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究范文

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交通运输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课程特点和现有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体系,详细阐述了各理论教学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方法,同时,设计了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下而上分别为感性认识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最后提出了通过探究式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交通运输学;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都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优化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和水平[1-3]。《交通运输学》是交通运输大类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该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课程特点和现有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通运输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特点

《交通运输学》是集多学科理论与实务于一体,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课程关联性强、内容信息量大、知识点更新速度快、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关联性强《交通运输学》内容涉及《航运经济与政策》《国际航运管理》《物流学》《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运输管理模拟》《运输经济学》《运输地理学》《智能交通系统》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课程关联性强。

(二)内容信息多元化《交通运输学》授课内容信息量巨大,包括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全面介绍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基础,与电气、电子、土木、机械、材料、信息工程、管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三)知识点更新快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交通运输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而不断更新。此外,交通运输的技术方法更新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更新。

(四)实践环节要求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适用范围、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居民出行特征、交通量与交通设施、道路交通管理等交通规划基础数据,公共交通改革、停车设施、交通管理规划等,都需要实地调查,实践能力要求高。

二、现有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学》现有的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杂,理论知识点繁多,教学重点不够鲜明突出由于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对知识点的深浅程度进行划分。而目前各高校对该课程的讲授,往往未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上无差异化,结果使得教学内容过多而略为浅显,专业性不够强,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体现不出课程的学习价值。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交通运输学》目前的课程设计过于强调课堂理论讲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一方面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性理解,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师资团队建设略显不足目前教学仍以多媒体和板书为载体的课堂讲授为主,在创新环节、启发式教学等方面有待探索。同时,由于该课程内容信息量大,与其他课程关联性强,由一名教师承担整个教学任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缺乏多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分模块教学。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问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交通运输学》课程整体教学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体系基于对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的梳理,《交通运输学》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分别为交通方式模块、城市交通模块、智能交通模块、综合运输模块、物流工程模块。交通方式模块围绕五种运输方式,分别介绍其特点、设施设备、工作组织、运营管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该模块强调知识性和专业性,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感性认识实践,如港口企业参观;城市交通模块主要讲授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设施、规划与管理、设计方法及交通需求预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实践环节,如案例研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交通调查。智能交通模块重点介绍ITS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体现及发展趋势,该模块强调科技性与前沿性,通过多媒体展示、科技论文导读、学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输模块从体系结构、布局与规划、多式联运等方面,使学生了解综合运输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联运的作业环节、流程、单证的流转等实践操作方法。物流工程模块重点介绍物流设施设备、物流工程管理技术及优化方法、物流信息系统,该模块强调技术性与实操性,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加入物流企业参观、物流创新项目设计等实践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感性认识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感性认识实践是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交通相关企业实地参观,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专业技能实践包括案例研讨、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或进入社会做相关交通调查等,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科技创新实践是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针对某课题进行创新训练,形成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进

(一)通过探究式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交通规划、设计等项目为案例,使学生对交通现象、规律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综合性的案例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在案例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场景,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问题,并以小组团队形式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思广益,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多种途径突破难题,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升[4-6]。

(二)通过翻转课堂,实现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是由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自学,并在课堂上完成答疑、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7-8]。该模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而弥补面对面教学的不足。在基本概念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将交通设计、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搭建知识支架,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使知识内化,最终通过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五、结语

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的学习实践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本文以《交通运输学》为代表,论述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进方法,以实现创新知识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董嘉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26-429.

[3]徐晓辉,兰草.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能力促进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66-270.

[4]王立晓,孙小慧,左志.案例教学法在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2):153-154.

[5]杜志刚,朱顺应.交通工程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84-185.

[6]刘健,童岱.对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126-127.

[7]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8]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作者:殷艳红 李璇 单位:宁波大学海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