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路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背景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工程所在国的业主对环境与社会方面日趋重视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何正确对待、理解和发展环境与社会方面在工程工作中的发展,就成为了每个项目的不得不面临的课题。某公司与美国千年挑战基金签订了某非洲公路升级项目合同,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笔者作为分管环境与社会方面的负责人,深感项目上下在此方面的所经历的艰难历程,也深深体会到了,切实执行环境与社会方面对国内外项目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就具体环境与社会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效益与大家分享,为以后其他实施类似项目的工程人员提供借鉴。
二、项目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潜在风险分析
作为潜在风险,报告以项目运作的时间顺序,将环境与社会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论述,即项目动员阶段,施工阶段和撤场阶段。
(一)动员阶段该部分以图表形式,展示了项目在动员阶段,存在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的具体位置,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具体内容,产生相应影响的程度,和造成该影响的工作内容,同时评定影响危害的等级。具体确立了工程师营地位置、我方主营地位置和石料厂位置成为动员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3处施工地点。
(二)施工阶段结合项目工作内容,包括施工材料的获得和运输,如砂砾料、沙子、骨料、水和沥青等,清障、清表、土方、结构层和路面施工,以及边沟结构物等施工内容,以空间概念分成两部分,即按照在路权范围内的连续路段和路权以外的工程师营地、承包商营地和石料厂,来论述沿线环境与社会方面存在的风险。在施工阶段,具体评估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负面风险可以归纳为沿线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征地、噪音影响和粉尘影响等13类。
(三)设备人员撤场阶段在项目进入撤场阶段,主要涉及到的工程量是移除所有临时建筑,对沿线表土的复原,对沿线路权范围之外的料场进行复原,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临时建筑在移除之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风险。根据当地社会环境和项目循环利用资源的角度进行估计,很多拆卸下来的旧铁皮、沥青桶等可以送给当地人使用,彩板房、水桶、太阳能、水管等可以转移到下一个项目使用,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的垃圾产生数量。
三、减少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潜在风险的措施
以时间和空间为概念,将项目所面临的环境与社会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详细叙述后,进一步对如何减少相应风险的措施进行了论述,贯穿整个段落的主导思想是,即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有效有序地对项目存在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既能够满足业主要求,又能满足承包商力所能及的管控范围之内的管理方案,形成了一条从业主,经咨询,到承包商各方认可的管理链条,也为项目将来的实施监管提供了指导。
(一)沿线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影响的缓解措施合同范围内,保证清障和伐树工作控制在路权范围以内,并严格按照工程师指令内容工作,避免破坏不必要的植被和树木,剥离开的植被和树木需要沿着道路方向整齐呈条状堆放,以便将来恢复使用,这种做法在此后的道路两侧及边坡恢复中证实,即节省成本也在施工效率上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结合合同要求,推倒的树木需要整齐堆放,可以由当地人拾取用于烧柴做饭,进而大幅提高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沿线居民普遍表示感谢这一做法。在缓解措施当中,同时规定了检查频率,该项内容根据其工作特点,规定为每周检查一次,检查的设备和方法,则制定为目测检查,并明确了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缺陷,记录到整改措施中,及时纠正,从而达到强化管理的办法,并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做到有要求可循,有负责人监管的执行体系。
(二)合理征地要求项目科学合理计算征地要求,最大限度上使用征地范围内的施工用料,并确保通过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专职土地评估员,对所要求的征地范围进行评估,检查频率为1个月,检查方式以评估员的评估报告为基准,其他方面内容与前文中提及大致相同。
