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卓越工程师探讨(3篇)范文

卓越工程师探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卓越工程师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卓越工程师探讨(3篇)

第一篇: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优化的研究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中的作用是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基于BIM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为信息化技术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BIM;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的一项长远教育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明确“卓越土木工程师”

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建设行业人才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除了需要大量科技精英人才外,更急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职业能力强、直接服务于工程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卓越土木工程师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扎实的基础知识及某一专门化的方向技能。卓越土木工程师首先应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应该能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较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论、基础技术理论以及专业知识,又具有从事某一专门化方向工作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技能方面有较突出的特点,既能体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又能与职业教育完美结合,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2.突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卓越土木工程师不仅善于发现项目现有和潜在的问题,而且具有较强的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以理论见长,而是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征。

3.突出的职业适应性。卓越土木工程师应有准确的服务市场定位,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现代企业分工精细化,对能够胜任工作的任务要求高,再加上培训时间紧缩,需要大量能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鉴于此,对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革新探索迫在眉睫。

二、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当前在应用型土木工程学生培养方案中理论学时近2500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近40周,即总学时中有近40%的时间是在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但是从目前建筑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纵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有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预算课程设计等,各门课程设计均单独命题,课程设计之间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人数多,难以保证实习场地。近年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联系实习场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项目。基于实习现场的安全问题,许多建设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因此能联系到与原定教学计划内容一致的工地更是难上加难。多数学生只是象征性的到工地看看图纸,了解一下工程概况而已。

3.工程施工周期长,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土木工程具有分散、唯一、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而由于本科生的教学时数的限制,学生的认识实习一般为2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般为3—4周,相对于工程施工工期来说,时间较少。在短暂的现场实习期内,学生无法接触一个项目从图纸到成品的完整过程。

4.指导教师缺乏施工现场经验。现在高校教师基本为博士毕业,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不具备现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上联系实习项目的实际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可能直接对其他同学的实习报告稍作修改,或者从网上抄袭,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BIM技术的引进

目前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从2D-CAD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应用的变革。所谓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提供其建筑、结构、施工、造价、采购信息、能耗等建筑信息库,在计算机中可以模拟建立一座虚拟建筑的信息化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这项技术的应用趋于广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化建设战略,在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试点:美国的总务管理局、陆军工程兵、国家科学建筑研究院分别就BIM技术发展路线图、标准化工作出台了相应政策;英国明确至2016年,所有政府建设文件均以信息化进行管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就BIM技术在项目中的试点应用制定了发展路线规划。

四、基于BIM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优化的研究

土木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包含设计、施工、造价、运行等方方面面。土木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将BIM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甚至可能取代现有的教学模式。

1.在课程设置中适时引入BIM知识,在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中引进BIM建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后续课程中不断引入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和提高学生的软件熟练程度。

2.BIM涵盖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能够使不同阶段的信息高度统一,因此可以根据土木工程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设计内容,从建筑设计开始,逐步深入进行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工程造价的研究,使学生在各个课程设计阶段不断深化各个知识点的连接,形成整体的设计概念,为毕业设计打好接触。

3.在BIM虚拟仿真技术下,结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数多,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多建筑项目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而学校自己搭建实训场地成本高,实训内容有限,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体验建筑生命周期,低成本、零消耗、零风险,解决建筑生命周期长,实习场地、时间有限的问题,通过BIM虚拟建造,模拟施工全过程,体验建造、管理的各个环节。BIM技术与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也是贯彻国家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更好的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克伟,夏珊,陈东,刘运林.基于BIM技术平台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6):133-136.

[2]王芳,张志强.融合BIM技术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化与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55-157.

[3]李楠,贾宏俊.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161-162.

[4]马良栋,张吉礼,梁若冰,王宝民.建设BIM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50-154.

[5]克里斯托弗•帕韦尔科,阿兰•D•切西.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BIM课程[J].建筑创作,2012,18(12):20-29.

