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范文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

1粗糙集理论与方法

1.1粗糙集基本概念设信息系统S=(U,A,V,ρ)其中U,A均为非空集合,分别称为论域、属性集,A=C∪D(子集C和D分别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V为属性值域,ρ为信息函数.

1.2基于粗糙集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粗糙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研究对象是由一个对象集和属性集共同构成的二维关系数据结构,通常称作决策表(如表1所示),其关键步骤就是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属性约简就是化简决策表中条件属性,但化简后的决策表与化简前的决策表具有相同的决策功能,同样的决策只有基于更少的条件,从而使问题简化,也就是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可以客观、科学的降低决策条件维数.目前,有关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很多,本文采用分明矩阵方法.基于粗糙集分明矩阵方法的指标选择模型如下.基于粗糙集规则提取实际上就是规则的约简,即利用逻辑分析分别消去决策算法中每一个决策规则的不必要条件和多余属性值,从而获取极小化的决策规则.实际上,在复杂信息系统中一般都包含噪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完全信息,致使求取信息系统的极小决策规则是NP难问题,因此,本文从多个约简规则中选取置信度αr,覆盖度kr,力度sr比较高的规则,在一定程度消除噪声干扰。

2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根据高校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对比性、可获得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认真征询有关专家建议,本课题组集中讨论初步确定基础创新能力、学科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4个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体系,具体参见表1.

2.1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为突出地方性,本文选取2010年安徽省除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之外71所地方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辑的《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发展报告(2010年)》,结合粗糙集理论,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知识系统,其中论域为71所高校分别用1-71进行编号,17项指标为条件属性分别用A1,A2,…,A17表示,用科技创新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用{1、2、3}标记作为决策属性集D.在属性约简前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离散化处理,再运用分明矩阵约简模型对离散后的决策表进行约简得到一个约简属性集为{A1,A3,A10,A11,A16,A17},即科技经费总额、科技课题当年投入人数、鉴定科技成果数、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国家级以下科技成果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另外,从约简指标体系可见初始选取的学科创新能力指标没有进入最终约简指标,说明安徽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学科能力没有形成.依此,本文认为安徽省地方高校在制定高校创新能力政策时要注重学科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指标体系的约简很大程度简化了指标体系,消除了初始指标体系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客观.

2.2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规则提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比较复杂,目前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定义,所刻画的指标也是多维度的,构建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系统存在一定噪声,故本文选取规则置信度、覆盖度以及力度都比较高的规则(参见表2)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于是按照此要求我们选取的规则如下,从以上提取的规则中可见A1,A3即科技经费总额、科技课题当年投入人数对安徽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有很大影响,以此说明安徽省地方高校当下科技创新还处在基础投入阶段,这与安徽省地方高校除几所老牌本科院校之外,大部分均为新升格院校有关.同时,这些规则也体现科技创新能力中诸如科技经费总额、科技课题当年投入人数基础创新指标基础作用.随着安徽省教育振兴,科技兴皖战略实施,安徽省最近十年高校规模发展很快,教育投入也比较大.但与全国其他教育强省相比,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仍待加强,离教育强省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认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经费投入,促其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地区发展等三大战略服务区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升自己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安徽省提出的“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加速崛起,建设创新安徽”战略部署.

3结束语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还不够完善,无论在指标体系构建还是评价方法上均一定程度存在主观性和信息冗余等问题,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在不损失信息前提下,保证决策结果不变,充分精炼指标体系,消除冗余信息噪声干扰,避免信息过分放大而使评价有失客观性、科学系和合理性.本文还在此基础上提取有用的决策规则符合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际情况并根据规则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动态的,由于数据原因本文未进行动态分析.总之,本文为科学、合理、客观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朱勇 李铁范 李荣富 单位:池州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科技处 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