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的转型升级范文

论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的转型升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的转型升级

摘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完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作为科技创新促进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南宁市;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科技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指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应用新知识、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经济学家熊皮特指出,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引入生产体系,在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下引起产业结构的突变。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论述了产业创新理论后,科技创新便成为了研究热点。按照创新体系的构成要求,科技创新可以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种类型。按照科技变动差异性,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破坏式创新。工业转型升级不是单一的过程或针对单一产品,它是一个动态、全局、系统过程,涉及工业生产理念和模式的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走创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行业结构等,实现工业生产的升级和优化。[1]科技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在工业领域的转化,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得到明显降低;二是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产品价值。这种驱动作用既符合企业的价值又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科技创新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利好局面,给政府带来了税收,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政府和企业将会有更多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在科技创新主体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对生产要素与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是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转型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渐进式和破坏式创新两种[2],渐进式创新主要是指对以前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破环式创新主要是指对以前产业的一种否定,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或主导产业的形成。

二、南宁市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增速较快2015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内部支出130173万元,比2011年(95436万元)增长36.4%。其中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82291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研发经费投入的63.2%,比2011年(59003万元)增长39.5%,小型企业研发投入47239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研发投入的36.3%。研发经费按构成分,2015年试验发展支出为129025万元,比2011年(93809万元)增长37.5%。

(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增加2011年—2015年,南宁市技改投资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5年累计投资3702.55亿元。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向重点产业集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铝深加工、视频加工、清洁能源6个重点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57.35%,比2014年提高了0.44%,总量增长14.82%。同时,2015年技术开发投资额比2014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科研人员队伍保持稳定态势近年来,南宁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2015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人员4382人,与2011年(4701人)相比,略有下降,其中大中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人员2594人,比2011年(2764人)也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稳定,为该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显著南宁科技局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共组织实施工业科技创新项目101项。其中,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科技平台建设等实施普通科技项目96项,带动全社会投入科研经费2.7亿多元,共新增10家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家,有3家企业创新平台获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新建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南宁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五)自主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十二五”规划期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果显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建成铝产品研发加工水平居于国内领先的广西铝加工产品研发中心;富士康南宁研发检测认证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研发中心,实现富士康产品由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迈进。国家认可的实验室由2010年的3家增加至2015年的1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由36家增加至71家,数量居于全区首位;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由32家增加至70家;有效广西名牌产品由35个增加到63个。(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及成果情况近年来,随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创新产出也不断增加。2011年—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除2015年比2014年略有下降外),其中,发明专利数量占总申请数量的50%~60%之间,显示出申请专利的质量还是较高的。但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在2011年—2015年有较明显的减少,新产品开发支出也在降低,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较慢。

三、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二五”规划期间南宁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工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劳动力成本提升、产业关联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效率递减等。

(一)工业投资增长率及效率呈下降趋势,新兴行业投资占比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2015年,南宁工业投资逐年增长,但工业投资增速由2011年的48.15%下降为12.83%,累计降幅为35.32%。工业投资中铝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一直处在低位徘徊,5年平均占比12.64%,而其他行业平均占比87.36%。与此同时,工业投资产出比由2011年的0.83增加为2015年的0.96,2012年甚至攀升至1.12,表明近年来南宁市工业投资效率总体下降。总体来看,虽然“十二五”规划期间南宁的工业投资总量增长,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特别是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一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发展仍然比较粗放。主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为保障民生和就业,资金更多地投向新兴行业以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产品技术结构偏弱,创新机制亟待加强以富士康、丰达电机、鸿盛达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南南铝加工为核心的铝加工产业和以培力、万寿堂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56.12亿元增加到578.3亿元。但到2015年末,高新技术产值占比也仅仅为南宁市工业总产值的约1/6强,产业带动力有限,高端产品供给仍有许多不足。主要产品仍然以食品加工、建材为主,产品技术结构较薄弱,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R&D)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看,从2011年的1.79%下降至2015年的1.35%。主要原因:一是科技研发属长期投入,且能否真正适用于企业产品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投入意愿不强;二是产学研体系不完善,创新平台和载体不健全,高校、科研机构没能实现技术、设备等共享;三是缺乏政府及社会资金支持,如天使基金等。

(三)总量规模结构偏小2015年,南宁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5.66亿元,排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的第18位,处于中下游水平。虽然在广西区内南宁工业增加值仅次于柳州排在第2位,但是由于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工业发展带动力不强。“十二五”规划期间,南宁市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仅有两家(富士康、中烟集团),50亿元~100亿元企业两家,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行业内的航母级领军企业,同时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加快推进。在新一轮去产能过程中,亟需发挥企业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作用,推进兼并重组,使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倾斜。

