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数据采集平台的问题及策略范文

高职数据采集平台的问题及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数据采集平台的问题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数据采集平台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自2008年运行至今,已历时6年,它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平台系统设计越来越贴近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它在指导高职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存在填报格式要求高、指标内容重复、部分表格内字段有待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填报人员的调查和研究,从宏观的顶层设计协同方面和微观的平台改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使数据平台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原生态,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能够适应新常态。

[关键词]

数据采集平台;高职教育;评估;填报

一、引言

2008年4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评估方案中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起国内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学年为单位,填报平台报各省(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并于当年7月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v2.08a001版本(以下简称数据平台)”。[1]笔者有幸作为高职院校数据平台填报人员参加了由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数据平台系统填报培训,连续五年参与学院数据平台填报工作,并就数据平台填报相关问题与本校及相关院校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与研讨,现就数据平台建设与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做一些分析,以期对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数据采集平台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一)数据平台的优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利用Excel和VBA编程开发的单机版系统,至今已运行六年,不仅日趋完善,而且以下几个优点也十分明显。1.有利于高职院校填报数据平台能导出几十张独立的Excel数据表,按照不同的类别由学校的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进行填写,有力地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源头采集性。同时,有的部门采集数据时可能几十个人都要填写某一张表。(如:表6.1.1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表,必须由教师本人采集。)在汇总时可利用与平台共同提供的“采集平台数据合并伴侣”,很快实现数据合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导出的数据表填写完成后可进行导入操作,将数据表导入致数据平台中,汇总方便,数据直观。2.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不高普通配置的计算机硬件,WindowsXP以上的计算机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2003以上的操作软件,就可实现对数据平台的使用和填报工作。3.注释详尽经过6年的发展与完善,数据平台的填报说明和注释相当详细,内容无歧义,对每一项内容的填报都清楚明了。(如:最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v2.13a001版本”,就有145条注释。)[2]

(二)数据平台填报中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在具体填报时,既要对省级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务求数据客观真实,又要考虑到各院校教职员工水平参差不齐、资产构成复杂等各种现实因素,填报过程耗时耗力。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1.平台填报格式问题数据平台填报时,一所高职院校的所有职能部门都有填报任务,校内、外的专兼职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干部每人都必须亲自填写,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平台格式要求多。每次填报前,都要分别召开全体教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相关学生的填报培训会议。通过会议传达填报任务、强调填报要求、演示填报技巧、落实填报内容。但是,填报人员因个人态度问题、电脑操作问题和理解水平问题,在具体填报时不能按照平台注释要求和填报格式要求填写。导致数据合并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后期数据汇总时又因基础数据太多,填报人员不能逐项检查核对,以致数据填报出现偏差。2.内容重复填报问题就高等职业院校相关数据的采集和上报方面来说,重复填报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每年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上报的数据种类较多,主要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高等学校专业填报平台等。所报内容大多重复,但上报的主管部门不同、系统不同、格式不同、要求不同、时间不同,每年都要接受不同种类上报系统的相关培训,造成了高职院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使各院校无法安心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整体办学质量提高。二是数据平台内部的数据重复问题。数据平台每年上报的数据和上一年上报的数据内容上有许多重复的地方。(如:表1.1院校名称,表1.2院校联系方式,表1.6院校机构设置,表3.1院校占地、建筑面积。)还有一些地方,内容基本没变或变化幅度并不大。(如:表2.1院校领导基本情况,表6.1.1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表6.2.1校内兼课教师基本情况。[3]但从2008年至今,数据平台版本并不稳定,每年都会有一个新的版本出现。新旧版本不兼容,从而导致旧版本的数据不能直接导入新版本的平台中,所以每年的数据平台都需要重新从源头采集数据,也会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3.平台内数据表内容调整问题数据平台存在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本校本学年的各项数据;二是检查本校的七项基本办学指标和二十二项监测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要求;三是院校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类汇总,查找本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对数据平台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台内的一小部分数据表包含的字段有欠缺,表的主体内容有部分不突出,逻辑性和结构性不强,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指导意义有限。

三、高职数据采集平台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针对平台填报格式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有:编写数据平台格式校验软件,对格式错误或必填字段漏填之处能够很快查出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改正;提高平台系统的容错功能和警示功能。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能够自动删除其格式,或提示“不能进行此项操作”,让填写人重新操作。一大部分字段中的内容可设为只能从列表框中选择,而不能从别处复制或输入。对漏填之处也能弹出对话框“您的××项没有填写,此字段不能为空”,让其必须输入;精减不必要的字段,另一些字段设为列表框。(如:表6.3校外兼职教师和表6.4校外兼课教师,两张表可以合为一张表;整个表6师资队伍中,涉及到的“出生日期”一栏,可设为列表框,由教师本人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年份和日期;表7.1专业设置和表7.2课程设置表中的“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等字段也可设为列表框,由系专业负责人统一填写。)就不会出现格式不正确,或因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不清楚而错填、漏填。

(二)针对内容重复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有:省属各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形成良好的互相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开发一个概括学院当年数据的综合性平台,然后让各高职院校每学年报送一次,省属各部门所需数据都以此平台数据为准,其余各信息统计系统全部停止报送;就数据平台来说,要求做到新旧版本的平台兼容,上一年旧版本中的数据只要字段名称和新版本相同,就能导入新版本中。如果平台数据有更新,可在导入旧数据后再进行更新,这样就会减少填报内容的重复,节约填报时间,提高填报效率,并保持数据信息适应新常态。

(三)关于数据表填报内容调整的策略具体有以下四点建议:其一,表7.1.1开设专业表中,应该加入该专业方向的“岗位描述”一栏。高职教育要区别于其他教育层次和教育方式,主要在于其专业建设和职业对应岗位结合紧密,课程设置与开设一定是围绕岗位工作内容和岗位能力要求展开的。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专业建设,高职专业一般情况下每年要进行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使之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职业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加入“岗位描述”一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该专业根据职业需要而发展变化过程。其二,表7.2课程设置表中,在“使用教材”一栏中应加入“教材核心内容概述”字段。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设定是否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即使是同一门课,在面对不同专业时也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材。教材内容可以更直观而详细地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否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第三,表8.5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表中,应加入“督导类别”一栏。教学督导目的是规范教学秩序,促进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检查师生迟到早退现象,更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是否符合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方法是否切合职教规律。原数据平台中仅有“周工作时数”一栏,不能更深层次地反映教学督导内容和督导方法。[4]最后,表8.7评教情况表中,只有评教人数和评教参与比例,而没有进行评教细分。如:可将评教情况分为教学秩序评价、教学内容评价、教态教法评价、实验实训评价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从教学评价方面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省与教学改革,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落实,使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更具实际意义。

四、结语

高职数据平台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每年的平台新版本都更加贴近实际,更能理性地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发展。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顶层制度设计的越来越完善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日趋成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也会更加稳定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锡涛.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5).

[3]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EB/OL].(2008-04-03).

[4]陈宇光,高慧.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数据平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6).

作者:李丰 秦晶丽 单位:山西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