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能力培养范文

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能力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能力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能力培养

一、改革实验教学环节

(一)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正确思维方法及严谨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5-9]。将“冶金原理”和“钢铁冶金学”课程中的实验学时拿出来,设立48学时“冶金工程实验”课程,系统传授实验原理。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为辅的局面,改变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的地位,使理论学习和实验同时进行,实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且单独考核,易于管

(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4人一组,根据实验题目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以“减重法测定铁矿石的还原度”实验为例,每个学生分工不同,有的负责高温还原炉的设计与选择,有的负责实验方法的确定,大家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在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中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多手段并用,改善实习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实习冶金工程属于高温高压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同时,冶金企业受到企业效益和生存、发展的制约,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实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安排有现场经验的教师采用冶金工艺流程软件进行辅助实习。软件包括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二次精炼、连铸、电炉炼钢等工序。例如,高炉炼铁部分包括高炉本体、冷却系统、煤气净化系统、喷煤系统、热风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和高炉冶炼原理等部分,既能让学生宏观掌握高炉炼铁整个过程,又能把握高炉内微观反应细节,提高了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也克服了实习所受到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二)网络辅助炼钢实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是由国际钢铁协会举办的钢铁行业世界性模拟生产技能竞赛。学校自2011年开始组队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先进行校内选拔赛,优胜者再参加国际比赛。把这种模拟训练过程引入实践教学,通过对炼铁和炼钢过程进行全面模拟,理解原料和冶炼过程中工艺参数选取、产品指标优化等,深化了学生对钢铁生产的认识,树立了创新意识、成本意识和团队意识,弥补了生产现场不能动手操作的不足,使网络模拟成为培养冶金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辅助方式。

三、通过毕业论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毕业设计过程网络化管理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四年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撰写科研论文归纳能力融合在一起。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必须独立工作,主动学习,了解课题相关的学术前沿,接触先进科学仪器,从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10]。学校自主开发“材冶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双选系统”,教师确定题目课题、学生选择题目、选择导师、教师选择学生、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答辩申请等各个环节都在系统中进行,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监控与指导,保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

(二)精心选择课题,保证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冶金工程专业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涉及研究方向包括高炉炼铁、炼钢及连铸、有色冶金、冶金过程节能环保、冶金用耐火材料、冶金物理化学、冶金过程仿真计算等。教师从生产实际和科研内容出发,及早酝酿课题,在第七学期末提出毕业设计课题,保证一人一题,写出详细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三年内毕业论文题目不雷同。这就使得学生必须独立开展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等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抄袭论文的可能。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独立开展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过程及数据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及讨论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培养独立科研和撰写论文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启发。

四、科研训练贯穿始终

(一)实行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即本科生入校后就选定某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在学完基础课后跟随导师参与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直接和大四时的毕业论文环节衔接。由于参与课题的时间长,对课题理解加深,投入精力增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课题,争取本科阶段撰写专利、,促使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部级等各级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设置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其成果以或申请专利发明为主要验收指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学生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实验研究及结题报告等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培养途径,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到创新能力培养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层次。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多主体、全过程、闭环式协同机制,创新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内容、措施及实现途径,实现冶金人才培养层次由“应用”到“卓越”的跨越。

作者:张军红 鲁艺 何志军 庞清海 卢艳青 刘坤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