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范文

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

第一篇

一、建筑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检测标准执行问题

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执行检测过程,检测时如果碰上一些新材料或者新技术,国际上还没有相关的国标或者行标作为依据,企业必须提供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的有效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据可依的状况,这给检测工作的展开带来难度。尤其是当企业使用了国外进口的新型材料时,在工程检测时往往找不到检测标准,这是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提供国际或国外可行的标准,检测工作很可能会难以开展。

1.2样品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检测样品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对于检测过程是很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遇到这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首先,取样不正确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筑工程检测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展开的,各项检测指标都有明确的检验目的,如果取样不正确将直接会导致检测过程无法被受理,检测不能正常进行。其次,试样作假也是建筑工程检测中常见的问题。有的施工单位知晓项目在工程质量上是存在瑕疵的,为了掩盖这些问题,有些企业会提供虚假或者不符实的检测试样,这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此外,见证不到位是工程检测时另一常见问题。建筑工程检测是需要有特定的人在现场做见证的,如果见证不到位,或者没有事先做好委托或监督,检测结果将不能作为真实有效的检测依据,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很多缺乏见证的情况下检测到的数据也会被采用,这是另一个有待改善的问题。

1.3结构实体检测及验收不规范问题

结构实体检测及验收过程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然而,实际检测中由于检测方法的错误以及检测质量控制做的不够,经常会出现检测不严谨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检测人员的个人素养不够、专业技能缺乏,很多应当具备的基本的结构知识及施工、检测实践经验他们都不具备,这会让实际检测工作很难展开。此外,关于验收合格的判定标准也相应较为缺乏,经常有工作人员会在检测现场做出不合理的判断,这直接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1.4委托方或被抽检方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

当被检测方对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提出异议时,可以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权处理,只要向出具报告的检测单位正常提出该请求,检测单位肯定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相关答复。然而,很多被检测方却不愿意严格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一旦报告中反应出被检测方的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问题被证实是客观存在,报告无法变更的前提下,很多单位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各个方面钻法律及制度的漏洞,然后对检测报告进行篡改,这种行为不仅十分恶劣,也是建筑工程检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建筑工程检测的制度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检测过程而言,每个检测室都会有自己的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这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整个过程的执行有明确划分,对于工作人员应该遵循的工作流程及章程也有明确界定,这是所有工作人员履行各自职责的最主要依据,这一套规章制度对于建筑工程检测过程尤为重要。建筑工程检测过程首先要从宏观上对于项目做整体检测判断,首先从整体对于项目的施工质量、建设标准及材质各方面做一个全方位把关,之后,要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并且有针对性的检测计划,检测过程不仅要涵盖常规的各个相关项目,对于特定项目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也要进行检测核实。不仅如此,建筑工程检测过程又需要渗透到各个细节中,要求对每个细节都有透彻的查看。项目在施工中相对很细微的技术问题处理的是否严谨,项目在极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地方是否也存在质量不过关,这些都需要检测人员仔细查看,而想要让这些细节部分不被遗漏,需要有完备的指导文件做参考。建筑工程检测过程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整个检测的根本,必须加强制度的建设。

2.2深化建筑工程检测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

建筑工程检测应当渗透到项目的方方面面,而检测的一个重要依据则来自最开始参考多方面因素而制定的一整套项目工程检测计划书。在这份文件中,通过综合参考项目的体量、业态、成本规划、设计草图等等,会采取特定的检测方式及检测流程,对于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从大方向的整体方案到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工程细节,都有明确的检测计划。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仔细参考检测计划书并严格执行。很多时候,检测人员会因为自己的疏忽或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行事,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工程技术检测人员一定要深入现场,对检测过程做好把关,监督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行事,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2.3加强检测人员素质

加强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管理者和基层检测人员同样重要。首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有所提高。无论是在管理岗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一线检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自身工作效率都是很有益处的。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针对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于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口的知识都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于常规的专业的检测知识的扎实的掌握固然重要,然而,作为管理者要有全盘意识,需要对其他相关专业口也有较深的认识。建筑工程检测过程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紧密有效合作的过程,只有大家共同配合,才能推动项目的前进。此外,对于一线检测人员要加强教育,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对于检测人员还需要加强他们的责任心。监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个检测人员实行每时每刻的监管,很多时候,需要检测人员自己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这样,即使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他们也能把工程检测做好。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检测对于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一个严格把关,工程检测只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才能及时指出项目在建设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督促其尽快做出改善。工程质量对于大型建筑项目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工程检测只有高效实施才能为工程项目真正做好监督。

作者:叶庆铃单位:福建华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

1.1施工图与竣工图的混淆

施工图不仅是建筑工程招标的依据,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而竣工图指的是对竣工工程的一系列相关记录,包括施工环节出现的设计以及联系单等资料的变更。二者之间在本质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特别是在某些大型且复杂的建筑工程总,二者之间的差别将会更加明显。某些施工企业混淆了施工图和竣工图,将已被取消的施工图项目仍旧列到工程造价中,造成工程费用计取的错误。[2]

