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范文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工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

摘要:我国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着重体现在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兰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为试点,分析了国内原有工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创新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工科新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导师课题组科研及工程实践资源,深度挖掘专业研究生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新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主要包括高校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及实践单位助力三大模块,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优化国内工科硕士教育教学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结合现行“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等环保政策[1],循环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遵循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绿色环保的基本理念[2]。在此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任务目标由单一去除污染物转变为“以废治废”等能源化、资源化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应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区别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确保其专业实践性。为此,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当下工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3]。具体地,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在环保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境工程领域,发现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创新并提升环境工程质量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在教育体系改革中,各高校教育单位应着重弥补专业学位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缺失,以满足社会单位的用人需求。

1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现存的问题

目前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其肩负开拓科学技术前沿,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任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但关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仍未较好落实,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针对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则会直接影响我国环保技术的发展,并对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严重阻碍[5]。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下。

1.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导师的指导作用过重,严重弱化研究生自我创新能力和自身获取知识的意识。大部分研究生仅是遵循导师给出的固化思路开展课题研究,无法独立解决相应问题及技术壁垒[6],进而对专业研究过程中的技术转化形成屏障。研究生缺乏发散性思维使得其技术产出大多缺少深度,极少量研究进行切实可行的深入分析,技术专利转化应用意识较为淡薄。

1.2科研资源及背景缺失或未充分利用

针对研究生培养,国内外科研资源存在明显差距[7]。国内大多数高校未能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则会对研究生从事基础研究造成严重阻碍,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研究生的研究兴趣。此外,部分研究生并未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文献阅读量过少,理论知识不扎实,这都会影响其研究进展,从而造成其科研基础素养弱,科研能力差。

1.3部分研究生科研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计划严重脱节,导致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不能迅速转变角色、适应研究生培养计划[8]。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锲而不舍的科研毅力、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等科研基础素养也难以在短期内塑造。因而,国内研究成果泛泛几乎成为常态。

1.4科研技术实践转化受限或缺少实践机会

就目前来看,各高校教师多为博士毕业留校或博士后入职,其本身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和技术转化思维[9]。然而,对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也是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做科研不仅仅只是提供技术,而是深入研究其实际社会价值和行业影响[10]。因此,有效实现科研技术与实践转化并行则显得极为紧迫。现行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并未侧重于学生工程设计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要求上的严进宽出则会使学生缺失专业实践经验[11],致使大量企业出现高聘低用的恶性循环。

2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及原则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计划应紧密结合国家现行教育理念及相关环境保护政策,优化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工程能力以及科创意识。国内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般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体系等多个要素[12]。本文结合国外先行教育理念,积极补充实践单位联合培养模块。将实践教学体系相互独立的各模块,通过实践单位联合培养模块进行整合,借以检验其余各模块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相应地,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全面复合性原则

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相对复杂,但要使各元素全面细化,应从高校技术资金支持、教师教学任务分配、管理层监督等方面着力。同时,实践教学体系中虽然各模块相对独立,但各个模块间相互联系又具有清晰的层次性,实施逐步推进,符合明确要求,以确保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复合性。

2.2教学创新原则

研究生实践教学基于完成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成果的转化,具体分为理论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转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等新理念不断出现,研究生作为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决策人才,必须具备应对复杂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2.3“理论—科研—实践”原则

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创建“理论—科研—实践”联合培养平台,创建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以实体企业、科研单位为载体,构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教学环境。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实践创新、打破思维约束,这将使国内科研水平跨出重要一步。

3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为培养面向基础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确保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基于构建新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具体分为高校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及实践单位助力三大模块。三方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协同培养并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其中高校引领护航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管理,包含修订培养方案、基地筛选、巡视督导。根据相应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知识及能力结构要求,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着重实践课程教学,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基地筛选,各高校尝试联系所处省市级机关科研单位,如环保部门、设计院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为保证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高校管理层应设立具体负责人进行定期督导或组会汇报,了解不同课题组科研及工程进度,分析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务负责人加强与联合培养基地的沟通,督促实践教学进展,确保与实践单位协调交流,实现实践培养工作与联合培养基地“双赢”。为充分利用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设定一位导师负责科研指导,一位校外导师监督工程推进。在不增加导师指导教学负担的同时,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建立预约管理流程和定期汇报制度,保证双方教育融合、不脱节,实现有规划地逐步落实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从而切实优化指导质量。因此,筛选与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导师团队则成为培养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双导师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探讨,保证组内科研实践氛围,制订“一生一策”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单位及实习基地与各高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各高校深入实践单位实地考察,优先选择专业对口的联培基地,签订专业实践联培协议。同时,应筛选多种联培单位供研究生选择,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实践管理能力、丰富实习经验的同时,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单位的用人需求。

4结语

结合国内外创新实践培养教学理念,为响应我国现行“产学研用”创新国策对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改革当前教育体制,突出体现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科专业特征,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实践应用。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专业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保留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开阔视野。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立足探索改革专业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的创新,勇于打破陈旧脱节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创建适合市场经济的利于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培养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程修文 刘羽 郭若男 张新怡 苟剑锋 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