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建筑的地域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工业建筑与自然互融
境特点是山峦起伏和醒目的红土地,气候四季如春,太阳辐射量大,那么首先在规划设计上就可以顺应地势,让工业厂房高低错落迎合周边的山体,甚至可以把传统民居群体组合理念应用在厂区的规划上,形成一种序列感、整体感,这样的厂区规划就不仅仅是纯粹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体现,而是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注重;其次为了消减大规模的工业建筑体量对周边环境的冲击,屋顶可以用绿色来呼应周边的绿色植被,墙面可以用近似于红土的颜色来呼应周边的土壤,再次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日照,将太阳能电池板应用在屋面和墙面上,节约了能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工业领域的设计带来切实的改变。有了与自然互融的理念,在厂房墙面的虚实处理上就会有创新,窗与墙的比例关系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把窗的形式放大到墙面的概念,可以用大面积的窗与压型钢板墙相互交织产生节奏感,突破以往带型窗从东头拉到西头的单调局面,同时通过类似于玻璃幕墙一样的窗把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引入到厂房内,为在厂房的人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2工业建筑与城市互动
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城市兴起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工业企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对于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城市居民的劳动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以洛阳铜加工厂工业区为例,它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包括洛阳铜加工厂办公大楼、洛阳铜加工厂中央实验室大楼、洛阳铜加工厂技术中心大楼、洛阳铜加工厂销售处大楼、34号街坊大食堂、洛阳铜加工厂医院以及一批集体宿舍楼和家属宿舍楼。整个工业区占据了长春路整整一个街区,并随着城市的发展也渐渐成为了城市的闹市区,这里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文化宫,职工不用走出工业区,就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但随着城市的扩充,多样性的融入,学校、医院、住房的社会化以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的工业区不再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而且也不会占据城市的主要中心地段,而是更多的集中在城市的工业园区内,诸如洛阳高新开发区、洛阳伊洛工业园区等。这些园区都远离城市中心,那么与城市的互动成为工业建筑规划布局的又一新的课题。与城市互动,需要整个工业园区有很好的定位,需要拉近与城市的距离,需要建立一个吸引城里人前往工业园区感受工业科技带来的创新性与新颖性的体验,譬如苏州工业园区中的金鸡湖景区、月光码头,成为了有别于苏州园林又一个使得苏州老城换发新的光彩的游览名片。除此之外,工业园中的建筑造型的新颖、建筑材质的别致,以及所体现的规划上的艺术性和人性化都会吸引城里的人们去驻足游览。
3工业建筑向地域文化回归
吴良镛先生指出:“应当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作为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条原则,这也是解决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二者获得有机统一时,建筑学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
工业建筑所处地域的特殊性除自然环境因素外,还包括人文因素,即文化背景的差异,应加以重视。例如,某新疆铝加工项目,在厂区的规划和造型的处理上能否加进伊斯兰文化的要素,能否吸收新疆传统民居“阿以旺”的文化特点,都值得去探索研究。再如某昆明铜加工厂在厂区的设计中是否可以加入很多铜文化的要素,因为云南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由此还衍生出铜文化,在当地不乏看到铜牛雕塑、铜铃、铜鼓等这些承载着深深文化要素的载体。由此可见,工业建筑倘若附加地域文化的内涵,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舶来品,而是从地域中生长出来有艺术感、有个性的文化载体。
作者:王文俊 余丽婴 单位: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