1.2变更联系单的管控不严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关改变时,需有变更联系单作为依据。,有些建设单位没能做到严格把关,使得变更联系单的办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造成模糊不清或者不齐全的问题,让有些施工企业有机可趁,办理对乙方有利的变更联系单,去掉或者篡改不利于己的部分。变更联系单的管控不严将为工程造价埋下诸多隐患。

1.3材料价格与实际不符

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各个因素中,材料价格与定额消耗量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部分施工企业在编制造价的过程中,常常采用虚报材料价格、材料用量,为自身谋利益。具体表现为:

1)特种材料的价格被高估;

2)实际使用的是低级材料,却按照高级材料价格计算;

3)实购价超过招标价时,则将实购价交给建设单位签证,而当实购价低于暂定价时,仍旧按照投标暂定价计算。

1.4费用的虚设

费用的虚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施工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返工的项目;

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项目,还有施工企业现场用工等;

3)一些工程的施工环节并没用到大型或者特种机械,在竣工造价中却列有这些机械的相关费用;

4)某些工程没必要赶进度,在竣工造价中却列有夜间施工增加费,还列有赶工措施费等等。

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对策

2.1重视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造价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在不断增加。所以,施工方预结算人员应该能够较好地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施工设计图纸以及图纸设计变更等资料,从而做好工程量的计算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三点:

1)明确工程量的计算范围;

2)保持计算单位的统一性;

3)对关键部分做重点审核。

2.2重视设计变更单及施工签证单的审核

应对设计变更单及施工签证单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过程中,应作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判断它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禁止只要看到签证便给予计量的作法,坚决避免不符实际情况的支出,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1)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单。避免对原工程预算做重复列项,签证单的内容应科学严谨,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尽快和签证人员取得联系,并做修改;

2)手续。设计变更或者施工签证单不仅要有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盖章,还要有现场人员的签字。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变更还应该让设计单位参与其中,并签字,只有这样才可生效。手续不全的设计变更不允许列入计算;

3)资料内容。不管是设计变更,还是施工签证单全都要资料齐全,同时在内容上也要表述清楚。如果某设计变更在内容上表述不清楚又或者太过简单,那么应该对实际情况进行核实,然后将设计变更签证补充完整。另外,不属于签证范畴之内的内容是不允许列入签证,不可参与决算的。

2.3重视项目单价的审核

建筑工程项目的定额单价通常情况下都是有具体规定的,所以,在编制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只需要把定额单价的明细子目作为参照,进行套用即可。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定额单价套用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为主观因素导致规格的提高或者降低;多估、少估、冒报以及漏报;在换算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的定额单价进行换算;新增的定额单价缺少实际依据的支持,或不经批准便纳入结算等。对项目单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直接套用定额单价。审核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保证其与设计图纸中给定的标准相符,包括管道口径、管道材质以及断面形式等。解决工程项目中重复套用的问题,还要关注定额主材价格以及最高限价材料的定额套用;

2)换算定额单价。要搞清楚允许换算的项目内容属于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中的一部分,还是全部,换算方法和系数正确与否。这些因素都将对单价的准确性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3)补充定额单价。要仔细检查编制依据与方法,保证二者的正确性。另外,还要对材料预算价格、工时费用,还有机械台班单价进行严格的审核,上述几种价格和工程造价息息相关,所以,在审核过程中,不可因为定额单价的套用已有相关规定便放松警惕。

作者:徐燕朱峰单位:浙江信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主要成因

1.1塑性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塑性变形造成的混凝土裂缝一般出现在硬化前,这是因为混凝土在硬化前一直处于塑性状态,而上部建筑的均匀沉降会受到一定限制,导致结构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中,如果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或者钢筋直径过大、骨料粒径过大,都会使得混凝土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的收缩困难,进而造成混凝土不规则裂缝,此类裂缝相互之间的间距在0.3~1.0mm范围内,表现形式为相互平行,并且裂缝本身都会存在一定深度。

1.2结构裂缝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水平的提升,现浇楼板已逐渐取代预制多孔板,现浇楼板的楼面优点在于其承载能力一般都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而且整体性较好。但若用现浇楼板代替预制多孔板时,会增大楼板的刚度,造成原有墙体的相对刚度的降低,从而有可能导致在墙体刚度较薄弱的部位或者一些墙体的截面突变部位产生裂缝。例如墙角是应力较为集中的位置,就比较容易出现裂缝。

1.3应力裂缝

此类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混凝土结构的徐变收缩造成的,其中结构的自身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以及干燥收缩是比较常见的几种裂缝形式。在建筑物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收缩硬化的过程中,会因其内部水分的持续蒸发,导致混凝土自身的体积不断减小,进而产生收缩,在混凝土的收缩过程中由于支座对其的约束力,限制了其自由伸展。随着约束力的逐渐加大,势必会造成现浇混凝土板产生裂缝,裂缝的位置一般位于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另外,如果在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一定值时就提前拆模或者混凝土尚未完全固结时就在其上施加荷载,均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1.4温度应力造成的裂缝

