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培养方式范文

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培养方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培养方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培养方式

【摘要】

为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提出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方案。该方案首先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产学研联合培养政策;同时,善于求解多方利益趋向的共同点,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建立评估标准。该方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实现了零距离上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关键词】

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思路;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术型人才,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技师等应用型人才[1]。因此,确立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进固有的学术型人才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也成为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社会各界反应出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如下[2]-[5]:1、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技能无法达到企业招聘岗位的要求,就业率下降,而企业却又无法招到满意的人才,面临用人荒的窘境。2、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达不到产业界发展的标准;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尚可,但项目实践能力有待提高。3、目前,尚无完整详细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毋庸置疑,以上问题已客观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对目前的工程教育发展影响之深远,已到急需改善的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以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中不仅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应用型工程师”,为己任,围绕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等问题进行有益研究。

3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方法研讨

3.1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政策高校是一个国家完整的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遵守国家教育纲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运作,不断从社会上获得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需求有关的各类不同信息。因此,高校与国家和各产业界是密不可分的,其职能必须满足国家需求、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客观需要。为此,高校应理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形成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坚持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打造理论、实践、综合素质拓展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和校际合作,推进多元化、多样化合作教育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6][7]。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制订强有力的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重视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

3.2善于求解多方利益趋向的共同点,校企合作共同论证,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1、加强对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研究,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当代社会对工程师职业素养的要求,现代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注重通过实践教学和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能力,工程技术教育内容占主要比重,但同时应该有适当的多元化的等非技术教育内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9]。可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际合作教育”计划,强化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及国际大学的合作,实现学校与产业界的资源共享、全面参与、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创业创新”教育计划把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全面贯穿于高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尤其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教育实施创业创新教育。2、采用2+1+1模式,在产业基地办学,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产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采取“2+1+1”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人才培养三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面向产业的专业教育+面向企业的职业教育”。“2+1+1”模式是指前两年侧重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学习,后两年侧重工程实践教育,侧重点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2+1+1”的后两年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完全根据产业需要,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工程实践项目中,采取“做-问-学”往复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环境为产业园中的大学,工程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程。通过对在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中影响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诸方面因素的研究,实践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方案,探索一种有效的新型的“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另一方面保证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其共同目的都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3、构建三大课程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源于企业实际案例为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术水平提必须和产业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可根据企业的研发工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学科综合性和先进性,整合理论课程结构,构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10],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全面而广泛的选修课,增加实践实习课程,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制定系统能力培养体系可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充分整合,完成多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4、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教育有机结合,注重个性化培养,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为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的毕业生需求,高校可将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考证考级课程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力求通过专业化的本科教育培养职业化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发展柔性需求有机结合,鼓励学生选修多门课程,加强综合素质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校级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实践活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又给予专业的指导。

3.3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1、方案应突出实践教学,体现“能力为本”的思想强调“能力为本”,即在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数占该专业课内总学分的20%-35%。2、改革实践教学,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保证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能落到实处,高校应改革实践教学,坚持将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相结合,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企业联手打造学生高水平的计算机项目开发、设计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社会实际,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3、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实习实训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高校可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支持,开展深度政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一批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将部分成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集“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用合作发展与教育基地。同时应重视校外实习实训过程监控,对各个工作环节做出明确要求。在实习开始前,制定实习计划、实纲、实习手册和实习管理方法,专人负责联系和安排;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实习结束之后,提交完整的实习材料,含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此外,高校定期与校外实习基地联系,注意加强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组织和管理,做到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内容丰富,实习经费充足,实习效果良好。

3.4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强化学院“自我造血”功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想培养满足产业界对人才需求,各大高校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达到企业工程师的标准,成为学生面前当代工程师的榜样。因此,高校可充分挖掘现有的科技与人力资源,推动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与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使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第一线的项目管理实施中;鼓励教师参与海外交流项目,积极引进先进的师资培养方法。同时,为促进教师积极开展应用科技研发,对教师在实验室中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便利条件。将已开展的企业横线课题内容,根据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教学目标要求裁剪成为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进行实际操练。提高其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凝聚和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3.5明确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建立评估标准。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应培养现代创新型工程师,可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配备专职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面向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与此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有效地评估标准和工程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从体制和法规上来可保证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教育的办学方向。

4结语

经过多年的系统建设,金陵科技学院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将教学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多年来,我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学校各大专业中名列前茅,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核心骨干,受到用人单位户“适用,实用,好用”的好评。高校与产业界联合的新模式,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了新的有益补充。事实证明,夯实学科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接受企业工程技术训练,充分参与科研项目开发的产学研用结合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业界的各项用人标准,满足社会对高层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芳.发挥特色优势培养创新型行业领军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02:12-14

[2]翁史烈,工程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7-9

[3]戴玉纯,地方工科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86-88

[4]陈宝明,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理论研究,2009.11:42-45

[5]周小理,姜超,马忠才等“,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1-73

[6]韩立强,张鸣放,黄金林,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定位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4-35

[7]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王杰,潘海生,孙克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1:18-23

[8]柳海民,史宁中,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02:15-16

[9]孔建益,陈奎生,创新产学合作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5-46

[10]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13-18

作者:田祥宏 刘钰 马媛媛 何健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