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机械管理研究(3篇)范文

农业机械管理研究(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机械管理研究(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摘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中,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农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机械故障,保障农业生产工作的持续进行。近年来,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优化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机械管理;实践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完善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环境看,只有紧跟市场发展形势,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极具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随后指出了现阶段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

1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行业或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就农业机械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程度。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在广大农村的生产活动中得以普及,但是由于受技术条件、资金支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农用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对农业经济收益的提升效果也不甚明显。而将信息技术与农机管理相结合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基本上能够实现农机的自动化运作,极大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民的依赖程度。其次,自动巡检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农机故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自动巡检是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上的一大创新应用。由于农业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因此农业机械在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机械故障,不仅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效率,严重情况下还可能给农机操作人员造成健康威胁。通过自动巡检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农机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相关的农机维护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故障排查,将农机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2现阶段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管理标准,信息协调性差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设备的合理配置十分重要:农机设备之间的契合度高,生产效率就快,农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会组织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部分农业机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多台农业机械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在进行高负荷农业生产活动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互间的协调性较差,严重情况下还极有可能导致设备之间碰撞、损坏。近年来,部分农业机械设备科研部门致力于研发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但是由于各地区农机设备的型号、农业生产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因此该管理标准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如何确保各农机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转,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2农机管理意识淡薄,信息技术不够熟练

农机手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对于农业机械管理的有效程度有直接影响,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机手的整体情况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养护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日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导致许多微小的农机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并逐渐引发更严重的故障损失。这种传统的管理意识不仅是受传统农业生产行为习惯的影响,而且与农机手整体农机管理意识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户,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能力较弱,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信息化农机设备的管理与操作。因此,在农机使用和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农机故障频发的原因之一。

3信息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农业信息数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农业机械管理相互对接,通过对农业机械相关信息和使用情况的有效掌握,进行数据分析,并实时传输给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屏幕将数据清晰的显示出来,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建立农业机械的信息数据库,将农业机械使用的各项数据存储其中,能够及时的获取、查询和调取。与此同时,农业机械管理管理系统与农业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有效掌握土壤的肥力。水分以及种植环境,根据相关数据的对比,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农业机械,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效进行。在农业机械的运行过程当中,能够实时获取数据信息,并由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农户对于农业机械使用有了正确的了解,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故障维修

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对农机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农业机械进行故障检测,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数据反馈给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或维修企业,极大的提升了农机故障维修的效率。建立故障维修的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和技术共享,加强沟通与交流,当配件储存不足时,可以通过该平台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及时的调配,能够有效满足农业机械故障维修的要求,解决了农业机械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的难题。极大的提升了农机维修的效率,保证了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3.3GPS定位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当中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控制系统开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GPS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对地理位置的控制,是一项虚拟现实技术。首先,GPS凭借其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对不同的地理环境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处理,并通过成像技术,将信息数据形成图像呈现在显示屏当中。然后,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的配置,确定农业机械的运行条件,为农业机械管理提供相关数据信息参考。最后,数据信息及时的进行更新,而农业机械的运行需要参照数据信息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实现了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管理。

4结束语

信息的发展对行业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任何行业要想在未来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信息技术利用有待提高,在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农场,已经逐步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小型的农场基本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提高人们对农业信息的重视,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加以利用,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冯莉莉,刘小辉,齐梦珊.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运用[J].北京农业,2014(30):236-237.

[2]杨贵兵,孙太永.现代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4):127-128.

[3]阮志奇,胡美华.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299-302.