此类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难以将聚积于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散发出去,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较高,而混凝土外表由于与外界接触,其表面温度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热量散发较快,从而导致混凝土内外部分的温差较大,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内部则出现压应力。而混凝土由于刚完成浇筑不久,龄期较短,其抗拉强度不足,从而造成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极限抗拉强度,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温度裂缝。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2.1合理设计结构尺寸及选材

由于建筑材料变形的差异及自身的温差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特别在结构尺寸较大时,结构因材料变形及温差所造成的应力就会随之增大,极易在建筑的楼板与墙体中产生横向裂缝。通过统计分析,结构所受应力与长度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结构尺寸合理,在结构设计时选用合理的布置方案使结构在实际工作中能实现整体性较好的同时刚度分配合理结构构件受力明确,在计算配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从而减少或避免出现结构裂缝。在设计施工中尽量选择使用变形差异接近的材料,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应材料自身变形而造成的结构裂缝。

2.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1)在结构设计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规范要求,以免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拉应力及剪应力,进而减弱结构内部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2)在建筑的外墙角位置上应布设放射筋,并且保证每个墙角布设的放射筋都在七根以上,配筋长度必须大于2m,配筋范围则不得小于楼板跨度的三分之一,各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则不得大于0.1m。通过在建筑外墙角布设放射筋的办法能够满足应力的要求,使得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应力作用范围与放射筋作用范围一致,进而减少并控制裂缝的形成。

2.3温度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建筑平面布置规则、结构受力简单合理的结构布置,不宜设置太多的凹凸,以免产生温度应力集中进而造成裂缝。建筑的长高比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特别是建筑物的长度不应超过温度伸缩最大间距的要求,以确保材料的变形在较小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防止屋面因温差较大形成变形集中造成的墙体裂缝。在砌体结构中建筑纵墙应尽量少设门窗,并且门洞和窗洞不宜开设过大,保证砖墙具有足够的抗剪面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抗剪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在门窗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温度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砖墙本身、圈梁、屋面板的温度变形以及相互间的温差所引起的,其屋面板保温层的效果好坏会对顶层砖墙的裂缝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屋面保温层的设计一定要满足热工要求,尤其是其施工工法及保温材料的性能要与规范符合,并可适当加大保温层的厚度,保证保温效果。从建筑的结构方面考虑,所有的纵墙、横墙的顶层均应设置圈梁,以增强其整体性及抵抗温度裂缝的能力。在设计圈梁时,顶层圈梁尤其是纵向圈梁的高度应尽量小些,以减少砖墙与圈梁之间的相互约束,进而降低由于屋面板变形对墙体产生的水平推力;提高顶层墙体的砂浆砌筑强度是抵抗温度裂缝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顶层砂浆强度不宜小于M5.0,砖体的强度则不宜小于MU10,并且砖砌体的厚度不宜小于240mm;降低墙体与屋盖之间的温差是防止温度裂缝的关键,所以,可在屋面设计时采取设置架空层等隔热保温措施。

2.4钢纤维混凝土在结构裂缝控制中的应用

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布设适量的钢纤维,使其能够与混凝土共同抵抗开裂,从而提高钢梁自身的抗裂能力,在其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符合规范中有关裂缝宽度或者抗裂度的要求。对于加入钢纤维的钢筋混凝土梁来说,当钢纤维的掺入体积率在1.0%~1.5%左右,并且受拉区的钢纤维混凝土层截面高度达到梁截面高度的30%时,就可很好的控制梁体开裂。同样,在受拉区的钢纤维混凝土层截面高度达到梁截面高度的30%时,其弯拉性能接近于全截面的钢纤维混凝土梁。这主要是由于钢纤维可依靠粘结力在混凝土裂缝的尖端应力区产生一个反向应力区,缓解了混凝土裂缝尖端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对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抑制,使得在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构件开裂滞后。钢纤维可与未开裂的混凝土共同承担开裂截面上方的部分拉力,从而减小了开裂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对于裂缝的进一步发展起着约束作用,有效提高了裂缝间混凝土的整体性及构件刚度。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当中,裂缝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由于很多因素可造成结构的开裂,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结构形式等相关因素,制定出有效的结构设计及裂缝控制措施。此外,还应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管,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规范严格执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性能。

作者:曾诚单位: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

第四篇

一、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整体的建筑工程消防验收体系,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淡薄的消防验收意识,欠缺的技术人才,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施工缺乏必要的监理。

1.1消防施工和验收随意,不能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消防验收

建筑消防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方案设计和施工规划。但是建筑工程对于消防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方案和图纸设计也是不够仔细。为了减少资金支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和验收相对随意,施工单位有时将将图纸和方案“弃之不顾”。此外,消防验收工作对于工程细节不够重视,工作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用质量低下的产品代替质量良好的产品,比如用普通电缆电线代替高质量电缆电线,验收单位有时为了自己私人利益将验收工作弃之脑后。施工过程中忽略防火区和平型关到设置,还可能舍弃防火阀设置。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使用塑料管代替耐火材料管道的情况,但是施工验收和监理单位在消防验收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识淡薄,相关验收资金支出不到位