作者:许伟;许峰;贾连光;郝微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第二篇:制造工程师的数控编程研究

摘要:以吊钩模型为例,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对其进行自动编程加工,主要包括三维实体造型、吊钩模型粗加工轨迹生成、五轴参数线精加工轨迹生成及后置处理等过程。结果表明,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进行零件的实体造型和数控自动编程加工,可以加快编程速度,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及效率。

关键词:CAXA制造工程师;数控;自动编程

1引言

数控自动编程是指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程人员只需根据零件图样的要求,使用数控语言,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数值计算及后置处理,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对轮廓形状构成比较复杂,尤其是空间复杂曲面的零件,数值计算相当繁琐且容易出错,很难校对,往往都采用自动编程。CAXA 制造工程师具有实体曲面造型、模具设计、2~5轴数控铣削编程加工和丰富的数据接口等功能。因此,在目前国产的CAD/CAM软件中,CAXA制造工程师应用的比较广泛。

2基于CAXA制造工程师自动编程的步骤

采用CAXA制造工程师进行自动编程,其步骤主要包括[1]:(1)根据零件图,对工件进行实体造型;(2)数控加工方案设计;(3)根据零件加工要求,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加工方法和加工参数;(4)轨迹生成和仿真加工;(5)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

3典型零件

CAXA制造工程师的自动编程下面以吊钩模型为例阐述基于CAXA制造工程师数控自动编程的过程[2]:3.1吊钩模型实体造型CAXA制造工程师进行数控加工和仿真之前,必须要有实体造型,可以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网格曲面造型以及闭合曲面填充等绘制出吊钩的三维模型。

3.2吊钩模型的工艺分析

零件三维建模后,在加工前要结合毛坯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方法。由于该模型零件存在曲面造型,而且需要去除大量材料,所以选择使用等高线粗加工方法生成粗加工轨迹,出去大部分余量。然后使用五轴参数精加工方法生成吊钩主曲面加工轨迹[3]。

3.3吊钩模型粗加工轨迹生成

选择等高线粗加工,设置加工参数,在计算毛坯时,选用全局毛坯。刀具选择直径为16的立铣刀,刀杆长为100,刃长为60,切削用量参数根据工艺分析结果设置,其余参数默认,单击确定后,然后框选所有的曲面,单击鼠标右键确认,经过计算后得到等高线粗加工轨迹如图2所示。

3.4吊钩的五轴参数线精加工轨迹生成

刀具直径为20的球头铣刀,刀杆长为120,刃长为60,切削用量参数根据工艺分析结果设置。单击确定后,选择加工曲面为主曲面,刀向向上,单击吊钩顶部为进刀点,加工方向为吊钩纵向,选择刀轴控制曲线为吊钩轮廓线的等距线,距离为720,等距方向为Z方向。

3.5后置处理

点取“加工”—“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 [4]。选择相应数控系统,将要生成的后置代码文件名的扩展名.cut改为.txt,可便于使用记事本查看和修改最后生成的NC程序,最后生成代码。

4结语

本文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以吊钩模型为例,对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参数设定、刀具轨迹生成、程序后置处理等。事实证明,采用自动编程解决了手工编程耗时间,复杂零件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明珠.CAXA制造工程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4(01):72-73.

[2]关雄飞.CAXA制造工程师2013r2使实用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周树银.CAXA制造工程师实例教程(第2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纪红兵.CAXA制造工程师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8):14.

作者:杨喆;金中波;龙飞林;陈泽鹏;李青橙;肖华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摘要:以软件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入产业调查研究,明确了软件产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与内涵,以工程教育CDIO理念为导引,优化卓越计划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制定卓越工程师软件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在课程学习领域,构建阶梯平台式课程体系结构,进行软件课程系统融合,完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在实践领域,构建了分阶段、分层次、渐次递进的多环节多元化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扎实有效校企联合培养,打造以理论密切结合工程实践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CDIO;软件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策略

0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植入传统产业,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据统计,2013~2016年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位于各行业之首。高校必须迅速调整战略,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融入行业企业建设,提高适应与支撑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应用能力,是紧迫且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培养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广州,具有区域性、应用性显著特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行业背景与学科优势,更易于与行业企业直接对接,应加大卓越计划改革力度,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培养目标

