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机械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4篇)范文

机械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机械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机械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4篇)

第一篇:机械机电一体化应用

摘要:

机电一体化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将增添新内容。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以期推动机械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机械领域;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整合物质资源、能源资源,还能有效整合机械资源,进而全面提升机械自动化水平。

1机电一体化技术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装置与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在机械装置运用、信息处理、功能等方面引入电子技术,该技术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等性质。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产品与技术两个方面,该技术并不是对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进行完美组合,以全面提高技术先进性,其与自动化结合技术有本质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力替代技术,而是有机统一机械设备各个方面,从而全面提高机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2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2.1智能化

机械设备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不同学科技术互为融合的结果,即结合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以及心理学思想等,使机器本身具有自主决策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

2.2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体积小,耗能较小。目前,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军事、医疗等精细化行业部门广泛应用。

2.3绿色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作以及使用会向着绿色化方向迈进,在顺应时展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4模块化

开发与研究标准化接口的机电一体化模块单元,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3.1大型挖钻机上的运用

目前,大型挖钻机是各个重点大型工程的关键机械设备,并在大型打桩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旋挖钻机使用技术不到位,培训机制、配套设施均不完善,西方旋挖钻机的使用效果更好,并产生了大量衍生产品,该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旋挖钻机的使用方法、使用过程比较复杂,对于精细度要求极高。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全面提升操作便捷度与精细化程度,均选择了微处理器控制方式,直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大型挖钻机上,进一步优化了大型挖钻机技术,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技术成熟度。

3.2在监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鉴于机电一体化的安全控制功能、修复功能以及自动化功能,可直接将其应用到监控系统中去,合理利用工程机械的制动系统、发动机系统、液压系统等多种装置,对机械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动态、持续监控,以有效促进各项机器的健康运行。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自动查找机械工程存在故障问题,如果发现机器运行故障,则会自动报警。在监控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在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故障、排解障碍,最大限度保障机器健康运行,全面提升机械运作效率。

3.3在机床中的应用

在中国,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按照坐标轴进行运动的,通过补刀功能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任务目标。在机床中,合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滚珠丝杠的具体应用,能有效降低机器摩擦,提高转动效率,尽可能避免低速运行状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各项设备良好运行。

3.4炼钢、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炼钢行业所选用的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将显示设备、操作设备、加热设备、仪器仪表、电脑等设备有机融合的系统,该系统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效率。随着微型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炼钢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鉴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交流传动势必会取代直流传动,交流调速系统的优势将会逐渐显露。在轧钢环节中,交流传动系统的应用范围、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上述技术均为炼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升降机与挖煤机均普遍利用PLC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煤矿机械安全监控水平,并在安全排查、故障报警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煤矿机数量的增加,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与任务日益艰巨,如何高效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5机械智能机器人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必须充分组合、协调多种技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目前来说,智能机器人在自适应信息控制处理方面的不足与困难逐渐显露,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想进一步优化工程机械内燃机的具体运行过程,传感器必须有效接收、发出多种信号,并在传感器信号支持与反馈下促进激光平地机的有效运转。地下穿孔机、掘进机应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地下穿越,与空中导弹技术相类似,一般需要内部导向的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外部导向激光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中,应能感知作业对象的形态、位置、方向,充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视觉处理原理,更好地开展各项作业。目前来说,遥控型机器人、无人驾驶机械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无线电控制技术以及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

4结语

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及发展技术入手分析,在大型挖钻机、监控系统、机床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邱富永.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109-109.

[2]陈志.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电子制作,2015(06):117-117.

[3]刘勇,张凤志.浅析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应用的必要性[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4(02):53-53.

