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信平台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专业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师利用特色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及想象力,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应用微信平台,不断增强有效互动,积极优化沟通效果,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微信平台的构建意义,应该了解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去整合课程资源,简化教学步骤,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沟通、探究学习,借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并给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奠定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微信平台;应用;研究
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职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强大助力。计算机属于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他们的认知顾虑,同时联合各种移动APP,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范围,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还可以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不断补充授课内容,争取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型的栋梁之才,体现以生为本,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特意凭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经验,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微信平台的应用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能力
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一直束缚着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发挥主体的作用,提升认知的水平。课上,教师总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练习活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着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沟通习惯的养成。[1]课外,未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甚至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针对上述弊端现状的改善,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优化是比较合适的。比如,讲“Flash动画制作”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配合演示法、提问法、实践操作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步,制作微课件———“奔跑的小狗”,及时上传微信公众号。第二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由教师负责一一解答,启发探讨。第三步,课上进行“Flash动画制作”要点、难点、关键点内容的详细介绍,从而使教学变得乐趣无穷,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自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问题做出总结,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一些消息,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适时适度的提高。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具备自主学习的热情,也方便教师去实施下一项专业的教学计划。
二、家校顺利的沟通,促进学生的成长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存有错误的教育观念,那就是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必须负责学生的所有事情。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由教师决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受教师影响。学校方面如果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指导,那么,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教师不妨采用一些有效措施,建立微信平台后与家长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教学“Photoshop”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在微信平台上开设一个“统计调查”的板块,巧妙利用推送功能,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同时,去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将信息反馈给家长,告知家长学生的思维动向,使家庭教育发挥作用,让学生朝着正确方向不断的突破自我,有机会成为有理想、有追求、优秀的人。
三、展示自我的平台,监督作用的发挥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引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优势的不断增长。[2]鉴于此,教师平时工作中就要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作用,参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个人情感体验。比如,在微信平台上组织“我的校园生活”主题活动,专门设立“投稿程序”,广而告之学生报名参加。由专业教师们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全平台展示,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再如,设立一个“监控系统”,监督学生的平时表现,计划性开设“师生互动”板块,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的困难,生活上的问题发表出来,安排老师负责解答问题,其他同学也能随时参与。集中力量进行有效互动,使专业教学工作的推进更显顺利,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走向实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习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微信平台,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顺利、高效且独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消除他们的沟通障碍。进而,让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军.微信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5(16):223-224.
[2]葛管库.计算机微信学习平台的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7):18-19.
作者:庞学丽 单位:南阳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