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青年教师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特征
当前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课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焦点。然而,创新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特征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标准已经有不少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提出的创造型人格十大标准(非智力)包括: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不轻听他人意见、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和兴趣爱好广泛又专一。[3]但是真正符合以上全部标准的人并没有,靠标准来定义科技创新人才是顽固的、死板的、缺乏灵动性的。科技创新人才突出的素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从广度到深度,从目标到任务,都是极其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经常涉及到多学科专业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科技创新人才必须要专深的本专业知识也要有广泛的外专业基础;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越广博、结构越合理,对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所以,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科学的方法论知识,并且懂得运用创造性的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在已有水平基础上求新求变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水平的智能素养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当代科技创新也日益凸现出它的高度智能性特征,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智力主要由专注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构成。任何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创造发明都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都是经过长期专注于问题的研究,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反复求证,不断创新的结果。科技创新人才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求新求变的机会也不是凭空而降的,是浓厚的兴趣、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良好的记忆和必胜的自信心等作用的总和。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的过程,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实验的设计和进行、科学假说的提出还是新技术方案的构想及验证等,都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综合地运用各种手段和工具,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各项思维的加工,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智力因素的过程。因此,作为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的科技人才应当具有持久的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等智能素养。
(三)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独立的务实精神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多是指向人类未知世界和未至领域,这些活动具有高度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科技创新人才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创新动机,要勇于对传统的理论与方法、观念与权威进行怀疑、批判和突破。一方面,在通向未知和未至的世界里,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开辟的平坦道路可以顺延,充满了无知和坎坷,甚至充满了怀疑和阻扰。科技创新人才应该独立判读,不盲从,不轻信,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同时又遵循科学规律,在创新的道路上独立自主,坚持己见。另一方面,越是艰难越是考验,科技创新人才要乐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具有坚韧的永不服输精神,勇于冒险,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并勇于克服挫折和失败,坚持求实的科学态度,善于运用科学规律和方法,不骄不躁,理性对待自己的错误。只有那些勇于探索和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在未知和未有的科技创新领域达到光辉的顶点。
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研究型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在我国,高校拥有全国2/5的两院院士,2/3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6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6%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校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4]。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显得格外突出。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有的学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已达到48%。[5]青年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可是,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现状,青年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不尽人意,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问题。
(一)教育视野局限书本新一代年青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一直呆在学校,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博士。一方面,很少参与其他院校、地区或者国家的合作项目,缺乏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普遍认为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可,关注科技前沿较少,所以缺乏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往往比较陈旧。
(二)科学研究脱离实践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真切地体会具体岗位上的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在教学上,对知识的感悟和讲授往往是凭自身的理解,很难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解释和运用。在科研上,也多是研究路线的简单布置和研究方法的简单运用,很难通过认识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提高认识。因此,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往往显得空洞乏味,科研成果也乏善可陈。
(三)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首先,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往往是将职称标准往人才等级高低上套,教师一门心思追求职称的晋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参与和努力。其次,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不健全,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师培养规划,重视短期成果考核,忽视长期系统培养,缺乏针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规划。第三,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忽视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计划和活动。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型教师,教师在创新方面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能将创新素质融合到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定位,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问题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学生质量的高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是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经常投身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引导学生,并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悟所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脱离死板枯燥的理论学习,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打开一个窗口。其次,教师是创新的开拓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要求教师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探讨、课件制作、实地调研、组织开展活动等方式的补充与配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要尽早树立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努力培养自身各方面素质,提升自身相应能力,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自身不断进步。
(二)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执行靠教师,教师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应该具备尊重个性、宽容异议、追求真理的良好品格;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功底和追逐学科前沿的追求;具有善于发现、思考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开阔的思路和强大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素质,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一个努力方向。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就无法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遑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在提高教师科技创新素质的同时还应大力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1.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科技创新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科技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业,拥有多学科知识基础的人才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产生。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科交流与融合,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创建学术交流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跨学科项目的研究,鼓励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教学研究队伍,在教学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这这些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积累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手段。2.开展进企业活动。下企业锻炼活动的开展能够密切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社会人才需求以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实践,青年教师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并通过深入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学校一方面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究。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更紧密地劫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事件活动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创建技能培训基地,输送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积极促成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技应用一体化以及专项实践技能的提高。3.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引导教师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开展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景。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专业教师提供在企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更好地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6]。建设产学研基地,创建高校与企业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建立学校、行业与企业合作的研究机构,以科研促产业,以实践促科研,良性循环。4.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赴发到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优秀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聘请专家名师开展讲座,增强其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从思想意识到专业素养各方面对青年教师产生正面积极影响。5.传帮带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叫“老带新”或者“师傅带徒弟”。“师傅”指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老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高,对教育教学规律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徒弟”指的是教学科研缺乏经验尚不成熟的新进教师或者青年教师。师傅和徒弟结成一对,师傅通过“传、帮、带”,促进徒弟快速成长。学校应当组织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传帮带活动,并对这项活动进行追踪考核,确保活动效果,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薪酬奖励。
(三)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很多青年教师都没有也不会进行职业规划,学校也很少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但是,如果学校能关心教师的职业规划并促成其进行并执行了科学的良好的职业规划,无疑给青年教师带去了被关爱感和归属感。这无论对教学、科研或是人才培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中心内容是针对一个人的事业而言的,主要包括制定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时间安排、阶段性自我检查、出现问题后如何改进等问题。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青年教师的潜在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全面分析教师的个人特点,确定其发展重点。明确的目标将为青年教师发展指明方向。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社会呼声下,学校要组织青年教师按步骤有计划地分别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包括政治素养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提高、技术能力的加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成熟。职业规划一方面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学校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愿望,指导青年教师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情感上的统一和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凝聚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四)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为了更好地评定、把握青年教师的能力,学校应该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在教学岗位传道授业,在科研岗位开展科学研究,还要在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不但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岗位实践技能。所以,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考核,应该是学校人事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考核不能单纯依赖于职称标准,还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从分考虑专业岗位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如:制定与职称等级相对应的技术技能等级,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专任教师,也应被允许参加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在聘任的时候享受相同待遇;对考核优秀者或者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作出突出贡献者,要给予大力奖励;对接受培训达到一定时间的教师可以由社会和国家对其进行综合鉴定;制定详细的岗位条件和层级薪酬待遇,对于教师的每一次岗位变动和晋升要做出及时的聘任变化和薪酬变化。完善的激励政策和长效的考核机制能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为一支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实践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骨干的师资队伍。
作者:秦欣梅 刘红梅 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