CDIO是2001年由全球4所知名工程大学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型,分别表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与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不仅继承与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理念,更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标准。截至2017年,已有近百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取得了良好效果。CDIO培养大纲将软件工程毕业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卓越计划软件应用能力具体定义为:掌握软件开发技术,懂得如何实施一个软件项目并对之进行管理。学生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工程化教学、职业素质、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核心任务;在新培养体系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软件专业基本知识与方法,还要在遵循IT业界标准基础上,培养项目管理、工程实施、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CDIO模式下软件核心能力分解为项目构思阶段软件基础能力、项目设计阶段软件工程软件管理能力、项目实现阶段软件系统与应用能力、项目运行阶段软件工具能力,如图1所示。

2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大学并广泛听取行业、企业意见后,学校调整了软件课程体系与内容,与行业接轨,进行课程内容筛选与次序调整,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调应用,注重基础知识、技术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着力增加新型技术如移动应用开发、网络开发、智能计算等内容,取消适用性不强与内容重复课程,加大工程实践比重,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相协调,突出实践训练与能力培养。同时,将责任意识与工程道德理念培养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课程内容与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融合“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思想的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软件专业课程设置3大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由数学物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程序开发、软件测试、算法设计与分析、图像处理、软件项目管理、移动应用开发、智能技术等,根据技术发展情况,涵盖软件硬件开发工具、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团队合作及沟通技巧等扩展内容;综合实践平台由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与创新培训等组成。各门课程实验分为课内实验与课外作业实验,在难度上以基础、综合与设计3个层次实施实验教学。

3教学改革

3.1课程融合设计思路:能力培养,行动导向,工作任务长期以来课程方案结构特点是:每门课程代表了一个学科分支,强调内容完整性、知识系统性,理论性强,但与实践较为分离。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校学习兴趣不高,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工作,还需要继续参加培训。学校从能力培养出发,结合就业岗位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方案进行大幅调整,超越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学校医工学院卓越计划为例,实行“3+1”模式:学生在前3年完成专业知识学习与基本能力训练,后1年参加大量实践课程,并进入技术企业进行实习。新课程方案是对学科体系下课程方案的解构,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下的重构,包括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并且创新性地纳入了与工作过程相关具体经验知识与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几年实践显示,这种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初见成效,帮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了软件综合运用能力。

3.2课程融合基础:阶梯平台,“教-学-做”递进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依据面向领域的课程体系反向推导流程,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搭建3个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方案阶梯平台:知识基础平台、综合能力与素质平台、创新应用平台。第1~4学期开设基础知识与技术平台课程,以软件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同时适当培养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第5~6学期课程以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中心,第7~8学期采用大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采用“教-学-做”递进式提升模式。在知识结构上,由浅入深、由概括到深化、由简单到繁杂;在能力培养上,由基本能力提高到综合能力,发展到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上,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内涵上,删减过时内容,增加新的流行技术及工具框架。在外延上,建设软件实验室,为教学、实验、项目开发提供综合性应用环境。增大实验比例,基础知识与技术平台类课程实验学时比例不少于40%,综合能力与素质平台类课程实验学时比例不少于60%,软件从业能力与应用能力平台类课程实验学时比例不少于80%。实验教学中,鼓励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并开展实验,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点提示关键点、易错点,帮助学生发现设计与操作中的问题,让他们去反思、重构、完善后对实验进行总结。既通过压力推动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又增加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锻炼了学生实战技能,提高了教师组织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

