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加强能力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
1.1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的联系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作为工科,是属于研究和设计定量范畴的学科,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必然要求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撑。如定量的分析、高聚物材料的流动和变形过程,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而这些又必须建立在矢量模型和张量运算之上,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矩阵处理和偏微分等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只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紧跟发展的步伐。任何理论的发展,技术模式的变革,其内在原理与基本理论模型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往往是基础理论模型的再发展,“万变不离其宗”,若不能根本地把握理论基础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则难以形成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只能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因此,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特点强调了机械、材料、成型与控制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以工程力学、机械、材料处理、成型原理、技术基础与过程控制及测试等为支柱的知识体系,推崇案例式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理论、方法、工艺、设备及相应的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1.2突出实践技能训练,适应社会需要
1.2.1基本实践环节
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工程实践的条件,强化实践的教学内容,突出该环节在实际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适用性。让学生独立地参与到实践方案的设计、验证和执行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充分领悟和理解理论基础的机理和实质,由浅入深地了解现代模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了解模具企业具有的各种特点和类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分为理论实践和集中实践,所占学分为总学分的29.1。
1.2.2工程师认证培训
仅凭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很难达到实战效果,不容易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学院统一组织、设置独立的实训和培训环节,依据国内相关专业培训中心和大型软件教育认证的培训规程,针对本专业在校生集中培训,经认证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行业和软件技能工程师资格证书。将大学教育和认证实训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风,产生良性循环。而且可以经历实际案例分析解决的完整过程,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提升了经验。
1.2.3积极开展本科导师制的建设
通常的高校培养人才模式大都有着统一齐整的框架模式和严格程序,处于刚性的、有条不紊的进行状态,对所有学生平均着力、缺乏个性培养,缺乏创新的氛围。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突破了原有的高校教师传统角色模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可以针对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灵话的、有目的性的教育和引导,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强项。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一种自愿行为,主动、充分、积极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开阔了视野。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来激发学生兴趣,促其积极思考;以准确、严谨、简洁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其想象,活跃其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创新型“双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针对目前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现状,设立理论教师和实践任课教师的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定期相互学习、交流;另外,聘请本校或其他高校、企业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来指导本校青年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本校年青教师很快能够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最终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2.3适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培养适用型人才的途径:(1)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日本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行“危机”教育,而我国教育理应全面实施创新教育。(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通过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加强现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和校外科技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建构英才涌现的机制。从学习体制、政策和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让英才不断涌现。(4)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措施:(1)开设创新课程。学生不仅需要在系统的知识学习中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在学科和课堂教学中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而且还应学习相对独立的创新课程,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2)鼓励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3)提倡求异。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要大力提倡“标新立异”“别出心裁”。(4)鼓励创新。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同时进行创新和超越,营造校园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
3结束语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在我国发展仅十余年。作为我院新成立不久的专业,与国内许多高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依据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状况的基础上,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全面把握专业教育、技能训练与学生知识面领域、综合素质之间的内在关联,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给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提供支撑。
作者:李光明郑丽璇薛松马有良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