作者:孙靖文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第四管理区

第二篇:农业机械管理研究

摘要:

作为新时代的农业生产象征,机械化管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推进,农业机械设备是农机化事业的有力保障,而我国当前阶段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基于此,分析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出贡献。

关键词:

农业;机械管理;健康发展

推进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减轻劳动生产压力,还能降低生产强度,解放劳动力。因此,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使农业机器设备在生产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前我国土地经营权分散掌握在农民手中,国家难以顺利实现生产目标,成块土地流转困难,小规模经营无法给予农业机械化有力支持;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后续作业无法顺利衔接;小农思想浓厚,农业资源与技术格局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大规模经营项目。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础与趋势,农业机械化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我国为此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予以政策补贴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受到资金、科技和人力等因素限制,出现许多问题,无法提高相关管理水平,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

1.1市场定位出现偏差,产品售价偏高

我国现有农业市场广阔,机械设备发展前景良好,但农机产品功能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大中型农业生产主体需求,农业机械设备客户群体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农业生产主体,小型农机产品售价偏高,农民无法负担,阻碍农机产品销售。而农机产品制造成本不断提高是其售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2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现有农业机械技术与国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农机产品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先进国家输出,造成农机产品售价高于外国市场,农机产品结构失衡,严重阻碍农机产品市场发展。

1.3产品服务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现有农机产品服务体系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农机设备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农机产品推广断层以及政府部门服务与农机技术发展速度不协调三方面。调查表明,在我国东部,农机设备使用率比中西部使用率高得多;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使用传统工具实施农业种植,这与当地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制度落后存在直接联系;基层政府人手不足,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无法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良好配套服务与满足农机技术发展要求。

2解决措施

2.1重新定位市场

在农机设备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客户与市场需求研制相应的农机产品,不断创新产品功能,以便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农机设备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研究,在实际生产产品设备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与客户具体要求研制开发对应产品,确保机械设备在功能上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1]。生产企业必须狠抓市场布局,确保自身产品和市场定位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2.2优化设备生产工艺,降低产品价格

农机设备产品销售定价过高,使得大中型农业生产主体与农民在购买上踌躇不前,持观望态度。因此,必须降低设备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生产实用性;在生产中优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在销售产品过程中,企业应建立直营渠道销售产品,取消经销商环节,以便降低产品价格[2]。从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方面降低成本,最终达成降低产品销售价格的目的。

2.3加强人才培养

农机生产机械化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为,能够对机械化工作效率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以外,还要拥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思想与灵活多变的工作思路,只有从业人员认真努力完成机械化每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机械化进程[3]。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做好思想工作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为工作人员交流先进工作经验提供平台,促进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为农机生产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

2.4实施技术推广,实践农机化

操作发展农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有机匹配的农机技术和农业生产流程,换取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农机部门需要开展探讨活动,与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一起掌握农民生产资料,为农机发展解决限制性问题。例如,提升农机技术水平,必须从创新角度入手,加大支持力度,开展针对性研发产品工作,确保农业产业中生产与机械更好的结合。全面推进机构调整,完善机械社会化架构[4]。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农业机械必须全面调整,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能效,培养更多专业性的生产型人才,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农机复式作业,促进生产现场稳定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农机生产机械化进程,可以在必要时采取网络媒体手段,及时与农业机械有关的信息。

2.5政府发挥职能

为了加强农机生产机械化进度,管理人员必须利用严格制度引导生产,提升现场生产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责任心。当前我国不断推出农机购置补贴等经济补贴制度与惠农政策,鼓励广大农民购置农机设备,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与负担。因此,国家必须加快农机生产机械化步伐,应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支持发展,大力推广惠农政策,使农机生产机械化事业更上一层楼。另外,必须加强推广新机具与新技术,积极推进全程托管、技术承包、机物结合等服务,便于先进农业技术与农机产品进村入户;政府积极开展农业服务示范,树立正面形象,整合资源完善农机产品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现代农业建设[5]。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机生产机械化信息服务,大力开发精准作业、农村可视化与数字化远程、信息采集、灾害预警与气象预测等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为农民提供优质农业新机具与新技术的相关信息。只有农民自发购置经济、环保、安全、适用的先进低碳农机设备,才能推进农机生产机械化,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最终目的。

3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推动农业机械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有问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引进、创新生产技术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使机械设备更好地为农民与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云飞.论如何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湖南农机,2014(10):7-8.

[2]王新.强化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知识经济,2015(10):36.

[3]李杰.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办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36.

[4]赵杰,李中华.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7.

[5]王文茺.以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J].民营科技,2015(11):205.

