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量管理机械制造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高职衔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简而言之,质量方针是指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质量方针的量化表达。虽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要求学校提出自已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但为想确保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合作院校至少在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达成共同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中高职教育的文件精神,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路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本教学方式是学做合一。基于此,我们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质量方针确定为“强基固本,工学结合,培养机械制造企业满意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目标概括为“三证四合格”,即通过分段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以上)、英语等级证书(三级)、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二级),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学业成绩合格、跟岗实习合格、毕业设计或调查报告合格。中职阶段学生对专业形成清晰的认识,初步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初、中级);高职阶段学生需要在知识和能力上体现出其相对于中职阶段的增量,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机械制造工艺策略的提升方面提高一个等级(中、高级)。
二、中高职衔接组织体系和质量职责
现阶段中职学校一般由地方教育局管理,而高职院校一般由省教育厅管理。管理部门不统一,中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加之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上存在诸多差异,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因而从组织上保证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建立中高职衔接管理机构十分必要。[5]我们建议将中高职衔接管理工作统一纳入省教育厅管理,将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的服务范围扩展至中职乃至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成立省职业教育学会。下设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破除中职与高职的壁垒。如图1所示。其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其中,主要负责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审核,指导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政策建议等;专业教学工作组由中高职合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至少保证每个单位有一名教师或技术人员参与,主要职责是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中高职的入口标准、接口标准和出口标准和课程标准,对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中高职学校专业教研室则主要负责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四、中高职衔接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作过程和相关资源。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即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质量策划,质量控制无从谈起;没有质量控制,质量策划就会落空。为了确保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进行,除已经形成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定期研讨,不断完善外,还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一)检查评审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检查,召开一次由中高职学校专业教研室参加的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专业内审(由教学工作组或外请专家实施);每学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由合作学校教学副校长负责实施)。
(二)资格标准资格标准指中高职衔接合作学校遴选标准、中职阶段的入口标准、中职与高职的接口标准和高职阶段的出口标准。1.学校遴选标准。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学校的自主权比较大。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学校资格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省教育厅规定,中高职分段培养人才,参与的中高职院校必须是国家示范院校或骨干院校,其人才培养方案须经过教育厅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办院校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办学经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2.入口标准。当前中职学生的入口标准比较低,初中毕业和高考落榜的学生均可免试就读。对于中高职衔接专业学生来讲,这样的入口标准显然太低了。目前,湖北省、江苏省规定中高职衔接班学生的入口标准为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下50分左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5门。这种方式操作比较容易,但仅凭文化成绩录取,不自觉地将职业教育看成比普通教育低一个层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比较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文化成绩和职业倾向测试相结合,文化成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这种方式的难点在于职业倾向测试需要专业人员参与,所需时间比较长。一是注册入学,大比例淘汰。在中职阶段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2年半后进行高职入学资格测试,文化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和技能测试成绩各占一半。合格的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不合格的发放中职文凭,直接就业。但大比例淘汰可能使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吸引力下降,部分学生转而投向传统的中职教育,然后通过技能高考、自主招生等形式进入高职学习。3.接口标准。为了保证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中职阶段学业完成后,进行一定比例的淘汰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制定中高职接口标准。由于中高职长期以来分别办学,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上存在许多差别。高职学校期望的中高职接口标准与中职学校存在很大差异。中职学校淡化文化课和专业基本课,强调技能;而从高职院校的角度,为了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必须强化文化知识和专业基本知识。我们认为,中职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机械加工等经验层面;高职阶段的学习重在机械制造知识的综合应用,重在工艺制定、机械维修等策略层面。中职阶段的学习如果不注重文化知识和机械制造基本理论,要想在高职阶段提升到策略的高度,是很困难的。根据现有条件,我们确定中高职接口标准为“两合格”,即中职阶段的学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测试合格。其中,中职阶段的学业成绩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应该达到及格分数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门的文化成绩测试(语文、数学合卷考试占50%,专业基础占50%),择优录取(淘汰率不超过30%)。之所以要在学业成绩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文化测试,是为了尽量剔除平时考核中可能存在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体现公平性,从而确保高职阶段的学习基础。4.出口标准。出口标准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阶段的毕业条件。这应该与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目标一致,即达到“三证四合格”,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其中,“三证”实行社会化考试,“四合格”中的“跟岗实习合格”由企业人事部门作出评定。
(三)过程控制中高职分段培养一般采取“3+2”模式,比传统的中高职共6年学制缩短了1年,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但由于总学制缩短,各教学环节的运行必须十分顺畅才能体现中高职衔接的优越性。在中职招生环节、高职入学资格测试环节和高职毕业环节,要严格标准,切忌人为放松要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中高职联合培养的声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检查督导,强化过程控制。高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负责人要定期参与中职的教学检查和教研活动,中职的教学管理和专业负责人也可参与高职阶段教学的检查与研讨。制定每日检查制度、每周例会制度、月度总结制度,以及每学期的专业审核和年度管理评审必须得到落实,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五、中高职衔接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质量保证是指提供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通常通过质量内审、第三方审核和管理评审实施。持续改进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教学管理实践发现,参照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专业内审、第三方审核(主管部门督导和请专家审核)及管理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不合格项),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进行改进,建立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是保证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专业内审和管理评审有别于平时的教学检查。平时的教学检查主要是督促中高职学校执行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日常性检查,是提高执行力的手段。专业内审一般一个学年进行两次,主要通过专门的现场检查发现合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有关制度的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是全面检查,是发现系统性问题的手段。管理评审是由合作学校的管理层领导组织的高层次的专业会审,通过听取专业内审报告、教学检查报告,发现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出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合作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整改意见,安排相关部门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督促实施,是权威性检查,是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手段。
201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孝感市工业学校、高陆市职业高中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联合举办了“3+2”中高职衔接班,首次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中高职衔接班的教学管理。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合作学校在衔接班的宗旨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达成了一致,形成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方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现已招开专业内审两次、管理评审一次。通过引入ISO标准,建立了相互构通的平台,中职和高职应该教什么、什么时候教什么、怎么教等十分清晰,教学组织有章可循。通过定期进行专业内审和管理评审,能及时找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学校决策层领导参加的管理评审平台上及时予以解决。有效避免了中高职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现象。在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中,中职阶段教学与高职阶段教学由不同学校分别实施,客观上要求合作学校在专业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上达成一致,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衔接的有效性。通过专业内审和管理评审,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能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作者:胡翔云孔新舟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