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偏远地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范文

偏远地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偏远地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偏远地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摘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该计划可以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搞好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文章应用美国CDIO教育理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摸索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地处偏远的综合性大学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偏远地区;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能够培养出顶尖的科技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培养出科技类的精英,我国对部分高校实行“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不多,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提出了CDIO教育理念,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尚需提高。笔者结合我国工科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和分析了如何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机械类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出一大批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对我国实施机械类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导致目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缺乏鲜明的特色,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没有新意,始终都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对上课很少积极性,直到毕业以后才发现没有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来工作。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真正做到培养高等人才的目的,试问如果不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话,如何实现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做实做精,尤其是工科类人才的培养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国高校某些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要搞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如能借鉴国外的CDIO教育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少走弯路。尤其是对于地处偏远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要想培养出卓越人才,更应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成立于2011年9月,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我校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属办学较早、重视程度较高、师资队伍较完善的一所高校。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

人才培养好比培植花草,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光靠学校这块土壤来培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作为肥料去滋养。形成学生、学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跳出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主线去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搭建起一个社会需求—校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性合作模块。具体方法如下:

1.实行“3+1”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本科培养阶段,前三年在校内学习,最后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进行技能培训。这样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环境,将以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校企联合交互式培养,让学生的企业实习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毫无意义的参观,而是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切身去与导师交流、探讨、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古以来“看花容易绣花难”,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一味地理论传授学生只能掌握皮毛,无法深入。通过跟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加到一些实际项目当中,带动学生去自主学习,从最初的项目方案确定到后期的各个环节如能全程参与的话,学生经过几轮这样的训练,理论知识得到实际验证,会完全摆脱“纸上谈兵”的现状,并能同时收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效果。

3.开展“对口式”人才培养。对于课程设置这一部分,积极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当中,把培养计划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尽量实现“对口式”人才培养,对于未来的学生就业以及社会需求都会起到“双赢”的效果。

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未来高校培养模式的一个必然趋势,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大学生要有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训练,这是好的开始,但要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也是一个难题。各个院校要量身打造,量力而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各个专业方向之间的学习交流,有目的性地去培养学生。1.创新人才的培养意味着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摆脱循规蹈矩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授课方式,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课程设置上实践环节围绕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规划,课堂授课中应引入具体工程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和实际应用案例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在“3+1”模式中,前三年的理论学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打破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应以案例教学、实际项目为前提,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具有一流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企业中的工程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正是我们高校教师所缺乏的部分,如果老师都不知道理论知识外的实践是如何进行的,又如何能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呢?在CDIO教育模式中指出必须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与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前进。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在任课教师选用方面要根据具体课程设置来定,聘用一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如有实际困难的话,可以提前把年轻教师指派到相应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给学生上课。这方面要落实的话,也需要地方企业与院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方能完成。

2.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任课教师,在工作量报酬方面应是普通任课教师的双倍,因为他们在职称评聘和核等方面,除了普通教师满足的条件之外,还加入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不只是和理论研究,更侧重于横向工程项目、专利申请和技术服务等,最好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3.对于卓越班的学生实行“双向导师”制,这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学校内有任课教师为学生规划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同时企业的工程师可以适当到学校进行讲学和指导,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同时,又能双剑合并、有机配合。

四、结束语

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弊端,如何能结合具体办学环境等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迫在眉睫。偏远地区的高校,虽然办学环境是影响我们发展的实际问题,但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全方位地开展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吸纳国外优秀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地方院校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专项项目JYLA2013-16,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专项培育项目JYZL2015-09)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美]克劳雷,顾佩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于福莹,等.CDIO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4]王责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3):91-93

[5]汪木兰,周明虎,李建.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5~19

[6]肖义平.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05-206

[7]曲明哲,解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35-137

[8]彭易菲.CDIO教育理念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现代教育,2011(2):143-144

[9]姚双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学生学业管理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8):225-226

作者:史立秋 于峰 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黑龙江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