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透明性下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范文

透明性下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透明性下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透明性下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

摘要:旧工业建筑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载体,随着现代工业大浪淘沙式地迅猛发展,这一阶段的工业建筑特色的保护与再利用价值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透明性理论引入该领域,并结合实际案例,尝试从物理透明性与现象透明性两个角度探讨其可行的保护性设计策略,意图分析旧工业建筑、城市延续与工业历史文脉的关系。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物理透明;现象透明;设计策略

旧工业建筑是指由于历史原因失去原有功能,已被废弃或闲置的工业建筑[1]。这些工业建筑曾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量被废弃或闲置的工业建筑面临不可逆的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工业建筑代表了工业与城市文明发展的印记,对其再生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已形成一股研究浪潮,如798艺术区、中山岐江公园等,让旧建筑重获生机。

1透明性概述

1.1透明性的定义

透明性根据辞典上的释义,既是一种允许光或空气透过的物质条件,也是来自先天需求的理性本能,可以将一切感知到的部分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无模棱两可的可能。按照伯纳德•霍伊斯里的说法,只有当某点同时处在任意空间位置两个或多个系统中时,就出现了透明性[2]。

1.2两种透明性

在视觉艺术与绘画领域中,透明性早已被关注。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合著的《透明性》一文,首次将立体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建筑联系起来,系统地阐释了透明性的概念与特征,并提出“物理透明”与“现象透明”两个概念,展现了对现代建筑的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

1.2.1物理透明现代主义建筑中,“包豪斯校舍”是物理透明的范例,透过它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内部各个楼层关系,有着简单的深度与空间层次。总的来说,物理透明是指事物本来的属性,透过一个界面清晰地感知另一个界面,表达了一种清楚的空间重叠关系。

1.2.2现象透明柯布西耶的“加歇别墅”被认为是现象透明的范例,该建筑的立面也使用了玻璃,但柯布西耶并未强调玻璃的透明属性。该建筑的形体通透,展现多重空间层次,前后空间、上下空间相互叠合渗透,视点丰富,观众会产生丰富的空间视觉与心理体验,并且引发多重解读。因此,现象透明不是一个实际的透明现象,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中,是一种需要通过心理知觉来感知的状态。在建筑中,它可以被表述为以空间叠加、空间渗透、空间暗示等方式,引导人们感知空间本身和空间意义,解读具有多义性。

1.3透明性空间特征

透明性空间主要具备四种空间特征:相互渗透不破坏对方、空间维度上的矛盾、空间层化表达和浅空间的隐喻与暗示。

1.4透明性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建立在二次设计基础之上。旧的建筑如何融入新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延续工业历史文脉?如何解决新旧之间的矛盾?这些是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经常探讨的问题。透明性是霍伊斯里提及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将透明性设计策略引入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让新旧合理共生,还会让旧的建筑以通透、多层次的空间形象呈现,激发建筑的潜在活力。

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物理透明设计策略

在再利用设计中,物理透明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材料的运用上,而材料主要被用于建筑物的界面上。旧工业建筑多数外墙封闭、厚重,阻碍了建筑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建筑存在采光、通风较差的现象,同时,也缺少现代建筑的轻盈感。运用物理透明性的设计策略,可以让空间具有通透性,展现一目了然的空间重叠关系,让旧工业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并且改善了其采光与通风。其主要策略有三种:(1)透明材料的使用。将透明材料运用到新的建筑界面的塑造上,打破空间自我封闭的沉闷感。例如,位于荷兰鹿特丹的“梦工厂”办公楼,外墙材料改为透明玻璃后,室内的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窗外海港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建筑整体也变得明亮和轻盈。(2)半透明材料的使用。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透明的材料经过冷热加工处理(如蚀刻法),会改变材料原有的透明度,从而达到半透明的效果,这样的建筑既有一个纯粹的内部空间,又可以感知外部世界。例如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其上部的“光梁”就采用了半透明的材料,在建筑内部,透过朦胧的光线,透露了建筑内部丰富的空间信息,将这些信息结合建筑柔和的外观与环境,悄无声息地融为一体。(3)不透明材料的半透明处理。不透明材料经过变化也可以呈现半透明的效果。一种方式是通过现代技术的创新产生,如切割足够薄的透光石材,或是由玻璃纤维组合成的透明混凝土等;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不透明的材料通过全新的砌筑方式,产生透光、透气的缝隙,达到“透明化”的知觉感知,如北京的英良石材档案馆,在临街墙面的处理上,采用石材加工后的废料石材,将其切割成正方体后,在立面的不同角度悬挂而成,避免了整面实墙带来的封闭与厚重感,通过孔隙,室外空间的光线和风透过“半透明”的墙被柔和地引入室内空间。

