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建筑设计分析范文

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建筑设计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建筑设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工具必然朝着方便、安全、快捷的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无疑是交通工具发展方向的优良代表,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大量建设,轨道交通换乘站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了轨道交通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小什字站为例,对地下暗挖岛式站台车站与侧式站台车站换乘优缺点进行探讨,并对类似车站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脱离式T形换乘;端头厅;分散;集约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城市涌现出一大批各有特色的换乘站,这些站大都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也给市民出行提供了较大便利。其中,T形换乘更是典型的节点换乘方式。截至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设计已经广泛使用T形换乘车站,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T形换乘车站提供了实例参考,下面本文便对脱离式T形换乘车站的特点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工程概述

小什字站顾名思义位于小什字片区,紧邻朝天门码头,该区域在20世纪30、40年代被喻为“中国的华尔街”,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央信托局,还有川康银行、川盐银行、建国银行、美丰银行、汇丰银行等均分布在这一区域。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建筑密集、道路狭窄、人口集中的区域设置地铁站,而且又是一个两线换乘站,其难度可想而知,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车站周边的环境条件。本站为轨道交通六号线与轨道交通一号线换乘车站,位于渝中区新华路(双向四车道、东西走向)与民族路(双向四车道、南北走向)交叉路口处,六号线车站在下,大致呈东西方向布置,一号线车站在上,大致呈南北向布置。车站周边社区较为成熟,建筑密度大,其中东北象限为重庆饭店、怡安楼、会仙楼,西北象限为银行大楼、人保大楼、新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西南象限为罗汉寺、中国人寿大厦、新华小学、羊绒批发市场,东南象限为民生大厦、金禾丽都商厦、第一人民医院等。本站出入口采用了分散化设计,主干道各个方向均设置了出入口,便于乘客进出车站;风亭组采用了集约化设计,后实施车站风亭尽量与原有风亭组整合布置,与出入口整合布置,节约用地(见图1)。

2建筑设计

2.1换乘关系

下面从建设时序、预留工程、配线设置等方面对车站的换乘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建设时序:小什字站分2期建设实施,一号线车站先期实施并于2011年7月开通运营;六号线车站后期建设,并于2014年12月开通运营,两条线建设时序相差3年左右。

2.2分层平面布置图

小什字站共分为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一号线站厅层和换乘大厅,两者之间通过换乘通道进行连接;地下二层为一号线站台层和六号线站厅层,受一号线站台层配线区的制约,六号线站厅层采用端头厅布置,两个站厅之间通过换乘楼扶梯与换乘大厅进行联系;地下三层为轨道六号线站台层,六号线站台为侧式站台,站台宽度为7.0m,站台中部受前期预留节点限制,局部侧站台宽度较小,仅有2.5m。一号线车站长度较大,设备区布置在车站主体内部;六号线车站由于长度和宽度方向均受到周边现状环境条件的制约,站厅层布置了部分设备用房,站台层外侧局部外挂了部分设备用房,变电所专业相关用房均外挂出去,通过通道与车站主体进行连接(见图3)。

2.3优缺点分析

脱离式T形换乘作为一种变异的T形节点换乘,固然有它自身的优缺点,简要分析如下:优点:(1)车站位于繁华闹市区,脱离式T形换乘既满足了两条线路换乘的需求,同时又避免了换乘站体量过大;(2)暗挖施工方式,减小了施工时对周边道路正常通行的影响;(3)车站共设置9个出入口,照顾到了各个象限的客流,为乘客乘车提供了较大便利。缺点:(1)脱离式T形换乘,站台与站台之间无法实现换乘功能,运营单位无法组织环形客流,换乘通道需要承担双向的换乘客流,造成通道压力过大,换乘不便:(2)六号线端头厅式站厅层,每个站厅的实际使用面积偏小,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交叉,造成站厅层压力较大,客流交织严重;(3)前期节点预留偏小,造成六号线侧站台使用面积偏小。

2.4意见与建议

鉴于车站周边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建议设置从六号线站台直通换乘大厅的通道,并在六号线站台两侧平行站台设置6m宽通道与换乘通道相连,换乘客流通过换乘通道直接与一号线换乘,避免对六号线站厅层直接冲击,减少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人流交织。轨道交通车站风亭组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受相关规范、规定制约,风亭组范围内用地使用率较低,在市区这种用地条件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带来较大的浪费和不和谐,建议针对风亭组的用地,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使用用地。

3结语

总之,脱离式T形换乘较传统T形换乘而言,有一定的缺点,但它打破了常规,极富实际意义,在场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将两条线路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并实现了换乘,且换乘距离较通道换乘要短,换乘舒适性也较通道换乘要高,相信通过本工程实例,能够尽可能的减小缺点,为以后相关的地铁车站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5.

[2]赵月,吴波.某分离岛式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探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洛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111~114.

[3]崔志强.地铁车站型式选择[J].隧道建设,2005,25(4):18~20.

[4]崔志强.地铁车站方案设计探讨[J].隧道建设,2005,25(3):30~34.

[5]姚兰.广州地铁三号线番禺广场站建筑方案设计[J].隧道建设,2006,26(4):28~30.

[6]王正林.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站建筑结构形式的选定[J].隧道建设,2006,26(2):22~26.

作者:刘宝;张小燕 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