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范文

谈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

摘要:北京地区高校众多,科技资源聚集,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2010—2016年北京高校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等方面的数据,探究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现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中心;现状分析

1背景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高校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均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例如,硅谷拥有世界知名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而伦敦则拥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1]。2000年7月,《有线》杂志(WIRE2000)提出了全球技术创新中心(Globalhub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的概念,并评出硅谷、波士顿等46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2015年,杜德斌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影响的全球性,二是文化的包容性,三是空间的共生性[2]。总体来说,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产出丰富,以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区域。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2016年9月,《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确定了“三步走”战略。2017年2月,再次视察北京,强调北京的发展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北京将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及高技术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2019年1月,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强调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3]。高校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地区高校众多,探究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现状,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现状分析

从北京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情况、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情况、发明专利授权情况、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情况4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北京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现状。

2.1北京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情况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4]。2010—2016年,北京高校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持续增加,由193718人年增加至253337人年,但占北京市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5.52%下降至12.76%,且比例偏低。

2.2北京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情况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指单位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是开展R&D活动的基础保障[5]。2010—2016年,北京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在总量上持续增加,从110.16亿元增加至160.44亿元(表2),但占北京市R&D经费内部支出比例偏低,并且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3.40%下降至10.81%。

2.3北京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情况发明专利指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所称的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授权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体现[6]。2011—2016年,北京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较快,由4298件增加至8038件,但占北京市发明专利授权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7.07%下降至19.40%。2.4北京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情况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情况是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指标[7]。2011—2016年,北京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在总量上显著增加,由166件增加至745件,但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例明显偏低。

3问题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2010—2016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等方面均保持数量增长,但占北京市的比例偏低,并且北京高校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发明专利授权数在北京市的占比逐年下降,表明北京高校R&D人员和R&D经费投入不足,北京高校在北京市发明专利成果产出中的贡献在相对减少,北京高校大量的专利成果没有转化[8-10]。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3.1市级财政要加大对北京高校研究与实验发展的支持力度市级财政要加大对北京高校研究与实验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设立在京高校技术研发与应用专项。市有关部门设立对高校科研联动支持的机制,推动建立在京高校“产学研”联盟,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具有较强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建立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合作的高校科研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服务平台,统筹科技条件平台和高校实验室群建设,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配置,提高科技活动组织能力和科技资源整合能力。

3.2统筹国家一流学科和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提高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能力统筹国家一流学科和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凝聚在京高校一流学科群体,促进一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已有的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加上市属高校的北京市一流学科建设,整体上要成为系统。整个北京高校的原始创新与一流学科,要以是否能圆满的构成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力量为要求。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推动量子信息学、网络数据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建立与完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立高精尖技术研究基地,提高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能力。

3.3围绕“三城一区”和“十大高精尖产业”,提高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校要全面参与北京“三城一区”建设,有效推进高校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转化辐射落地取得新突破。高校应联合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高精尖技术研究,其中特别是开展针对首都的特色研究,才能将科技成果具体化、落地化。各区政府包括“三城一区”的相关部门都要加强区校对接,强化服务高校意识,加快推进《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促进高校前沿科技成果在“三城一区”转化落地。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高精尖产业开展研究,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支持高校协同创新,实现前瞻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支持高校加强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产业转移转化评估机构,提高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作者:李书钦 史运涛 闫岩 丁辉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