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现象透明设计策略

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为满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功能空间的合理置换、新旧秩序及新旧元素的合理重组几个方面的条件,需要应用现象透明设计策略,使得旧工业建筑焕发新的生机。设计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3.1空间肌理渗透与织补

旧工业建筑多数与周围新的城市环境产生冲突,互不融合,因此,应当适当地织补城市肌理,让城市空间秩序与建筑空间秩序相互介入,让更新后的旧工业建筑与原有的城市肌理构成完整的新环境,从而激发该地段的活力。(1)打开界面渗透城市。旧工业建筑由于原来的生产需求,多数空间呈现封闭状态,建筑置入新的功能后,要与城市的环境融合,吸引人们进入建筑空间,主要方法是将建筑面向城市的界面打开,将外部环境作为建筑空间的延展,使城市空间与之相互连接、渗透。(2)营造共享空间织补肌理。在同时存在多栋旧工业建筑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相邻建筑间营造公共共享空间,将片段化、不连贯的城市肌理进行织补。在上海8号桥项目中,设计师设计了很多如庭院、连廊、天桥等不同尺度的共享空间,使城市空间变得连贯,城市环境与建筑空间上呈现多层次叠加和穿插的现象透明性。

3.2工业历史文脉的延续

(1)结构形态的延续与转换。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结构,以展现其不同于民用建筑的表现力,并参与空间秩序的表现,如保留原有的工业建筑结构体系,或是在建筑加建或扩建的部分延续原有的结构形态要素。(2)材料材质的对比与暗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往往采用材质新旧对比的方式,通过反差展示历史与现代的穿插,如798艺术区的木木美术馆就进行了新旧表皮重叠处理,使用“镀锌铁网”作为新的表皮覆盖在旧表皮之上,形成了新旧材料的重叠与对比,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双重面貌。(3)历史场景重现。场景特征是旧工业建筑的精神价值之一,长期演变形成的工业场景特征可被识别,具有延续工业精神、城市文脉的作用,如中山岐江公园,保留了原有的水体、驳岸和古树等自然元素,还保留了原有的机器、水塔等工业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处理成造型独特的工业化雕塑。它通过协调自然与工业场景的矛盾的方式,将二者融合渗透,既保存了特殊的空间情感,又让人们加深对场所的认同。

3.3空间组织重构

3.3.1空间轴线交叠轴线分为空间轴线和构成轴线。旧工业建筑是既有的建筑,所以,整体构成轴线已经存在,在改造的过程中,对构成轴线的强化或弱化形成了视线的引导与分散,或是植入新的空间轴线,让新的空间轴线与原构成轴线扭转交叠。这几种方式既改造了既有的建筑或空间定位,同时,又对新介入的元素进行有效的组织,产生空间维度上的矛盾。

3.3.2视线与路径引导建筑空间有限时,为避免空间一览无余,应在视线范围内尽量完善构图,塑造前景、中景、远景重叠的层次。正如霍尔所谓的“游走路径”,人在空间中穿梭,前景、中景、远景彼此交叠,融合在模糊的场景关系中[3]。只有将视线与路径引导叠加,才能实现对控制物的反复识别,让浅空间产生对深空间层次的“暗示”。当人们见到事物本身时,原有的猜测与现实的结果在脑海中形成激荡,增强了空间体验感及视觉上的空间景深感。

4结语

在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盛行的现阶段,将透明性设计理论介入再利用设计策略中,彰显了旧工业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价值,拓展了建筑空间的深层次含义,并满足了现代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是我们建筑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旭,李慧民,闫瑞琦.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在我国的发展及思考[J].建筑技术开发,2009,36(04):45-47.

[2]矫苏平,勾思.现代建筑的透明性及其延展[J].装饰,2015(04):102-104.

[3]刘曼.基于现象透明性的特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作者:周赛楠 华峰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