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困境及解决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这一技术性难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指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发包、承包和施工阶段,将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得该建设项目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能够优化配置,发挥最大功效,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好的社会影响力。
1.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不完善部分承揽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组织结构不严密、提出的施工方案也不合理,使得计划方案流于形式,施工时组织结构杂乱无章;施工工人职业技能不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施工单位节约意识差,在施工时严重浪费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观念差距容易导致重复返工;工艺性消耗过大等现象都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造价。更有甚者,有的施工单位为增加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擅自改变设计方案,以增加工程量。另外,部分工程造价人员在编写预算和决算时与施工单位勾结,重复计价、高套定额、增加工程量、提高材差,为谋求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高估冒算,人为地提高了工程造价。
2.工程监管机构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工程监管的力度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各项行动;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费用的全方位服务提供了更专业的监控手段。实际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监管机构都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存在的意义只是一种程序需要。现阶段监管人员社会地位不高,收费低廉,且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不能严格监控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率。部分监管人员在工程验收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按照验收标准严格把关,为谋求个人利益给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或少干多算创造机会,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3.忽视投资估算的重要作用工程造价长期以来一直出现“三超”现象,而且极为普遍、无法杜绝,严重影响了建设资金的使用率。“三超”现象是指“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结算超过预算”,据相关数据显示,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为75%-95%;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为35%到75%;施工阶段则降低到5%-35%;竣工阶段时为0-5%。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在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制定的投资估算计划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4.对设计方案的管理缺失据相关数据显示,勘察、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可行性高达80%,而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充其量只有20%。由此可见,勘察、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性环节,但是也是目前实际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人员节约意识淡薄,个别设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设计费的计费标准混乱,设计时方案过于保守,缺项漏项现象极其严重,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施工时突然改变设计方案,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难上加难。
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1.强化控制决策阶段决策阶段是建设项目的选择、决定环节,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管理,及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2.强化控制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的龙头,虽然设计费用只占全部费用的1%,其对整个投资的影响力却高达75%。必须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部门的作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建筑物的规模和类型制定适合的限额设计标准;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计划变更的可能性;对必须变更的计划须现行核算,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强化控制工程预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预算能够控制工程造价。因此,应当依据建设工程的工期确定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员配置等工程预算相关要素,对不可预期的费用严格监控,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强化控制实施阶段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对管理对象的消耗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包括制定标准成本、确立成本差异考核和采用项目成本责任制。
5.强化控制审计阶段结合施工的特点和成本核算的独立性同步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全过程、多侧面、分阶段的综合监控制度是切实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应当依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实施不同的审计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审计工作,同时应当密切注视施工时的突发状况。
6.充分发挥定额作用量价分离模式是以基础定额和工程量为基础,套用市场上的材料价格、劳务价格计算建筑物实际消耗的工程造价计算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发挥其作用,并促使我国经济向国际化趋势靠拢。计价定额模式是以当前的建筑价格为基础,在市场提供的标准线上上下波动,使得工程造价能够在保障建设单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合理定价。
7.加强造价人员管理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是管理工程造价最直接的力量源泉,分布于设计、监管、施工和咨询等各部门,担负着大量的工程造价任务和责任。加强造价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