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软件外包工程人才培育机制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以软件工程教育核心知识单元为基础对知识领域进行划分,以知识点构建主题模块,形成系统、规范、可度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软件工程知识领域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学时数为494学时,各知识领域学时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计算基础占到35%,数学和工程基础占18%,两者加起来占到50%以上,充分体现重基础的原则。专业知识中软件建模与分析和软件设计所占比重最大,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核心、非技术性基础、附加课程等类型。同时,根据计算机科学或软件工程优先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的不同组合方式,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了图2所示的四种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课程设置方案。附加课程强调结合16个应用领域,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形成特色。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背景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期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外包的平均增速为28%,业务结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软件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出口以日本市场为主,占到市场份额的60%以上,美国市场不足15%,欧洲市场更低,不足5%。这一方面反映我国的软件外包在国际市场上与软件外包发达国家如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出率方面看,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软件外包产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国内外市场需求能力有限、人才呈现结构性短缺等。虽然近年来软件产业规模逐年上升,但是软件出口规模仍然偏低;虽然软件产业构成比较全面,但基础软件环节非常薄弱,所占比例不足10%。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和我国的国际参与度不断提高,软件外包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从人才需求角度看,多层次、复合型、具有领域知识和产业背景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是需求和培养的主要方向。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为培养出适合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软件人才,各软件学院首先应在培养模式上进行相应改革。目前,国内很多软件学院都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1”培养模式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即前三年在学校培养,第四年在企业培养;专业基础课在学校进行,专业实习及实践课在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链接。同时,依据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软件工程专业基础上分方向组织课程教学,校企共享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实践环节培训平台,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3+1”培养模式结构如表2所示。
一般来讲,通识课程所占比例约为40%,专业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8%,实践环节所占比例约为45%。从培养模式结构来看,教学环节中的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学年。各院校可以在学生具备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校背景和区域产业特征分方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开设,专业课使人才培养能够较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性环节按学年分层次实施,贯穿大学四年,体现了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的精神。对于附加课,院校可以根据外包市场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和文化领域背景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等能力,以满足多层次和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传统专业+软件工程”双专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掌握传统专业知识,又具备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连交通大学的“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结合大连对日软件外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背景,通过传统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的结合、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的复合型知识,使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传统专业+软件工程”培养模式结构如图3所示。
这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要根据两个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找出复合点并确定课程链,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同时在学时分配上要同时兼顾两个专业,使教学过程遵循学习规律,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随着软件产业国际化分工日益明显,软件外包产业人才培养需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也在尝试国际化培养路线,“2+2”(2年国内和2年国外)、“3+1”(3年国内和1年国外)等培养模式也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师资互换培养、教师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与活动、学校双学位和学分互认等一系列举措,搭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逐步融入和吸收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方面可以使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充和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结语
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根据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来构建,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产业化背景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多学科融合、基于领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支撑;国际化视野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向。
作者:王文王树锋费贤举单位: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