建筑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益经常将建筑消防工作放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大量消减消防财政支出,购买采用质量不过关的消防设备。即使施工建设单位知道建筑消防工程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也不会及时作出修正。工程验收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对于建筑工程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漠视不管”,难以及时积极的向相关部门提供相关材料。验收人员只是例行公事进行工程验收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3建筑工程消防工程低价投标,验收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通过合法的招投标获取资金,但是实际招投标过程中,为了提高中标概率,招投标单位会隐瞒工程量,尽量降低报价。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的现象。所以工程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资金支出,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消防支出。没有资金支持,难以聘请专业优秀的施工单位和消防验收队伍,建筑工程消防系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也不能保证消防设备安装和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3消防验收专业人才缺乏,验收设备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验收工作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人少事多。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是呈现几何倍数增加,同时对消防验收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少之又少。人员缺少必定会带来验收工作的疏忽,难免会遗留下安全隐患。消防验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验收人员本身必须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我国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设备支持,有的地方还只是采用简单的目测、手摸等原始手段。目前验收设备更多是简易型的照度计和微压计等设备,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二、改善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质量的几条措施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工作中,应该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源头上面进行质量把关,加强制度管理,并且落实责任,为了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质量和责任保证。

2.1加强消防资料审批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人,进行实地核查

建筑工程单位应该组织相应单位加强设备材料的审核和监管,具体设计人员应该直接担负起相应责任。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要从工程源头进行管理,禁止一切违规违法的事情发生,加强消防审批工作,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实地考察,保证整个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消防审核应该放在较高的位置和水平,设备施工和安装应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设计单位应该将责任落实到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相关责任和义务,杜绝私自降低消防等级。

2.2完善法律法规,采用先进的验收管理模式,提高工程验收质量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和漏洞。在充分利用消防水源和水池的同时,应该遵守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消防水池应该按照图集和规范进行施工和检修。验收工作需要法律法规作为依据,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相关单位可以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工程质量,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消防验收制度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比如验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消防水源采用主水源和备用水源双水源供应体系,如果主水源出现供水不及时的情况,备用水源可以提供消防水。施工单位如果没能够达到要求,验收人员应该及时上报,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施工。

2.3提高消防验收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加强自动化管理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可以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检测和控制技术,实现消防验收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保证验收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公平性。系统总体分为硬件工程和软件管理系统两个部分,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数字化网络化体系结构。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数字化网络化体系结构中的硬件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网络接口、中心服务器、现场数据中心、设备接口、终端设备等等。现场的消防验收工作难以实现实时监控,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数字网络化系统可以进行现场实时验收,通过远程监控,验收人员可以远程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降低后续工作难度,及时进行修补,在保证消防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消防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验收工作不仅仅只是施工结束之后的工作,而是实现了过程监控和工程验收的双重功能。

2.4采用新型消防质量保证体系,将消防验收和保险业挂钩

传统质量保证体系难以保证消防验收的质量,为了提高工程验收质量,应该采用新型消防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验收制度。将消防验收和保险业挂钩,进行安全评估的同时保证工程保险,形成层次性系统化的验收程序,保证建筑工程消防工作和保险事业共同进步,提高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洋保险”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验收工作的国际化进程,提高验收工作的竞争力,树立新型的消防安全观念。消防验收和保险业的挂钩合作为建筑验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事情。没有值得保证的验收质量,一个公司存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三、结语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对火灾进行消防,而且要确定防火等级和间距,以及卷帘门或者消防车道。建筑消防工程验收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而且和人民生命财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提高验收质量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者:农晓斌单位: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第五篇

一、现代施工管理常见典型问题

1.1市场竞争不规范、投标报价混乱

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让建筑市场呈现恶性竞争状态,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互相压低报价,投标报价风险急剧加大,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而后,为转嫁风险,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往往又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且对分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往往只停留在对所持证件的验证,致使建筑施工企业事实上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造成高位截瘫的脱节管理模式。以上乱象可以说是造成施工管理失控的根源,为不合格的工程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1.2设计变更多、签证管理混乱

伴随建筑结构及功能的日益复杂,由于对设计深度把握得不够严格和准确,图纸中普遍存在“缺、漏、碰”的问题,加之施工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客观上造成了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增多。,部分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后,正是利用设计变更、工程签证这些环节的漏洞,采取不正当手段,增强填写签证单的有效性,使签证成果得到合理的固定,并通过变更设计、增加项目或提高价格等手段来保证其微薄的利润。此种做法往往最终损害的是施工企业的长期信誉,成为日后工程结算产生纠纷的根源。

1.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普遍偏低

我国的建筑行业众多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专业素养不足。同时,数量本不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难以进行统一的技术业务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施工企业往往在中标后临时拼凑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或聘用不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充当管理人员,使得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孔

1.4质量管理缺位、成本控制混乱

由于政府层面的监管机制未能完全发挥作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现象比较普遍。首先体现在对于进场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成为难题,在整个施工现场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也很少能主动运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量化控制手段更是少见,从而使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等相关制度规定流于形式。而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成本控制一方面由于部分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造成全员成本意识较差,损失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又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手段来消化部分建材的涨价成本,获取不当利润。从而使成本控制陷人混乱,其与不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恶性循环。

