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程硕士培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行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一份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63%的人认为实践课程缺乏,88%的人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遇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校企联合方面:首先实践企业数量不足,没有足够多的企业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实践企业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虽然对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十分渴求,但却缺乏人才培养的动力和实力;再次企业对专业实践的学生培养过程简单,形式单一,双方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将合作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对学员选拔、教学与实践活动、论文考核等环节缺乏客观的考核评价制度及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出现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导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满足与企业生产实践的需求,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学生深入技术研发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培养的效果,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多方质疑,从而影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与发展,也导致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评价偏低。
针对目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均作出了一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表1是目前比较三种主要培养模式的特征表。结合上述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探索一种兼顾其优点,改进其缺点的培养模式——校地合作培养的模式。校地合作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在地方设立教学基地,依据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情况设置专业和制定培养计划,由高校研究生院负责统一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推进企业协同,并提供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该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2.1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人才资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各地各级政府都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来抓。因此,地方政府是高校和企业有效地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推动力,负有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行政功能和作用。为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境差,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动力和实力等诸多问题,政府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共建教学基地,利用企业搭建工程硕士实践平台,并对高校和企业在财政资金和设施配套予以保障和政策优惠;在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其协调、促进职能,确保高校、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培养定位等方面矛盾的顺利化解,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的共赢发展局面。
2.2以产业需求为方向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产业均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企业必须加强核心基础和技术团队建设,才能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新时代对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产业结构对人才有着不同要的求。同时,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下,产业急需一批能够站在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前瞻产业发展趋势及掌握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依托校地合作教学基地,实施校地合作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校地合作教学基地地处地方,全面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制定适合产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产业创新型人才。
2.3以高校基础为支撑
校地合作教学基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接受培养过程中充分接触区域产业工程技术前沿,侧重应用技术技能培养,但是同时也容易造成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面较窄等问题。企业技术研发过程时间短、压力大,企业导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容易造成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入角色困难等问题。因此,在培养计划制定时,要充分利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课程设置上既关注专业技术深度,又注意知识面的普及,最主要能将工程实际需要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针对性授课,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内部有充分的资源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配备一批学术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和较为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及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定期安排基地学生到学校本部学习交流,充分感受学校本部的思想文化和学术氛围,并将学校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图书馆等设备、信息资源对基地学生开放。
2.4以基地合作为载体
地方企业作为应用技术和市场的前沿、高校作为理论研究的先驱和人才集聚高地,双方的合作可以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从而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校地教学基地作为校地合作的桥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推动建立以地方产业需求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实践技能的快速提升和工程化经验的积累,将各方教育资源利用到极致。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3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后,南京理工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常熟市政府、国家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在地方设立了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熟分院,开办了“中德联合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该班依据地方装备制造、化工、电子芯片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情况,设立了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专业。利用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优势,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视野;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势,调动地方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该班通过最新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区域内重点企业一年时间的项目参与和国外知名企业的短期实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符合区域战略发展的高端人才需求。目前,该班已经累计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校地合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中: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具有该领域办学特色的高校,合作建立地方教学基地,结合地方产业技术人才需求计划,与学校统一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实现订单式培养;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配备一批学术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导师,通过与企业搭建的实践平台,确保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和政府要充分利用地方教学基地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确保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作者:朱长林戚湧梁纬冯锋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