(四)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压缩企业盈利空间2011年—2015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53.72亿元增长至216.2亿元,年均增长8.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工资由93.78亿元增长至147.2亿元,年均增长11.84%,工资增速明显快于企业利润增速。同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速比2011年下降了21.26%,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却提升23.52%,两者反差巨大。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工业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已经严重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主要原因:一是新一代产业工人对薪资要求提升较快;二是生活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员工薪资不断上涨;三是劳动力净流出趋势加剧导致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四是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步消减。

(五)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2015年,南宁传统产业(含食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轻纺及其他)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35%,而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9.65%。后者中,电子信息占比为12.64%,机械装备制造占比为16.44%。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制造环节来料组装占比较大(如富士康的手机生产等),且机械装备制造中仍有一部分属于简单机械加工,因此南宁传统产业总产值至少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工业整体上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列,产业转型压力巨大。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南宁市传统产业具有一定区内外市场,即使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仍有一定发展惯性;同时高新技术大项目不多,带动能力有限,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壮大、形成效益仍需一段时间。

(六)开发区发展较快,县(区)工业增长乏力“十二五”规划期间,高新、经开、东盟3大开发区凭借优惠政策及高效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工业发展迅猛,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725.4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48.0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6.12%提高到55.60%。相反,其他县(区)工业发展成效不明显,部分县(区)工业发展甚至停滞不前和出现负增长。这一方面是县(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落后,对工业企业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县(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挖掘潜力有限。

四、科技创新促进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借助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1.在渐进式创新理论指导下,增加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南宁传统产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化工、造纸、林产品加工,要促使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技术突破,提升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1)农业加工产业方面。依靠科技创新,用先进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技术,通过大力加强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等举措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2)化工产业方面。依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促进“两化”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高端产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精细化工综合实力,培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建成一批规范化工园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化工业从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规模化生产高端化工产品转变。(3)造纸产业方面。依靠科技创新,在调整原料结构、优化产品品种、延伸产业链、低碳发展等方面对造纸业进行改造提升,引导企业提高废纸的利用率,向高强度、功能化、环保型、高附加值方面提升。(4)林产品加工产业方面。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以环保家具、环保板材为龙头的新产品系列,提升林产品的档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2.在破坏式创新理论指导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性产业(1)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让创新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建新能源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南宁市首府优势,集聚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整车企业、核心部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及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规模企业。(2)重点支柱性产业方面。先进装备制造业应顺应未来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趋势,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撑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迈入网络智能制造新时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力争在优势领域及核心技术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促进跨越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应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铝深加工业依托南南铝产业研发中心,以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为主要方向,跟踪研究全球铝加工业的产品、市场和管理发展动态,努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开发新的产品,以刺激市场需要,促进南宁铝加工业在行业中领先发展、高端化发展,抢夺价值链的话语权。

(二)完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促进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1.鼓励企业设置研发部门大中型企业应建立技术中心或研究所,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中小型企业也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借助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力量增强工业转型升级的实力。2.引进或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夯实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完善符合南宁实际的柔性引才机制,支持企业柔性引进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南宁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暂行办法》《南宁市人才安家费补贴暂行规定》,重点倾向于工业领域的人才奖励,有效提升其对工业人才的吸引力和扶持力,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南宁市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建广西中关村创业创新人才基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人才特区的决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利益共同体,加强产业工人的培养。3.建立技术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体系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入股或科技年薪等分配方式,加大对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4]。

(三)加强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平台1.整合打造北部湾创新中心将南宁市打造成环北部湾创新中心,承担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成果转化企业项目扶持培育。2.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牵头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到2020年,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均建立起有较强影响力的技术创新联盟,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组建3~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引导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产品加工、化工业、造纸业、林产品加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铝深加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等领域解决好企业关键技术问题,在加强中国联通、富士康、鸿盛达、禾田、丰达、胜美达等龙头企业等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抢占重点产业的技术基础。4.加强针对科技人员的创新网络平台建设将科技网络平台的数据库进行系统优化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及资源利用网络,解决其在科技服务上的分散现象,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良好服务和信息支撑[5]。

(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环境科技创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建立并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将有利于工业的转型升级[6]。1.创新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统筹、优化科技资源的管理组织,将各种科技资源转移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以此推进南宁市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科技创新工作。2.创新协调机制科技创新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因此需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宏观协调组织,建立由南宁市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建立协商机制,以此解决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问题。3.创新政策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如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税收激励措施和金融政策,突出政策的比较优势,完善实施细则,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以协同创新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南宁工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南,王旭辉.科技创新驱动的河北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3):19-22,53.

[2]王刚.强化科技创新引擎助推工业转型升级[J].江苏科技信息,2014(3):7-8,21.

[3]付保宗.当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进展、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3):23-30.

[4]岳意定,谢伟峰.城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测度[J].系统工程,2014(2):132-137.

[5]赵福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体制[J].地方财政研究,2013(9):46-48.

[6]任丽霞,程书华.加快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99-102.

作者:巫德富 谭雪燕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