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程师培养技术保障机制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在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正式提出的,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工程师的质量。对此,各个大专要努力响应该计划的号召,无论在相关工程师专业的设置上,还是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都需要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的高效的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并且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最终造就出一大批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该文将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技术方面的保障机制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旨在为大专类的院校在工程师的培养上指明方向。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技术;保障机制;探讨
卓越的工程师,即无论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是在高超的实践技能上都是达到很高水准的一类型工程人才,同时在他们身上还具备着很强的创新能力,并且对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大专院校来说,要充分地意识到自身在工程人才培养上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地在调查市场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系列的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卓越工程师培养技术保障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建立起完备的学生选拔以及培养模式机制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象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当然为了保证培养计划的实现,对学生的选拔需要有一定要求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高层次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学生选拔完毕之后,在对其进行如何培养上,需要注意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培养出的学生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于培养模式来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传授,充分利用起学校的资源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现象的发生,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内部边实践边学习,最终形成学校和企业互相结合的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及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最终一步步地向卓越工程师的方向发展。
2构建起有完善的课程框架以及教学手段机制
为了响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大专类院校需要在整个教学的框架上做出调整以及优化,以充分地反映出工程教育的特性。因此,无论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手段上,都要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基础课程中将工程设计的思想以及相关的技术理论融入进去,同时还需要增强相关的工程伦理、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地将自主研究以及分组探讨等方式应用于课堂,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评价上,要摒弃僵硬的笔试形式,将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作为主要考察的对象以及手段,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创新设计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与工程相关的技能。
3建立起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机制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卓越计划的实现,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教师队伍,这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大专院校一定要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工程教学以及实践能力,最后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3.1建设校内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大专院校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首先需要保证校内的师资力量,构建起一个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首先,需要完善和优化任课老师的进入制度,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培养工程师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背景或者工程经验,或者那些从事工程相关研究的优秀老师,这样能够保证传授给学生第一手的工程知识,照本宣科对无法保证这类学科教学质量的;其次,需要不断地通过培训以提高任课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那些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需要定期地安排他们去企业接受培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相关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外,为了学校还需要建立起人才的引进制度,对于那些工程企业的人才,可以邀请他们来给学生做指导和培训,或者直接聘请他们来任教,将其自身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3.2建立有效可行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光靠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大专院校需要不断地引进外部的教师资源以不断地强化自身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此,学校可以选择工程类相关的企业作为合作方,当然前提是要通过调查该企业的是否具备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条件以及意向。然后,再在企业内聘请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的工程师,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来担任任课老师。总而言之,大专类院校需要站在长远的角度上,不断地为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资源。
4构建起合理而高效的课程计划保障体系
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大专类院校还需要在课程设置体系上下功夫,这是保证该目标实现的基本出发点。课程计划关系不仅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着其将来的工作。一个合理而完善的课程计划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道德素养。其中实践技能这一项,也包含多个部分,其中有各种工程项目的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等,这直接与学生将来的实践动手能力挂钩。当然,为了实现课程计划,其基础资源应该拓展到校外,通过校内校外综合资源的共同利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为社会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卓越工程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浩大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大专类院校而言,需要不断地完善人才的培养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2]孙道胜,程家福,潘和平.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机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作者:刘莉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