(三)噪音控制噪声污染对于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变,从6个方面讨论控制噪声污染:1.从社会关系角度,提前通知将要在下一处工作区域内的居民,告知我方的施工行为,保证沿线居民提前做到了解其居住的地方在下一时间会有施工设备在此工作,提前得到居民理解和支持,避免社会抱怨对项目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该措施的特点,要求每天检查,检查合格标准为该处工作的居民了解施工进程。2.日常维护保养设备,保证设备工况良好,避免因为设备保养不到位而造成不必要的噪音,要求每月检查一次,检查要求在持续状态下保持65分贝以下,偶尔发生的情况下不超过80分贝。3.确认沿线对噪声较为敏感的区域,比如教堂、学校、清真寺等地方,保证每周检查一次,检查要求在持续状态下保持65分贝以下,偶尔发生的情况下不超过80分贝。4.在实际可行的情况,需要保证施工设备尽量远离居民区超过250米以外,这样能够保证尽量小的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5.保证在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设备附近工作的人员佩戴耳机,以保证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听力损害。6.对施工时间段进行了规定,当然也结合了工程的实施实际情况,要求在夜间10点后到次日早6点之前,避免施工,尽量避开当地居民日常休息时间。国际观察(四)粉尘影响为了降低粉尘对环境的影响,结合不同范围内工作内容的特点和实际可操作性,主要提供的控制措施是洒水,包括施工路段、料场、石料场等容易产生粉尘的地方;涉及到施工材料运输的,如果料原干燥,需要用篷布等覆盖,以防粉尘的产生;最后,从社会关系角度考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并得到理解。要求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为了降低对沿线河流水体的污染,考虑对水体使用的必要性,合理结合工作的可操作性,项目编制的控制措施依据可控设备,制定了合理的抽水方式,抽水范围,在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的地点规定工作时间,对项目施工设备的清洗做出具体要求。具体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阐述,包括:通过真空泵,经由水管进入水体抽水;在可以操控的现场环境下,保证设备在加油时,尽量停靠在距离水体50米之外的地点;沿线河流段有施工作业的,在大雨时,需要停止工作,等到停雨后再行施工;设备清洗需要再制定地点进行,并对废水处理做出了单独要求,需要有特别的污水排放处理,结合设备清洗后的废水带有油渍的特性,项目设计并获得批复了污水处理池,通过两个污水池形成两级处理,即第一级直接接受带有油渍的污水,经由底部排水口流入下一级污水池,通过油和水比重不同的原理,达到隔离油渍和水的效果,进而满足项目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六)减少对水体消耗的措施工程施工对于水体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项目编制的环境与社会报告中对水体的使用,主要是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分别要求在使用沿线流域内水源之前,项目应取得当地水利局的用水许可,得到政府的认可;另外一方面要求项目时时保持和当地社会沟通,避免在使用水源的过程中和当地人发生冲突。为了很好的落实该要求,具体通过检查和例会的形式,由项目环境与社会经理和其他负责人参与的形式,达到有制度、有监管、有问责的办法,彻底贯彻和执行项目在这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七)减少对地形地貌的改变在确认项目可能对周边地形地貌造成的改变的评估中,空间上分为项目路权范围内的主线和路权范围之外的借弃料场,项目在前期业主设计阶段,路权范围内的主线施工已经做了充分的设计要求,高挖低填处都合理设计了坡比以达到项目道路美观的效果,而就路权范围之外的借弃料场就成为了项目的主要管理内容,具体的要求是:借弃料场内不得积水,保证干燥,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对地形地貌造成的改变;借弃料场的边坡控制,尽量平缓,最陡不能超过1:3的坡比,以保证在料场恢复和植被生长后,最终与原地形地貌浑然一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在检查和记录,以及负责人方面也保持同样监管理念。
(八)减少对风景的破坏与地形地貌的改变不同的是,地形地貌的该表主要控制完成项目后的控制,而风景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即在施工的石料场和道路中间设立植被区,以隔离道路和料场,形成一个较大的隔离区后,保证视觉上对沿线通过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冲击,并且在恢复石料场后,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又制定了后续的相关具体要求,比如保证石料场具备后续的开采平台等条件。
(九)减少垃圾污染关于垃圾污染,项目针对沿线营地产生的垃圾制定了切实的处理办法,要求部分不适用于填埋的垃圾需要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公司来处理,同时要求保留所有由当地公司处理的垃圾的记录,并官方留底;要求充分回收利用可再生垃圾,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项目部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包括项目废旧轮胎、钢板、木板等下脚料、沥青桶等都制定了严格的回收制度;严格约束和规定了可以掩埋的垃圾,保证在项目运转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十)沿线污水排放管理要求营地建设规划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同时要求修建的化粪池系统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和监管,保证避免溢流现象的发生,同时严格要求化粪池内支撑结构充分,避免坍塌;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要求现场为工人提供移动厕所。
(十一)减少表土剥离造成的影响对项目所有需要进行表土剥离的范围进行严格监管,要求所有清表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表土厚度做出清晰定义,明确了50-100mm厚度内富含各种植被种子,同时对剥离后的表土沿着公路两侧呈条状存放,以便工程完成后直接覆盖恢复使用,在成本控制精打细算的同时,也保证了原来表土恢复后,避免了植被的大幅波动,保障了植被环境的本土化。另外,在条状堆放的同时,限制了堆放高度不超过1.5米,务必保证表土不被水浸泡,保持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畅通,以避免因为雨水冲刷造成的表土流失。
