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震数据采集的变观方法范文

地震数据采集的变观方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变观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震数据采集的变观方法

1变观的方法

1.1纵向恢复性放炮这种变观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既不改变反射点分布范围,又不增加炮点数量。这种通过改变炮点与排列片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实现原设计炮点所对应的反射点(即确保覆盖次数不变)的变观方法叫做恢复性放炮法。它的原理是利用炮点和检波点同时反方向移动相同距离时,对应的共中心点不发生移动,从而保证面元内的覆盖次数不发生变化,但不能保证道集内炮检距和方位角不变。如图1所示,其中倒立三角形S、S’表示炮点,圆圈R、R’表示检波点,O点是炮点S激发、R接收时的反射点(O的投影为S和R的中点M),当S向左移动到S’而R向右移动到R’(SS’=RR’)时,反射点仍为O点。理论上,纵向恢复性放炮法可以对炮点进行任意方向、任意距离的偏移,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考虑到检波器的布设,偏移距离与接收排列有一定关系,采用纯纵向移动炮点的恢复性放炮方法是当某个炮点S1因地物影响不能激发时,炮点沿线束方向(纵向)偏移任一距离布设在S2点,而接收排列片则应沿线束做反向等距离移动,所得地下反射点分布位置不变。

1.2重复性放炮当不能采用纵向恢复性放炮,而横向恢复性放炮需要重新布设排列时,直接把炮点进行横向或斜向偏移,横向偏移为线宽的整数倍(不要超过半个排列),纵向偏移为道距整数倍。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覆盖次数[12],如图2所示,还需在横向上对称于激发点再布设一个炮点,同时会使某些面元覆盖次数增加,图2中S表示设计的炮点,S1和S2在横向上对称,黑框内满足了上图的覆盖次数,增大了黑框外上下两部分面元的覆盖次数。相对于恢复性放炮而言,重复性放炮增加了激发点数量,但是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变观实例

在考虑了煤矿采区三维地震采集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对恢复性放炮方法进行变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延长排列长度的做法,在备用道足够的情况下,只在炮点移动反方向增加排列长度,使增加的排列长度等于炮点移动的距离,整个接收道数增多,此方法会使一些面元的覆盖次数增大,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单边放炮时也保证了近炮检距资料的获得。此外在复杂地区,考虑重复性放炮进行局部设计。在这种思路下,根据内蒙某区观测系统类型:10线10炮,接收道数96×10=960,检波点网格40m×10m,中间点炮点距80m×20m,叠加次数30次(横5次,纵6次)。沿沟方向上,沟壑分支小而多,地形较好的黄土塬区只能采用沙砣钻进行恢复性补齐,以保证成孔深度和效率,在沟底采用洛阳铲成孔,但沟底灌木丛比较多,多砾石,并不能完全解决要求。在一些无法满足覆盖次数的地方,采用沙砣钻成孔进行恢复性放炮。因地形和建筑物的原因变观后的炮点分布和覆盖次数如图3如示,中间部分的覆盖次数增大。

3结论

通过对煤矿采区三维地震采集变观方法的探讨,以及对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以纵向移动炮点为主、延长排列长度的变观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果纵向恢复性放炮不能满足要求,从施工效率上考虑就要采用重复性放炮。对于复杂地区,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复杂地物带来的观测系统变观问题。(2)一个勘探区在设计观测系统时,要结合地形图与野外踏勘结果选择变观位置并绘制出相应的图件,给出变观炮点的选择方法,从而指导现场实施人员的具体施工。

总之,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变观时必须遵循实用、合理、经济的原则,通过建立规范的观测模式及科学的计算参数,为野外变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咸海龙 邹起阳 吴陈耿 罗小虎 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物探测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