3.3课程融合精髓:知识糅合,技能综合,融会贯通过去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一门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继课程中,很多学生对前面课程几乎都忘记了,更不用说灵活应用。因此,学校不仅在同一门课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在不同课程中对于内容加以有机融合,思想引导方法,方法指导实践,实践练就技能,真正地让知识转化为技能。经过2年探索,学校目前进行了下列课程的融合讲授。(1)把具体程序语言(C\C++.NET\JAVA)与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相融合。以程序设计为中心,数据结构是基础,算法是提高。例如,讲到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与构造类型时,联系数据结构多种数据类型;讲查找与排序时,介绍一些经典且效率高的算法;讲递归函数调用时,讲解数据结构递归调用时栈的变化过程。学生在掌握了语言工具后,借助指导方法,就可以编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代码。(2)把具体语言与数据库融合。例如,讲解文件操作时,将C语言中用到的文件与数据库中数据文件作比较,再联系结构体成员与数据库中字段、记录。(3)把具体语言与网络课程融合。例如,使用C语言可以开发C/S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程序,使用JSP开发B/S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程序,使用HTML开发前端界面等。(4)把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操作系统融合。例如,讲解变量运用时,结合操作系统内存结构讲解内存存储模式。讲解线性动态存储时,结合操作系统内存中堆与栈使用的知识。讲解时树形结构时,结合操作系统文件目录组织与文件处理。(5)把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融合。例如,讲解树形结构时,结合数据库文件组织与存储结构。讲解关系时,将常见3种记录组织方式(堆文件、顺序文件及散列文件)与相应数据结构联系起来,再将几种数据库检索方式(顺序查找、二分查找、B-树查找等)与数据结构中查找算法联系起来。(6)把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融合。软件开发中基础与重要环节是编码,但完成一个软件不仅仅是写代码,更是一个运用模型与模式方法的综合开发过程与工作流程,与程序语言、算法设计等课程关联,让学生既学习了软件工程理论,又运用了编程技术,掌握实际项目开发管理过程。

4实践模式

4.1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市场对IT人才软件能力需求及定向培养目标,构建了分阶段、分层次、渐次递进的多环节多元化实践课程体系。前3年各门课程建立课内实验与课外作业实验2个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与递增性,保证了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实践技能脚踏实地、逐步提高。第4年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了以校企合作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实施了“校内实训+校外企业实习”的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含基础实训、技能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在项目实训中,教师提供若干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组队完成项目。这个过程充满了辛苦摸索,但能够得到迅速提升:学生们互相熟悉对方,根据个人分析能力、代码能力、沟通能力、文档能力进行分工,独立搭建软件环境,选择软件框架,进行代码编写与测试,系统部署与调试等。在实训周期内,实验室每天16h开放,学生有充足时间投入到实验中。在作品交流阶段,每个小组需要报告进度、展示产品,解答听众置疑,展开讨论辩论,不但使学生迅速交流了思想,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盲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同时发现学生创新点。教师除了担任评分者角色外,更重要的是扮演客户,不时地提出需求变更或指出项目不足,制造一些“麻烦”,让学生体验软件开发实际难度。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去探索去创造,进而提高学习效能,并建立优良工程师价值观。

4.2实施IBT(IndustryBasedTrainingorTeaching)工学交替培养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基于产业需求定制培养IBT,通过课程与学分替代等方式开设企业定制课程,运用企业定制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共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机制。学生通过实践课程提升技能,根据能力与兴趣选择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外派实践,企业实践实习时间则根据企业需求与学校安排而定。由客户代表、用人企业与学院三方建立一整套评价机制,保证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培训效率与学习热情。学校通过与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了信息技术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医学信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实践环境。目前与华南资讯技术公司、新开元技术公司、金蝶医疗软件公司等省内知名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了9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践基地的学习,初步接触企业技术岗位模拟环境,为企业实习与上岗开发打下基础。企业承接的实践教学包括:辅助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指导、岗位实习、就业实习与学生岗位就业等。部分专职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通过这样的合作,初步形成了集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使得实践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近3年来,进入企业实习学生达600多人次。学生普遍感到在技术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总体表现也得到了多家实习单位与用人单位的肯定。

5结语

本项目在卓越计划指引下,以软件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程教育CDIO理念为导引,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加强卓越计划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环境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融入卓越工程师应用能力思想,制定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方案与模式:一方面在学习领域进行软件课程系统融合,形成新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实践领域通过扎实有效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实践环节,打造以理论密切结合工程实践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以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洪晓波.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构成及培养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43-46.

[2]黄纬,屠立忠,徐金宝,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1(4):207-208.

[3]陆坤,李凤岐,杨南海,等.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班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3):162-164.

[4]施晓蓉,曾永卫,彭晓.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案例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21-24.

[5]张永强,张墨华.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5,13(12):81-84.

作者:杨谊;喻德旷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