1.5安全意识不高、监管方式单一

安全管理应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出于侥幸心理及安全监管部门漏洞的存在,施工现场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自施工企业一项目部一班组一施工作业人员从上而下逐渐递减的现状。施工安全资料也往往造假,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准备亦明显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成为各类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二、对策分析及研究

针对上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近年来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进行初步的分析,认为上述出现的系列问题之所以长时间难于解决,原因在于其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的意见及对策,简述如下:

2.1积极引导企业良性竞争

政府层面应在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着力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同时,应着重加强并完善监管体系,尤其是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对监理单位、设计勘察单位、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均应加强,切实贯彻《建筑法》及《招标投标法》,规范建筑企业行为。

2.2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工作

为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应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层。其中,现有的技术骨干由公司的领导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集中进行培训,以加强整体的管理水平。另外,应对一线的技术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产品保护交底工作,保证自上而下的管理渠道畅通无阻。工作中特别应注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严格控制现场环境卫生,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2.3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以本企业或同行业的中标资料为依据,建立行之有效的投标工作业绩考核制度,从投标环节首先保证项目的利润水平。同时,以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以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的施工成本定额,作为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文件,并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盈利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其他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奖惩标准,树立全员成本意识。

2.4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在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详细的划分工程中的各项内容,依据各个工作人员职责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将具体的施工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把施工项目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联系,让每个项目都有固定的负责人。与此同时,着重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检查,严格按照制定的项目进行逐个检查。不同的项目采取灵活多变的检查方式,制定相应的奖励惩罚制度,让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加的合理,保证工程的圆满进行气

2.5积极推广现代化的管理办法

现代工程施工中所运用到许多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也层出不穷,他们为现代化的施工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些有条件的工程应尽量采用工厂化的生产,广泛的运用新型材料,变换施工的工艺,尽可能的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手工作业,湿作业以及劳动的强度。运用电子计算机和闭路电视来进行现场的监控,提高工厂化生产的比重,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水平,努力实现施工的现代化,把文明施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三、结语

当代建筑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尤其在各行各业进行升级换代、进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应着重加强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严把安全质量关,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目标前进,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陈仪琳

第六篇

一、机械设备安全施工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建筑企业大多数重视施工的过程,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导致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具体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由于建筑企业的规模不一,中小型的建筑企业往往不会单独设置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其工作也往往由现场安全管理部门统一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地位。在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中,也存在着专项管理人员偏少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当前的机械安全管理制度普遍不够健全,安全管理涉及的方面不全面,而且许多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设备的管理出现混乱,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

2、机械设备缺乏正确的保养和维修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人员通常都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缺乏对机械设备的了解,往往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保养和维修,而且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有限,很容易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在发生一些小的故障时一般不会停车进行维修,很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不仅造成维修费用偏高,而且影响工程的进度,另外一些机械设备在长期不注重保养的情况下使用,很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3、机械设备的更新不及时

机械设备是建筑企业一项不小的开销,所以机械设备的成本投入,成为了许多建筑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很多企业通常会为了节约成本,减慢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使陈旧的机械设备超期限使用,使生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企业在租赁机械设备时,出于成本考虑,也往往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陈旧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和出现风险的概率较高,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

4、操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许多都是临时雇用的人员,这部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些人员学习机械设备的使用,也是依靠较为简单的师徒相授,仅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却没有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致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微小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机械设备得不到定期的保养,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安全施工制度管理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建筑企业在机械安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机械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以下几方面针对性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条件,所以无论建筑企业的规模如何,都要制订一套完善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方面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独立安全管理机构,并且由专业人员负责,统一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要制订全面的管理制度,将机械设备的安全责任划分到各管理人员,实行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使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都能够十分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杜绝设备的安全隐患。

2、机械设备的正确保养和维修

为了进一步降低由机械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在使用过程中达到保养条件的,要及时进行保养,避免机械设备超限使用。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时,不仅要将故障的表面现象处理好,而且要采取先进的检测技术寻找故障存在的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加快陈旧设备的更新

陈旧设备的超限使用是导致机械设备频繁故障和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快陈旧设备的更新。虽然采购新型机械设备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机械设备所带来的效益也是客观的,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现有生产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对工程如期完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陈旧设备更新计划,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大型机械设备的更新,由于采购费用高昂,建筑企业可以选择租赁的方式,从建筑机械租赁公司获得大型机械设备的短期使用权,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同时也能发挥出先进机械设备的优势[3]。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型机械设备而言,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市场机械设备的更新情况,通过平衡资金和收益的关系,作出一定的更新计划,使所有的中小型机械设备都能够定期进行更新,逐渐淘汰旧机械设备。

4、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都是依靠人员来进行,所以要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两方面,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人员方面,由于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飞快,管理人员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建筑企业要不断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现有的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其安全管理能力,在复杂的机械设备面前,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操作人员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的基础素质,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要在上岗前进行一定的基础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知识,从而使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正确操作,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管理人员,避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和缺乏保养。

5、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验,以便能够及时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并且以这种行动方式加强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沟通,增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绷紧安全意识,避免疏于检查引起安全事故。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由于特种设备在发生故障时,往往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提高安全检验的频率,以保证其安全运行。