作者:刘宝琦 朱世君 黄雪峰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第二篇:机械机电一体化检测与控制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机械专业受到了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与机械专业相关的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设置逐渐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机械专业的效果,教育部门提出面向机电一体化方向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目标。改变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认识,从而形成对机电一体化相关课程的兴趣,对于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检测与控制课程;整合与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到新的时代,在新时代的影响下,教育体系学科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的现象比较明显。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就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点内容,将“机”与“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推动机械专业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要求,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机械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对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教学改革计划的影响下,很多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与优化,采取更加成熟的教学手段去促进学生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面对突发状况能够灵活的使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优秀人才才有可能被企业所青睐。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的教学计划也应该不断进行完善,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逐渐受到了重视。传统的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教育方式自成体系,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使用理论知识、机械运作流程的控制都非常不成熟,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制定与现代社会需求遥相呼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不仅能够从课堂中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业联系在一起,充分的将知识利用起来[1]。

二、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教学的优化和整合

1、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多种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兴趣提升了,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派遣教师进行企业走访,参加毕业生座谈会,对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完善传统的课堂教育结构,改善以前惯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课程中的纯理论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像是在学习传感器工作的时候,可以减少对传感器复杂工作原理的推算,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感器的应用上面,同时还可以扩展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灵活,不再死板[2]。

2、丰富教学内容

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一名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才能,像是机械结构设计、力学分析、切削原理、测控技术等都要能够熟练的掌握。由此可见,在进行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将机械专业和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捆绑在一起,应该通过特殊的教学计划使机械专业与机电一体化相互渗透,在“机为基础,电为机用,机电合一”的思想指导下[3],对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在体现出教学内容丰富性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会因为过多的教学内容就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加系统化的教学,充分理解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传统的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教学理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这种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将教师作为了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存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对于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热情。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强化对机电一体化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具备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4、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进行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并不是非常的高,尽管在理论教学上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总是差强人意,对于社会的适应性和理论的操作性都比较差。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时候,要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努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5]。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手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的推进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机”与“电”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慧玲,王玉林,谢静.面向机械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的整合和优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74-76.

[2]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郑永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4]张丽秀,张珂,吴玉厚,王丽艳.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8:89-92.

[5]郝巧梅.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进行课程整合、实行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65-166.

作者:孙梅 单位: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机械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以及机械制造业均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机械自动化技术不断成熟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人们在生产加工当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而生产操作的环境亦得到了改善,经济与社会效益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机械制造业当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十分重要。本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作出相应概述的情况下,主要分析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当中的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应用情况。

关键词:

机械;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

0前言

当前,在我国工业化获得良好发展的状态下,人们认为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尤其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应该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就机械制造业而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当中对生产原料以及诸多有限资源的消耗,且能够相应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大大促进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稳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今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能够促使机械以及设备,在按照既定程序以及指令的情况积极实现自动的控制与操作,并不需要大量的人为干涉,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劳动强度。因而,为了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积极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索。

1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1.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内涵

自动化技术属于综合性的技术,能够将自动控制、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技术、电子学、系统工程等诸多学科知识进行相应的融合,其中,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尤为重要。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生产当中的机械以及设备,通过既定程序或者指令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属于一种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亦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具体并无法考证。但是,在《墨子》当中有所记载,发现我国最早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在鲁班制造的木鸟当中[1]。但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却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即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成功,促使机械自动化技术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1.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发展当中呈现着机电一体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包装机械发展方面。同时,机械功能会越来越多元化,以便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在整体的结构设计方面,机械自动化会更加标准化与模组化,即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完成新机型的转换。智能化与高精度化亦将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总而言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必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且能够走上积极的、健康的、快速的发展道路。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智能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当中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智能化应用,有助于实现人机一体化,改变传统生产过程当中消耗大量劳动力的状态,人并不用在生产当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2]。可以说,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能够相应降低人在劳动当中的主要作用。就数控技术而言,其属于机械制造业当中智能化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雏形,具有快捷便利、形式多样、工作职能等特点。通过数控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当中能够明显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与精度,且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

2.2虚拟化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当中的虚拟化应用时,主要包含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全新虚拟艺术。与此同时,在虚拟化应用当中,机械制造业必须要将系统建模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能够融合多方面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技术[3]。机械制造业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虚拟化应用,主要会通过在产品的生产制造当中进行信息、数据、物与人之间的全面设计配合,提前进行生产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便保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产品能够一次性制造成果。该种虚拟化应用的方式能够帮助机械制造业进行生产成本的降低,亦能够尽量缩短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周期,提升行业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2.3集成化应用

机械制造业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虚拟化应用主要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有所展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模式在二十一世纪得到了机械制造业的重视与发展,并且一跃成为了各个国家诸多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模式,企业能够通过采取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对整体的生产思想进行优化,因而该模式属于技术功能以及技术经营的多方面集成。此外,计算机集成模式无论在互联网系统或者是单机模式下,无论在生产任务简单或者复杂的情况下,均能够实现有效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系统的集成。近年来,在信息、数据、质量等多方面处理技术均获得发展的情况下,计算机集成制造模式必定能够促使机械制造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项技术均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当中,各个行业若要在此大背景下获得充足的发展动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便必须要不断学习且应用全新的科学技术。其中,机械制造业必须要能够广泛的且积极的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恰当的智能化、虚拟化和集成化应用当中,要证实自身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尽量早日突破传统生产模式的禁锢,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谋求更加稳健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生产加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士一.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12(05):184-185.

