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绿色环保工程研究生教程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课程内容陈旧
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为例,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和单一。此外,不少研究生课程存在比较严重的本科化倾向,新内容、新方法不能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没有大的区别,枯燥乏味,难以激发研究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材缺乏
从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研究生教材较为缺乏,多数研究生课程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大多采用的是授课教师自己准备的讲义。正规研究生教材的使用非常必要。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需要快速地进入自己的学科领域接受专业训练,要尽快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经典及研究方法。而很多研究生在入学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学科或专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前沿,心存疑惑。所以对大多数安排在第1学年的研究生课程来说,迫切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对研究生进行明确的指导,教会学生读什么书、如何入门。而只有质量高的研究生课程教材才可以肩负起这样的使命。
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该提倡采用以研究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硕士研究生为例,研究生教育的第1学年一般都是安排学位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主要是力争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和修满专业课程的学分,从而通过外语课程的强化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较好的外文基础,并逐步进入所学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为第2、3学年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研究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研究生教育阶段不应继续沿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研究型课堂教学可有效地引领和促使研究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锻炼其科研思维能力。具体来讲,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课本+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引进和融合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可视化三维模型模具等,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要适时转变,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此外,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启迪性和前导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促进研究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鼓励研究生在掌握课程主要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主题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拓展纵深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增强研究生科研思维的训练,凸显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创新教学内容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研究性,所以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只有诸如概念、内涵等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而是要更注重讲授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及理论对生产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涵盖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与实际的科研案例紧密结合。如果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在相关领域有长期深入的研究,那么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以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为主,介绍教师本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工作内容以及该领域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于这些教学内容来源于教师本人的研究实践,所以教师讲解时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从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如果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相关领域缺乏深入的研究,那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讲授与理论实践应用案例的密切结合,在讲授理论之后要结合实际的科研案例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和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经历、经验和心得介绍给学生,例如,如何查阅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如何设计实验和处理科研数据,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为研究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实践证明,这些心得体会往往是研究生最喜欢聆听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能起到“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功效。
(三)加强教材建设
研究生的课程教材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原版引进的教材(包括影印和翻译2大类),二是自主编写的教材。目前,后者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生教材建设的主流。应该注意的是,研究生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区别于本科生课程教材的编写,不能像本科生的教材那样按照理论框架以章节的顺序编写教材,否则研究生教材就成了本科教材的变体。我国研究生教材的编写要借鉴国外研究生教材编写的“专题化、研究型”思路。也就是说,研究生教材的内容应尽可能地汇集本学科领域最前沿、最权威的论文和著作,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前瞻性。只有使用这样的研究生教材,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学科的研究历史以及国际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此外,重视和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还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研究生教材建设的连续性、一贯性;同时,在制度上、体制上、资金投入上要提供应有的保障,必要时应成立研究生教材建设委员会,统筹研究生教材建设的事务。
(四)注重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要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能力。所以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素质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研究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外语能力,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科学研究的外文文献查阅工作,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国际研究前沿、设计自己的科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生课程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首要平台。课程教学主要可以通过2个途径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一是课程双语教学,二是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和专著。
课程双语教学有3种模式:一是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Model),即完全运用准确的英语进行教学,课堂上主要或唯一采用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这种模式适合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活动。二是双语过渡式教学法(TransitionalBi-lingualModel),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汉语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适合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的教学活动。三是维持母语教学法(MaintenanceModel),即以母语汉语为主、运用少量英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适合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讲,多数研究生课程在开展双语教学时都采用第2种模式,即中英文结合的讲授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对一年级的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来讲,他们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都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多数通过了大学英语4、6级考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如果采用维持母语的双语教学模式,则不利于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研究生课程的专业性极强,涉及的专业概念及词汇很多,如果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听课会非常费劲,甚至听不懂,不仅达不到提高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的目的,反而顾此失彼,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无法实现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培养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径就是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和专著。
对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讲,他们对外文文献的接触比较少,甚至不知如何去查阅。这时如果任课教师能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所查阅资料的信息并深入讨论阅读心得,将会极大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的提高。就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讲,专业外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不断的文献阅读和积累才能有所进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研究生专业素质和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引领研究生关注学术研究前沿
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注重引领研究生时刻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把学生从科学研究的“门外”带入“门内”。因此,任课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将本学科的最新理论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入门”的兴趣;同时,在介绍最新理论时,不仅要跟进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要时刻关注和吸收国外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样,学生便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找寻自身研究的差距,从而更好、更快地承担起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地完成科研任务。
要把研究生从科学研究的“门外”带入“门内”,还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如建立每周1次的谈心谈话制度、每月1次的读书笔记汇报制度、每月1次的学术交流机制等;并采取措施切实保证这些制度能够付诸行动,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培养起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此外,要为研究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使其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设学术前沿讲座,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专题内容,总之,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课程教学也是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推陈出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严把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关”。
作者:饶良懿王百田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