三、总结

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的难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制度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振富单位: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

一、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具有政策性又具有技能性的工作,既要对工程建设方的主体行为进行监督,又要对施工现场企业安全施工行为进行督查,在对施工现场监督的过程中,发现施工现场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目前建筑行业最缺乏的制度建立,主要是建筑行业的“诚信制度”与“意外事故保险制度”。施工企业对意外事故保险投入极少,使得建筑安全和信誉同国际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国家职能部门对施工现场的违规施工现象未形成处罚联动机制,不能及时对违规责任人实施处罚。施工信息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需要。

(2)建筑行业无证施工现象严重。由于建筑行业的准入门槛低,许多工程在赶工期的过程中在没领取施工许证就开始无证施工。给安全生产监督增加难度,同时许多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安全意识淡薄,不能积极的配合政府部参加安全施工管理。更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擅自降低安全投入,使得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没有保障,从而影响安全生产。

(3)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对工程的地质结构、自然环境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新工艺与新材料可能造成安全生隐患的不利因素,未制定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对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状况未实施跟踪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跟进,使得施工过程在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技术上的支持。

(4)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不到位。监理单位在对建筑企业施行抓进度不顾安全生产的现象视而不见,怕过分要求安全而影响工程进度和监理工作过程其他工作的开展;还有部分监理员对工程技术不了解,不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对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5)许多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尤其是跨区的大型工程建筑,对外埠工程项目疏于管理,大多数都是以包代管,许多企业不配备安全生产机构与管理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建筑工程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建筑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体,企业对现场施工安全与施工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建筑业现代化发展之需要。工程项目编制的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消防方案,安全措施的可行性不强,不能有效的指导现场施工。

二、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是工程管理之重点,是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环境的有效手段。

(1)加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监理能力。加强规范与制约监理企业的监理资质管理,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企业发展最大障碍。对违规企业进行依法清理,严肃监理市场。同时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法律意识。了解监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

(2)健全监理法律法规,整顿监理市场。建立健全监理法律与法规是对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以及整个监理行业的推动。结合建筑法的相关信息,通过到对市场的深入与研究,完善监理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建筑市场监理管理体系,使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安全性与有序性。提高监理部门的执法能力,以市场经济为主向标,约束与规范建筑业,加快监理市场的良性发展。

(3)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首先,对建筑工程实行专职安全监督,检查施工管理人员配备是否到位,对工程是否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个人安全意识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都要进行准确的调查与核实。其次,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与危险标识是否设置,检查施工附件的结构以及安全性上否符保要求;再次,安全监督人员要全程监控立柱的使用材料,模板的存放。对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在整个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性况。最后,对施工现场地面,道路,大门,排水,防火等措施进行安全指导,合理的使用机器设备。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安全施工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管理工作,施工安全监督要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努力打造“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作者:周振山王震单位:驻马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八篇

一、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缺陷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最先进行管理的环节就是施工准备阶段,但是在这个环节里有很多的不利因素影响管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材料问题。材料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认真负责,没有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购和检验材料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审查,有的建筑企业甚至为了节约工程项目成本而买一些质量有问题的材料用到工程施工中,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建筑企业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建筑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方面也会影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建筑企业选择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性的训练,他们对新工艺和新技术了解较少,多数人员熟知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工艺和技术,导致施工水平不平衡,没办法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减少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缺陷

在工程施工阶段也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在施工现场提供相应的设备和专业人员,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并没有进行科学检测,直接就下发到施工现场。同时,建筑企业也没有合理地安排工程施工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和施工设备,这会造成工程施工没办法顺利有效地进行,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并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科学检测,这就会导致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从而延长工程工期。

二、改善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对策

(一)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改善措施

建筑企业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定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目标。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牵涉到很多的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要先确定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并依据项目管理的目标来合理划分和确定相关的人员与岗位职责,在确定项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有效地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让施工全过程管理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引导下顺利进行。另一个需要企业做好的工作就是与施工相关的技术准备和资源配置。在现代化的条件下,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多,大多数现代建筑都具有工艺复杂、应用更多的新型材料、材料品种多样等特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施工前做好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施工前的组织计划与高新技术的施工工艺准备,控制后续的施工工作在计划的范围内进行。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首先要对施工中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落实,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施工资源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建筑项目的工程量和工程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配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其次,对施工人员的安排也是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步骤,施工人员可以到劳务市场招聘,或者让建筑企业内部的劳务双方一起选择。

(二)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改善措施

首先,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原材料的工作。保证建筑施工最关键的就是原材料,要确保好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审查原材料的质量,明确原材料购买厂家的信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从而提高总体施工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进入施工现场前的原材料,建立检查机制,保证每项检查都是合格的。其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中实行责任管理体制,明确施工人员在生产进度、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组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确保管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最后,强化项目进度管理。要想确保编制的施工总进度在计划范围内,就必须做好对施工项目的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如期完成施工工程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编制好整体项目和分部进度的作业计划,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按照要求完成目标。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项目体系确定好每一项进度控制的工作。

