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教学手段多样化,认识实习阶段化
当前,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已经得到了普及,相比较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形象、高效、节时、信息量等特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减少课堂的板书量与板书花费的大量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录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和预防,我们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演的一部记录片:AnInconvenientTruth(《难以忽视的真相》),该片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给学生深刻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去解决。再如讲解惯性除尘器时,通过动画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粉尘在除尘器的运动形式、被捕集的方式以及清除过程和原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定义和原理显得直观,生动,鲜活起来。图片的展示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例如,我们在教授大气污染控制工艺设备时,大量的给学生展示和介绍各种大气环保设备的剖面图,并结合剖面图讲解各类工艺设备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相关工艺设备参数的设定和选取,使学生对于单元操作设备有了深刻的理解,为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此外,适当安排学生去查找一些教学资料,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加强互动性,能很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识实习一直以来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学生从书本知识到工程实际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实习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的最后两周,先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学习,此时,学生没有任何的专业知识背景,实践效果甚微,对于后面的课程学习及其他实践环节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为此,我们对认识实习的时间和方式做了改革,把认识实习安排在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并行进行,且分阶段,分主题进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当讲解颗粒物污染控制设备时,我们选择参观当地的水泥制造企业,让学生实地了解旋风除尘器的工艺过程、除尘效果、主要工程参数;当讲解脱硫工艺时,我们选择参观当地的发电厂,让学生实地了解石灰-石膏法的运用,以及相关的辅助设施;当讲解集气罩时,我们选择当地的粉体加工企业,让学生实地了解车间中集气罩的布局和主要的技术参数。通过比较,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认识更加深刻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为后期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教学讲实用,课程考评讲实效
2.1实践教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对实践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尤其“卓越计划”的逐步实施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常规的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安排,投入的时间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实践内容比过去也丰富了许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实验方面:过去,由于环境工程实验建设的滞后,导致只能给学生做一些演示性实验,只有少数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随着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卓越计划”的实施,经费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我们设计安排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给学生做,如粉尘真密度测定、粉尘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除尘、石灰石-石膏法等实验。此外,在时间安排上稍后于课堂教学的相应章节,让学生对已学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的检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工厂实习方面:过去,工厂实习主要是就近找一两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参观有关的设施,无论是实习的内容,或者是实习的时间均较少。此外,由于大气污染控制设施都是封闭式的,且噪声较大,学生只能远观,对处理流程和设备工艺的了解不够深入,实习效果不明显。为此,一方面,我们从相关企业获取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资料,在工厂实习前向学生进行介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参观。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当地环保部门联系参观一些在建的或者维修的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现场给学生讲解有关的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管道布设等。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积极联系一些生产过程中产生挥发性气体的企业,让学生用便携式监测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并依据现场情况设计有关的处理工艺。这些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更为直观地理解书本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方面:过去,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设计任务单一,仅局限于颗粒污染物的去除设计,缺乏一定创造性,其过程一般由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然后由同学根据具体任务独立完成设计内容的方式进行。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采取兴趣和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选题。首先在选题的设定上,除了颗粒污染物去除设计以外,还增加了气态污染控制工艺的设计,初始设计参数的选定上,有的来自于案例教学中,有的直接来自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工艺参数,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了很多,学生的兴趣也浓厚,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也被大大激发出来。对于没有具体兴趣取向的同学则直接安排设计任务。实践证明,对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学生的热情更高,主动性更强,创新性更多。
2.2课程考评
以往的课程考评常常将期末考试成绩认定为学生期末最终的成绩,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懒散,不积极,甚至不听,考试前突击两周也能通过的现象,导致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肤浅,难于实际应用。当然,现在不少高校也意识到了传统考核方法的不足,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一些改革。如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但这种方式仍然偏重于课堂的理论学习,对课程教学期间的实践活动没有相应的评估,容易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学生考勤、作业、课堂提问情况,还包括实验、认识实习报告等,此外,在期末的考试试题中也加入实验及认识实习的有关内容,选题内容更趋于实际的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环节。经过尝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性增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了。
3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老师的引导性作用更加明显。这次的课程教学改革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的热爱,使学生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工艺、设备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学效果显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把此次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其他环境工程的课程改革,力争早日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完整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作者:殷进纪荣平陆建兵张娅阮菊俊单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