作者:张胜可 单位:龙口市新嘉街道办事处

第三篇:农业机械管理中标准化的应用

摘要:

当前形势下,在农机生产、流通和安全管理中如能充分运用标准化建设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必将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社会矛盾,节约管理成本。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可以将科研成果,好的做法,良好的服务固化,更便于保证质量普及推广。

关键词:

生产标准化流通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公开透明相互约束目前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以新技术、新机制促进传统农机的改造升级,加快农机现代化步伐,成为新阶段的战略选择。现代农机发展的经验和各地的农机标准化的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农机行业标准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标准,推广和应用到农机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中,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机发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是推动农机产品升级换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常因非标准化的存在造成如下一些问题

1.1生产领域非标准化带来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本地区多个农机修理部门中发现农用机车,特别是变形拖拉机,由于没有完全按照国标生产,使得变型拖拉机各零部件的修理、总成的更换产生极大的不便,甚至同一种车型的某些零部件都无法互换。造成浪费,更大的影响是产品质量、有效性无法根本保证。

1.2流通环节非标准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操作,使得农机消费者对销售商提供的服务不满意现象已经趋于普遍。各个零售商对售后服务的规定林林总总,有时相互攻讦,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内一致的售后服务规范性标准,以减少利益双方的矛盾甚至诉讼成本。销售商认为消费者提出太多无法满足的诉求。消费者埋怨农机销售商三包不彻底,服务部不能及时到位,感慨:‘钱一付好多事情都不管了!’

1.3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影响

从事监理人员的做法及日常行为举止,因为没有一个双方知晓、行之有效的标准,时常背被机手误认为权力滥用,对执法的严肃性产生怀疑;机手在行驶作业中不能够对自己违章后果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管理者的眼中表现为故意挑衅,有时甚至出现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互相对跪的现象。这样势必对实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造成挑战。

2可以通过科学周严地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解决非标准化带来的问题

2.1产品维修环节

一部科学的标准可以使严生产严格规范、维修使用更加便利,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互换性,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破农机进口国基于标准化带来的贸易壁垒,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2.2农机流通领域

建立一部兼顾销售和购买双方的行业标准,将会使流通更畅通,更方便买卖双方各尽其职,及时极大地减少买卖双方的矛盾和争执。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符合规定的,同时使销售商上门服务的时效标准更加具体细致,提高农机产品的总体认可度。双方责、权、利更加清晰可见。

2.3农机管理环节中

执法人员与机手之间的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依据农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操作规范,制定农机监理人员和农机手的共同行为规范标准,将一个监理人员从事农机安全管理时,一个农机手操作驾驶机械时,应该、不应该做的事项清楚的以标准的形式科学地严格地规定下来,让管理者被管理者都能清楚地明白各自以及对方应该做到的事项,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加有效快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权力模糊性而产生矛盾与寻租,以及因对管理的不理解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对抗或冲突,减少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主观性以及被管理者的任性而行为。让机手和管理人员对各自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与判断,变他人约束为自我约束。

2.4当然,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我们将最优化的方法制定为标准之后,颁布、贯彻、实施前,还要根据其保密性等级及时在行业和员工内部,相关部门,公众媒体,甚至对外信息上公开宣传。让社会增强对所制定的标准的重视,形成标准执行的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社会力量的监督可以减少标准执行的对抗性,减少管理成本和压力,以及管理模糊地带的权力寻租。以农机安全监理为例,科学地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可以让机手自己清楚地知道某项具体的违章要接受如何处罚,不需要监理人员太多的的鉴定和评判,只要按照标准执行就可以了,监理人员也能按标准及时有效的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通过认真贯彻标准让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固化,形成习惯才就能充分发挥其功效。规范方能久远,农业部早在2009年就了以面向生产服务领域为主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体系建设(2010-2015)》要求,明确了农业机械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建设目标。科学的制定农业机械生产流通、安全管理、质量监督、安全作业等相关标准,将各个环节简化、标准化、模块化最终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已经而且必将更加有利于新的历史时期农机行业,农机事业有效和谐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进《推进农机作业标准的意义与措施》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第2期

[2]马一民《如何应对农业机械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农机通2016年2月6日

作者:章志兵 单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