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析范文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分析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实施了研讨式教学并构建了研讨式课程评价体系,探索了软件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实践证明,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1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企业级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软件工程课程内容比较庞杂和抽象,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1]模式组织教学,教学重点在于“教”,“学”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教材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2],教师对课程内容单纯的灌输讲授,使学生认为软件工程内容枯燥且与实际开发脱节,学生对企业级软件开发理论很难获取切身体会和认识,厌学畏学情绪严重,教学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得以引入软件工程课堂,软件工程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不能充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难以满足软件行业对软件从业人员日益增长的能力需求。研讨式教学[3]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4]。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全过程的参与,促使他们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研究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研究方法的本质,从而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10年以来,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软件工程》课程组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探索了软件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2软件工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但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讲授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2]。

2.1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现有教材内容仍然以面向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作为重点;而在实际应用中,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大行其道,如敏捷开发、RUP迭代开发、UML、设计模式、XUnit单元测试等,这些新的内容,教材甚少提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满足就业需求。已有软件工程教材侧重纯理论的介绍,即缺乏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案例,又缺乏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课程内容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晦涩难懂。由于学生没有软件开发的实践经验,因此对教材中介绍的软件开发原理、模型、设计及测试方法等内容难以理解,甚至有学生抱怨:“这门课程就是计算机类的哲学课!”

2.2课程实验不受重视、内容零散

各高校在开设软件工程课程时,基本采用理论授课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授课为36课时,课程实验为12课时,这种课时分配方式存在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偏少的问题。12课时的课程实验通常分为6次,实验内容零散,没有连贯性,对学生而言,并不能通过实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课程实验形式大于内容,难有所得。从历届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得知,他们对课程实验的最大期望是:课程实验由一个贯穿始终的、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分解而成,通过这样的课程实验,真真切切体会、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理论及流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2.3课程评价模式有待改进

软件工程课程对学生学习评价主要借助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即通常所说的“一张试卷定高下”的评价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的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3]。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应付考试,考试前几天通宵达旦死记硬背,考完立刻把所有硬记的东西还给老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研讨式教学探索

在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效果欠佳。考虑到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工程性的特点,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结合长期以来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经验,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挑选并设计研讨课题,在授课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及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行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软件工程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研讨式流程如图1所示,分为三大流程:教学准备、组织研讨和课后完善。

3.1教学准备

指导教师在每一次研讨前,需作充分教学准备。首先,需基于此次研讨涉及的知识点内容对受教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受教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以确定研讨课题的难度及深度,做到因材施教并调动学生的研讨积极性,调查方式可采用小组面谈、组织调查汇总、调查问卷等方式。学生调研工作是保证教学准备有效开展的必要基础。教师挑选并设计恰当的研讨课题,是研讨式教学准备的核心流程。在选择和设计研讨课题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基础研讨课题难度适中。如果学生对研讨课题所涉及的问题感到陌生,不能通过一周自学研究解决该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如果学生认为研讨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太过简单,则会轻视研讨式教学,因此应深入调研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学生知识结构挑选并设计难度适中的研讨课题;其次,研讨课题数量适中,如研讨课题数量过多,会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压缩学生课外自主时间,学生疲于应付,视研讨式教学为负担;如研讨课题数量过少,不能有效覆盖教学重点难点,研讨式教学流于形式;第三,研讨课题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案例,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对课题所提出的问题基于实践,提出改进办法或者设计新的实现方案。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结构和课题挑选的原则,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软件工程课程组将一个贯穿始终的、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进行分解,结合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研讨课题设计,并将上机课时作为学生课题研究专用课时,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并通过指导和交流,及时了解当前学生的困境和状态。表1列出了该课程的研讨课题名称以及所涉及核心知识点。基于学生调研的基础,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微课件。微课件制作必须小而精,以满足学生研讨课前准备为目标,覆盖研讨课题涉及的重点知识点及学生调研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知识点。微课件制作是高质量教学准备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具体可行的研讨规则并严格执行,教师花费心血精心挑选设计的研讨课题,难以引起大部分学生的重视,可能会出现大量学生课前研究课题敷衍了事,课题研讨无人发言、少量学习积极同学把持讲台等情况,教师白费心力,研讨式教学流于形式。可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提前两周布置研讨课题,并制作研讨课题的微课件,讲解该研讨课题所涉及的核心知识;

2、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进行研讨,项目小组采用全班随机分组,以做到分组公平,杜绝学生抱大腿、搞小集体;

3、项目小组人员3~4人,小组成员不宜过多,否则让部分小组成员滋生打酱油的思想,小组成员不宜过少,否则学生自学研讨任务较重;

4、课堂研讨采用学生小组演示讲解和学生问答相结合的方式,演示的小组由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同学负责演示,演示完毕,台下同学可随机挑选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讨论,讲师负责引导和总结,并当堂给出研讨成绩;

5、小组演示时间不宜超过6分钟,学生研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教师应适时控制每小组演示及研讨时间,以在90分钟的研讨课题上,即让小组有足够的时间演示和研讨,又能让足够多的小组得到上讲台的机会。

3.2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

如仍采用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下”的评价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研讨积极性,损害研讨式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实施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必不可少,构建与研讨式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模式,调动并提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讨论的积极性。软件工程课程一共进行6次课题研讨,贯穿整个学期,加大课题研讨的在总评成绩的比重,让课程考核由期末一次性考评转变为过程考评,教师可通过研讨式过程考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与指导。课程评价模式可如下:课题研讨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知识点考核30%,课题研讨成绩教师当堂给出,研讨课题做的比较好的小组会受到极大鼓舞,研讨课题做的不好的小组会感受到压力。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改革,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为高校课题注入了活力。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将会享受到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的快乐。但由于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也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组织及应变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在软件工程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研讨课题的选择与设计需花费教师大量额外的精力和时间,经过受教学生反馈后,仍需不断优化和改进;第二,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在研讨过程中消极抵触,应付了事,老师因为精力和时间关系,难以精确掌握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针对此问题,可采用高年级学生助教机制,协作老师指导、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第三,学生在研讨自学过程,会向教师提出一些课外的专业问题,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较高要求,而且需要教师在课外花费额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研讨。

参考文献:

[1]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83-88.

[2]范庆春,周秋平,王凡.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6):64-67

[3]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68-71.

[4]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3-77.

[5]尹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4,18(5):77-80.

[6]李本固.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钟键 单位: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