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建工程硕士应用性课程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课程是进行一切教学工作的依据,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工程硕士是培养能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才,理论学习上强调实用性,培养方向上强调开展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必要的管理能力。上述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获得,其核心是课程设置改革。改革要突出应用性,既要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质量,又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
一、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及必修环节。各培养院校以该“指导意见”为纲,设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基础模块和复合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包含学位课和必修课,此类课程强调基础知识,体现专业基础特点,强化本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复合模块由选修课构成,本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来设置,以满足来自于不同职业岗位的学生需求。在工程硕士培养实践过程中,各培养院校构建出了特征比较鲜明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①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现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专门化;②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在设置上体现出二级学科的要求和特色,而专业选修课基本上跨二级学科为基础来确定。③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学科前沿、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管理、科技情报获取与分析、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培训;④课程体系相对稳定,具有较明显的版块组合特征;上述特征显示,当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指向性明晰,旨在培养学生在本学科和相关的工程领域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面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工、管交叉等工程领域的“应变”能力及“转向”所需的知识以及更新能力.
二、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应结合其专业学位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突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强调学科逻辑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使学员不仅在知识学习与更新、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这在课程设置中应加以充分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或照搬全日制工学硕士以传授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全日制工学硕士的浓缩与翻版,重视体系化的知识,重研究轻实践,课程实践内容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内容过专过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工程硕士按“工程领域”培养,我们可以理解为按“工程类”或“学科群”培养。由于“领域”的学科性特点和适应性特点,“领域”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可变性。领域比专业要宽一些,按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又不仅是设计生产一类产品,而且要学习这类产品生产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之具有学位条例规定的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出知识宽厚和交叉的特色。但当前工程硕士课程安排往往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决定课程的取舍和安排顺序,“因人设课”现象较为普遍;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潜能为根本出发点。而且,现有课程结构讲究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内容重复多,灵活性差,缺乏针对性,严重背离了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三、思考与建议
工程硕士培养应注重使工程硕士掌握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注意拓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并结合工程特点、企业要求和工程领域,构建合理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原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按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仔细研读这段话,可推论出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本着下列原则。①宽广性。在课程设置上,本着宽口径、实用性的原则设置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要求其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能有效地反映当代工程技术的发展。②特色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课程设置应突出创新,不仅应有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还应充分体现工程领域特色和个性。③前沿性。课程反映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又反映发展前景和研究动向,课程设置要考虑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帮助工程硕士研究生能独立跟踪新技术的发展。④灵活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本着多样性、灵活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学员自身的能力、素质、基础和兴趣以及工程的客观需要,因人而异。⑤针对性。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可针对不同的企业特点及要求来进行设置,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对人才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切实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
(二)关于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改革的对策建议
1.理论课程与工程应用型课程并重工程硕士教育应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应用技术为主要专业内容,以工程应用为主要服务目标,要求工程硕士生既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工程素质,工程技能,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必须区别于工学硕士,不仅要打好理论基础,而且要加强工程应用方面的理论学习。为了使工程硕士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际,在课程设置上应侧重于方法应用以及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和应用等。“工程硕士教育虽然不是偏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要求,但是应该保证硕士层次必需的理论知识传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从工矿企业调研表明,在新产品的研制中,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理论基础不够导致掌握应用新技术很困难,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做后盾,但又要避免过分偏重理论教学的倾向,需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安排理论学习。同时要改革传统的工学硕士课程模式,改变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在学习中,重视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引导学科交叉现代工程是多方面工程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个领域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并且不同客观环境对工程建设要求不同,这就使得工程硕士生需要学习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沟通协作手段,协调、组织开展工作,不仅需掌握本领域知识,还需在熟悉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涉猎跨工程领域、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人文社科、法律法规等交叉学科知识,才能在工程应用中有研究创新。而对于工程硕士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领域前沿类和交叉学科类课程起着主要支撑作用。因此,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科交叉,采用宽口径、复合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该工程领域所涉及的若干个二级学科群所共有的内容来设置课程,同时又应突破所覆盖二级学科的界限,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时开设一些学科交叉类课程,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综合的特点,按工程领域覆盖面较宽的要求,以求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