(十二)减少土壤流失的影响项目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图纸要求,科学计算出所需要借、弃的土方量,并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合理利用借弃料场与沿线土方施工之间的土方平衡调动,保证借弃料场内排水畅通,并要求沿线施工过程中的土排水沟内设立小的挡水坝(checkdam),用来阻止上游雨水冲刷所携带的泥土,经过项目实践发现,这一办法贯穿整个项目,即在成本上达到了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满足了美国千年基金在控制土壤流失方面的苛刻要求。同时,要求在高坡段种植香根草,以保护雨水对路基两侧高坡段的冲刷,作为实践过程发现,香根草在路基保护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保护作用,也为项目施工投入合理化做出了贡献。
(十三)减少振动造成的影响道路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地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项目规范了具体造成振动的施工范围,主要分为道路沿线两侧环境的振动干扰,另外一方面在碎石场爆破时候造成的振动。对于施工路线要求,道路保留区范围内民房进行监控,在施工前后,要求留有民房的对比照片,在预防对周边民房造成损坏的同时,也留有证据,在遇到当地人索赔的情况,能做到有据可循,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麻烦;另外,针对碎石场,爆破点要求1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有民房,同时石料场开场方案必须制定周密详实的开采计划,其中涉及到爆破、开采、筹划等内容。
四、对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检查落实
前文论述了项目所面临的13个潜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后,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管理控制阶段,也是贯穿这个项目始末的最重要阶段。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控制,需要一套完整周密的监管制度来执行,所以项目在对环境与社会管理方面制定了周详和实际可行的检查制度。
(一)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即是针对所有环境与社会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根据时间频率划分为每天检查、每周检查和每月检查3种形式。每天检查,目的在于检查确认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及时改正,比如扬尘、维修机械、及时更改不正确的清表工作等。出现的任何环境问题都必须要妥善记录在每天检查的表格里,同时规定了对现场进行每天检查的人员,包括项目工程师和咨询方面环境与社会人员。每周检查,目的在于管理和确认每年检查出来的环境问题,并确认这些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完毕。在检查期间考虑到的各个方面包括:天气条件(目前的和可预测的);工作区域和敏感区域,比如人群居住地附近;周边控制,比如堤岸、截水沟、水道、分流道路等的维护;高效执行预防和减缓措施;观察有喷溅现象并采取清洁措施;化学物品存放区;现场清洁,比如垃圾和材料。每月检查,目的在于检查所有环境问题并及时整改到达到满意的程度。主要的环境问题需要记录在每月检查的表格中,统一由环境与社会官员保管。保证针对项目制定的环境与社会报告内容按照预期的方向执行。
(二)整改措施环境与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列入到尚未履行的统计当中,并需要及时整改,而所有整改的措施和执行情况需要和工程师保持紧密沟通,以保证最终完全满足所指定的环境与社会规范要求。从反应对规范要求内容的及时整改效果,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也作为衡量环境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标准。
(三)防护措施在项目运作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侥幸脱险类事故,需要从中总结教训,并做好预防工作,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需要做好改进工作的统计,负责人应该由项目环境与社会官员完成。改进工作统计的目的在于针对具体侥幸脱险事故,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方案,完成整理的改进工作统计后,需要呈报给环境与社会经理,并获得咨询工程师的批复。经过批复后的方案,需要在管理会议上向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传达。
(四)会议除了日常的检查之外,项目环境与社会方案还制定了会议制度,要求每月召开环境执行会议,讨论针对环境与社会方面规范的执行情况。妥善记录好会议纪要,并交由环境与社会经理保管,用以负责管理减缓措施的高效执行。会议的目的在于回顾环境措施、环境成功情况、尚未履行的整改情况,进而在将来执行更加完备的环境要求。
(五)环境与社会计划回顾环境与社会经理需要每隔6个月对项目环境与社会管理计划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现行的计划进行及时整改。如果现场有任何重大事件类发生,该时间间隔可以随时调整,以应变现场发生的特殊情况。该改动将提交给咨询工程师供其批复。
五、总结
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无不与严格执行环境与社会规定的各项内容息息相关。特别强调的是管理层对项目全方面的把控,环境与社会细节方面的管理,提高广大职工对相关内容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每一项内容尤为重要,同时积极积累相关文字和影像方面的记录资料,认真配合投资方、业主方和咨询方每一次的现场检查工作。
作者:李延勋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