(三)创新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

(1)适应市场需求。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文化和品牌效益。建筑企业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及时确定自身的位置,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创新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实、更新建筑企业的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来熟悉建筑业的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管理体制提供市场最新的信息。

(四)在工程竣工阶段的改善措施

在竣工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审核工作,虽然施工的过程都进行了很多的审核,但是在最后竣工阶段更要严格审核。一定要按照规定,在工程辅助设施设备、图纸设计、各项目清单等方面严格审核和验收,最终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整理好工程验收竣工的资料,完成交接、存档工作。

(五)施工进度控制上的管理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甚至是企业的信誉。因此,要做好管理工程进度控制的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确保工程按时竣工,这是工程承包单位常常遇到且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可以组建一个有组织能力、有较高效率的项目领导组织,依据项目的特点、规模等要求设置组织机构。要做到因岗设人、办事效率高、落实责任,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目标的实现。

(六)改善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施工进度计划是现场施工最重要的依据,所以要落实贯彻施工进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依据施工方案编制的进度进行,施工进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使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因此,要定期检查,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分析进度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措施,从而保证施工进度能够顺利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工程按编制的图纸施工,符合要求,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

三、总结

通过上面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发现,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行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相应地采用不同的有效管理措施,要把坚持质量作为全程管理工作的首要原则,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施工现场的管理办法,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思斌单位: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九篇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隐患

1.1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复杂性,施工现场的局限性和施工现场建筑物密度大是导致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另外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往往是由极易燃烧的泡沫苯板组成,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工程技术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不够,安全设施严重缺乏等是导致火灾的人为因素。

1.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消防责任意识,没有制订相应的建筑工程安全消防负责人防火责任制度、没有定期对建筑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消防安全培训以及消防安全教育,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建筑工程火灾灭火疏散应急预案缺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动的明火审批制度没有落实,建筑施工中的用电、动火等审批手续不规范。

1.3施工现场的违规操作现象分析

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往往需要使用到电气焊割,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违规操作,就会直接的引发火灾;电线应该穿阻燃管的用一般绝缘管代替,有的装了接线盒却不装盖子,有的甚至连接线盒也省,从而引起短路打火;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乙炔、氧气、油漆、防水涂料、稀料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由于通风不良,不易挥发,易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者火花会导致建筑工地发生爆炸现象。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防范对策

2.1切实落实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责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开始前,需要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并要求施工单位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强化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并不断监督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任务。

2.2强化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时到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消防登记备案,认真接受消防部门的安全消防审查。

2.3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消防设备的配备及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较大,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立临时消火栓,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分,要求其具备消防水桶、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等基本的消防器材;而且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必须明显、易拿取,同时表明“消防器材,不得挪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要求其具有稳定的消防水源供给,尤其是在设备安装阶段,必须保障水的供应充足以及相对应的消防水管等消防设施;同时要求建筑施工现场内要在楼梯间以及出入口设置临时的醒目标志,并及时清理建筑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2.4强化建筑工程的消防宣传与安全培训力度

公安消防部门应根据平常的消防安全宣传以及社会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对消防法规、建筑火灾的预防以及各种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同时也需要强化对建筑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不同岗位人员的有关安全消防法律法规、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制度以及保证安全施工过程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对于施工现场,则需要重点对施工人员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讲解消防安全预防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的掌握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工具,不同建筑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问题需要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的监督下,由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市场领域的安全、稳定繁荣发展。

作者:艾飞单位:葫芦岛市消防支队

第十篇

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

1.1工程施工材料不合格

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在进行施工材料采购时,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谋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往往采办一些劣质或违规的施工材料投入到工程施工建设中,从而导致工程结构不稳定,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1.2工程监理不到位

所谓的工程监理就是对工程施工项目开展的全面的综合监理工作,它包括工程材料质量监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成本监理、工程人员监理等方面。这就需要施工企业设立一个全面的工程监理部门,并配备大量的监理人员进行相关监理工作的执行,才能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对施工工程整体质量的控制。然而,目前我国在工程监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监理手段,施工企业质量监理部门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设定,造成监理工作人员不到位且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工程监理工作混乱、不到位,某些施工环节有多人进行监理,浪费了人力资源,而某些施工环节却无人问津,造成施工进度不积极,施工质量也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极大的隐患。

1.3工程施工技术监理不全面

在工程监理中,工程质量监理不到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理不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没有监督施工技术人员是否有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有无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工作手法是否正确等。这些都将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工程项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理。

1.4组织管理与制度不完善

现今,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设计招标的标准根据国际标准进行的。然而施工企业在建设制度和组织管理方面却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政策制度进行工程施工作业的规范,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跟不上国际标准,无法完全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1.5施工成本管理不当