[2]胡阔海.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30(06):115.

[3]梅文祥.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3,13(10):89.

作者:杨义武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机电一体化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性、实践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强,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节省大量财力与人力,促进机械运行效率的提升,推动机械工程的变革及发展。本文就对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应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想促进行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提高工程机械的科技含量。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的工程机械运行效率与使用性能的提升,不仅是科学技术与工程机械的完美结合,也是工程机械的主要发展方向。

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技术,其主要是将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结合,以此增强工程机械的投入效果与使用性能,促进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提升。在工程机械制作过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微电子处理器综合处理与优化系统设备,自主检测故障,实时动态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应用效果。通常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具体如下:①应用范围广。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而言,其融合了复合技术,因此具备一定的复合功能与整体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应用的领域与范围也越来越广[1]。②使用性能强。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程序控制与数字显示等功能,不需过多的按钮与手柄进行操作,能够重复动作与自动选择程序,促进操作人员工作量的减轻。③安全性能高。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生产产品具有齐全的功能和较高的性能,如具备自动保护功能、报警与监视功能等。一旦设备运行中存在异常情况,其能够自动保护产品,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2.1具体应用

机电一体化融合了信息、控制、机械、计算机和电子等多种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生产上的进步。在现代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逐步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首先,低强度高精度。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可以使其朝着低强度与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机械的运行效率及效果[2]。如将电子称量系统应用于现代沥青水泥混凝土的搅拌设备中,能够全程自动化进行生产过程中的称重工作。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动找平系统,可以增强施工效果,提高施工质量;利用超声波技术,能够自动调节供料,普遍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与效果,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节省生产中投入的物力与人力。其次,高效率低耗能。传统的工程机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较多的生产资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工程机械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将机电一体化应用于工程机械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生产耗能,消耗的能源较少,生产效率高,能够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最后,机电自动检测。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时,可以利用其自动检测功能来检测而机械各个子系统,及时了解工程机械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如果检测出系统存在异常情况,则会通过自动报警来及时确定存在故障的部位,并针对其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反映[3]。应用机电一体化中的自动检测功能,可以有效节省检测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缩短机械停机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机械的安全平稳运行。

2.2应用前景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情景,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化。系统化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应用方向,系统体系结构能够灵活组态,更具模块化与开放性,并通过协调控制多个子系统来强化系统的通信功能。②网络化。研制成功机电一体化产品之后,需要对其质量与功能加以保证,利用网络来监视与控制产品,目前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局域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远程控制,有利于机械的网络化发展。③微型化。微机电一体化具备机电一体化的全部功能,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少的耗能和更小的体积,适用于其他的领域。一般微机电一体化的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这种技术能够保证产品的微型化与高效性[4]。④环保化。现代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生活,而资源的浪费与滥用会导致资源消耗殆尽,因此在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同时,需要合理分配与使用资源,尽量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⑤模块化。当前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繁多的型号与种类,研制电气接口与机械接口等产品时无法统一标准,而机电一体模块化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便于智能调速与减速,扩大生产规模。⑥智能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将机电一体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力求研发出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当然要想实现机械行为与生产服务的智能化,需要运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有效设定生产环节,从而实现低耗能与高效率的生产效果。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其在工程机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与应用价值,是未来工程机械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工程机械的管理与使用也更加严格,这就需要积极培养操作人员,有效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会影响施工质量、机械的可靠性、经济性与动力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技术性要求加以高度重视,有效保证生产的质量,提高运行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张良秀.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77+179.

[2]郑媛.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54-55.

[3]刘贵昌.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113.

[4]臧秋声.谈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11):15.

作者:马银林 单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