,受地形坡度及覆盖层厚度影响,松散层孔隙水,往下渗透到基岩裂隙中,基岩风化裂隙内含少量浅层风化裂隙水,其渗透性微弱,渗透系数约0.1m/d,向冲沟和长江排泄;位于洪水位之下基岩裂隙受江水影响有互补。中风化岩石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弱,水量贫乏。取靠近江边的钻孔ZK4进行简易抽水试验,降深3.5m,水量4.84m3/d(雨季水量可能会增大),渗透系数0.103m/d。说明江边基岩段裂隙不发育,裂隙水较贫乏。
三、节理裂隙
通过地质调绘结果,构造裂隙多发育于砂岩中,在泥岩等软质岩体中主要发育风化微裂隙。第一组:裂隙产状280~355°∠55~90°,裂隙面比较平直,近地表裂隙多张开,裂隙宽1~40cm,少量黏土类矿物及钙质充填。延伸约1~20m,发育间距0.18~2.20m。第二组:裂隙产状50~87°∠47~89°,宽1~14cm,少量黏土类矿物及钙质充填,近地表裂隙多张开,地表往下渐至闭合。延伸约1~4m,发育间距0.15~1.36m。由于地层岩性及所处构造部位的不一致,裂隙产状变化较大,通过地质调查会发现裂隙发育陡边上,但主要以陡倾角裂隙为主,而裂隙水通常顺着这些裂隙从山上顺流到山下。
四、结语
泥岩有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崩解性质,基坑开挖及成孔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岩体遭水浸泡,尤其是锚碇开挖,施工工期较长,应该在开挖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水,基坑开挖及成孔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浇筑,防止岩体强度大幅降低。施工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裂隙水,应该降低其对工程的影响,减小其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排水,对于裂隙中的水,我们不能采取封堵措施,而应采取引流的措施,使得水不向下渗流,应往坡体外侧排泄,同时要保证岩体不能收到水的浸泡,防止泥岩的软化。
作者:杨跃单位: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