在施工前,施工成本的预算过于粗陋,成本的使用不够透明,导致在实际施工中费用的使用报账中容易出现报黑账、假账的现象。另外,在施工招标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我国某些工程建筑领域的招标中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不顾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只优先选择当地的企业。与此同时,压低工程造价,使得报价不合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各种原因都容易导致施工企业为谋取自身最大的利益而惘顾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确保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加强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查力度,确保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在进行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时,要先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考核,尽量选择那些规模大且信誉度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然后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跟踪,以确保其质量优良。另外,加强对工程施工材料的检验,质量不过关的一律淘汰掉,绝对禁止在工程施工中使用,以防止劣质的工程施工材料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2加强组织管理与建设制度的完善全面、合理的组织管理与建设制度是促进项目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施工工程建设安全与责任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为分级管理和责任制,即在项目工程的开展中,项目内部技术组织员和管理员需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工作担负部分责任。除此之外,项目组织部门提出的施工要求需符合国家颁发的劳动保护相关规定,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加强管理人员对劳动保护条款和内容的学习,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劳动保护的教育与宣传,还需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定期检查,加强对劳动者的作业环境的改善,保证施工安全。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许多因素的干扰,都有可能导致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跟不上预先设计的进度。这样监理人员可实施有效的监测手段,以便及时知道影响进度的原因,然后使用有效方法调整实际的施工进度。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较大时,就必须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原因的分析,找到责任归属,再采取科学的相关措施进行解决。若还不能按时完工,这就有必要向发包人提出一套结合实际的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经发包人同意后,立马调整进度计划,然后按照调整后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工程能按进度计划及时完工。

2.4制定科学的工程成本预算,加强工程成本的管理

工程成本的控制不仅可以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工程的质量而带来社会效益。因此,对施工工程成本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规定对施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这个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施工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等方面的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然后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科学管理,按照施工规范中所规定的任务和程序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进行严格的审计,从而有效防止了不必要的工程成本的浪费。

2.5加强工程技术的管理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首先就得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技术交底工作的监督,督促其按照相关要求将工作内容全面的、详细的交接清楚,以避免因技术效底不清楚而导致工程施工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加强对施工人员作业的监理,促使其严格按照工程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并做好监理记录。最后,加强对工程技术文件的监理,监理工程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案、检测手段和检测结果等文件的完善与保存,以利于在进行工程质量的审核和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工作时有据可依。

2.6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

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实现。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引进合适的先进技术,然后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新进技术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该项先进技术,并能运用到工程施工中,从而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强了施工队伍的工作实力,也促进了施工企业更广阔的发展。

作者:刘志超单位:广东省城规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第十一篇

一、中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决策和调整滞后

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不能够推陈出新,仍选择运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管理模式,降低了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传送信息能力,而且影响整个建筑公司的计划和决议。在规定时间内失去了其效用,由此计划和决议没有得到基本信息和数据的支持。所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决定只能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

2.成本的控制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大部分对建筑过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没有做详细的规划并进行系统的管理。在许多较小的支出或结算上都不在意,也没有做详细登记。从而致使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不能掌控成本,也不能准确的测算出工程的造,造成企业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信息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工作特别繁琐,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的数据和信息。而在未来的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控制成本造价、拟定工作计划、分配建筑材料等决策时,都要这些数据和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缺失了这些数据信息,那么整个施工的运转将进入崩溃状态。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还在用简单的笔和纸这种古老的方法记录这些管理数据和信息。这将致使施工建筑公司信息储备量匮乏,从而使得建筑施工单位不能进行相关方面的建筑施工检测和计划。

4.企业管理的问题

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往往需要施工部门到现场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都不会到现场去。如果有必要进行上下级沟通时,通常都会用电话或网络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能或造成施工时间的延迟,增加了施工成本,并且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旦出现理解错误这样的问题,后果将会无法想象。

二、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1.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

通过预先设置在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控的关键点位上安装摄像机和报警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联动报警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程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监理只需1人查看计算机屏幕即可,省去了较多的人力,且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调看时,可以一目了然。

2.信息资源共享

因为每个建设工程需要涉及监理的信息多,如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文件、施工索赔、工程投资与使用、质量测控验收、工程进度、监理资料、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监理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建立工程的各种数据、图片,各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信息库的同时,给予相关指示,从而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减少了人员,简化了手续,节约了工程监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工程监理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都可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来处理。按照预先建立的各文档标准格式和内容,将其分类归放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可利用Windows系统可以使用长文件名的特性,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工程管理和查阅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用扫描仪录入到计算机内,形成电子监理档案。

三、数字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多智能体施工

为了实现自身的设计目的或任务内容而单独自主的进行运作的是智能体,可以融合进入自己的周围环境中,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具备学习和判断能力的智能实体。多Agent系统是一个有多部分组成的智能计算体系,可以单独进行运作,也可以做到同其他的智能通信。目标是通过无数个小的系统进行协调与沟通,建立一个大型的管理系统,多Agent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跨越性标志。多Agent技术的特点有分散性、自立性、协调性,还具有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工艺、材料、技术都络绎不绝的出现。项目规模范围逐渐扩展,样式种类也越来越多,施工建设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添加。所以,对施工项目在统筹、协调、时效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就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管理体系而言,工程技术的合理运用是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四、结语

由此可知,数字化管理实际用于施工管理过程的必然性也就毋庸置疑了。随着贯穿于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数字化管理,固然会影响日后施工项目对信息化管理。数字管理系统的产生与应用,将以标准化的管理为基准,更好的施展量化管理理念,同时使信息化的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王杰单位:吴江市舜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