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防工程渗漏控制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防工程在施工中,部分结构出现渗漏水现象,主要出现在工程主体结构墙板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外墙预埋管和混凝土裂缝处,为了防止和解决砼渗漏问题,应该对上述薄弱部位的施工加强质量控制,分析渗漏原因采取可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缝
人防工程砼施工一般是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后浇筑墙体和顶板混凝土。施工缝若处理不当,如施工缝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砼振捣插入不到位和漏振等原因产生混凝土粘接不严,尤其是钢板止水带翻口下方,都极可能导致渗水。施工缝的留置主要有三种方式,其防治方法如下:
1.1水平缝加20×30BW止水带或镀锌钢板
按此方法留置时橡胶止水带一定要安置牢固、平稳,居中放置后用水泥钉固定或氯丁胶粘剂涂抹粘接。金属止水带造价偏高,但止水效果较好,也是目前施工中常用的,在预埋时接头要焊满阴阳角,尽可能不留接头,底板混凝土拆模后施工缝要认真清理,凿去水泥浮浆和浮石,凿毛后用干净的压力水冲洗干净,使砼面保持湿润,然后方可进行模板支护。
1.2外地内高
浇筑底板混凝土时由木工在翻口外侧支一根(B/2)方木,并使内侧混凝土与方木齐平。
1.3凹凸槽形
翻口两侧各支(B/2)方木一根,中间砼面与两侧方木齐平,木方的高度一般为100mm。在现场施工时,通常采用凸槽形。相对而言,采用钢板止水带施工方法比较普遍,实际施工的效果也比较好,作业时只要将施工缝位置清理干净,砼振捣充分,施工缝渗水的现象就能避免。
2后浇带
在通常情况下,当浇筑墙体长度超过40~60m时,按规范要求应设置后浇带。当地面有建筑时,后浇带的设置应该根据地面建筑的要求确定,预留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宜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配合比应该由试验确定,强度需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由于,后浇带留置的时间比较长,积存的建筑垃圾、杂物比较多,所以,必须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清理干净。施工前,将接缝处的砼凿毛,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水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3变形缝
设置变形缝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沉降引起的裂缝也称为沉降缝。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一般设置沉降缝,是人防工程变形缝的主要形式。主体与室外出入口因基坑开挖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而造成沉降不均匀,导致橡胶止水带撕裂或沉降缝隙过大而难以修补。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埋设好的止水带由专人全数检查,保证沉降缝的施工质量。沉降缝一般设置在不同地基之间的主体结构物之间,由抗拉强度高、抗老化的橡胶和钢板组成,其形式可分为中埋式、可卸式和复合式三种。现对这三种止水带的特点加以描述:
(1)中埋式止水带埋设时不得在转角处槎,而应设置在较高位置,接槎粘贴一定要牢固且不大于两处。止水带两边均要用φ6的钢筋套固定,钢筋套间距为400~500mm之间,止水带的边缘需用铁丝固定牢固,防止移位。浇筑砼时止水带下侧必须要振捣密实,28d后将沉降缝清理干净,并在干燥的状态下,分别用遇水膨胀的止水胶条、聚乙烯泡沫塑料衬垫、其他限制隔离件、聚氯乙烯胶泥或防水柔性密封胶按要求填嵌沉降缝。这种止水带在沉降量不大时,实效显著,但在不均匀沉降较大时可能会造成橡胶止水带撕裂。因此,中埋式止水带在地基土质较差时不宜使用,地基土质较好时可以使用。
(2)可卸式止水带使用时,一定要在沉降缝两边各埋一套铁框,其中的扁铁压板和橡胶止水带的预留孔位置必须严格对准,浇筑砼时预埋件不能移动,预埋角铁框的锚固筋不能随意割掉,橡胶止水带连接处切口呈45°角,用热胶粘贴,接槎位置应设置在顶部。浇砼时角铁框下部必须振捣密实。这种止水带一旦发现缝隙渗水,可以对橡胶止水带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
(3)复合式止水带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兼顾两种形式的优点,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撕裂后,还有一道橡胶止水带阻挡地下水的侵袭,虽然其造价较高,但止水效果很好。所以,目前人防工程的沉降缝普遍采用这种复合式止水带。
4预埋套管
人防工程的基本功能是防护和密闭,因此,外墙有防水要求,同时进出该工程结构的外墙管道都要采取密闭、防渗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预埋套管的办法。套管分刚性套管和柔性套管的办法。埋设套管时套管不得有接头,预埋套管一定要直接埋置在墙体或顶板内,严禁先留孔后埋置;套管一定要焊上止水翼环,焊缝要均匀、饱满。当结构有变形、振动的可能时,穿墙应采用柔性钢套管。按设计要求易变形位置应选用沥青麻丝、石棉水泥或沥青石棉绳等柔性材料进行填充,在浇筑砼时墙体中的预埋套管下侧一定要振捣密实,尤其是大口径预埋套管,其下侧砼振捣的要求更严格。
5混凝土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钢筋锈蚀,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因此,应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计原因,如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或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导致构件产生裂缝。
(2)材料原因,如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混凝土外加剂、掺料品种错误或掺量不当等,都会使混凝土的收缩加剧。
(3)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如水灰比过大。
(4)施工和养护的原因,施工时振捣不密实,造成蜂窝现象,局部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措施不当,引起砼内部温差过大,造成温度裂缝;如浇筑混凝土时风速过大、烈日暴晒造成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收缩过大;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到位也会造成砼早期脱水,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5)使用方面的原因,如局部荷载超标、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任意开洞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墙的开裂现象。
6其他原因造成的渗水、漏水问题
(1)蜂窝、孔洞。这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振捣棒抽插过快或模板拼缝过大漏浆所造成的。预防的办法是:支撑好的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加强检查,及时封堵孔洞和大模板缝,保证不漏浆;在浇筑墙板砼时,一定要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30cm,且要振捣密实,快插慢拔,间距得当;不漏振,不过振。
(2)对拉杆处发生渗漏。这主要是对拉杆中间的止水片电焊质量差,或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提前拆模,使对拉杆转动,也可能是外墙拆模后外侧对拉杆未作防渗处理。预防的办法:对拉杆制作时止水片要满焊,最好是双面焊;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进行模板拆除;模板支护时外墙外侧对拉杆限位与模板间应放置一块50mm×50mm×10mm的木板,拆模后凿出木块,割去对拉杆,再用防水砂浆分两次抹平。
(3)底板混凝土翻口处吊模撑脚的设置不合理,造成渗水、漏水。这主要是撑脚木块支撑在垫层上,拆出吊模时已过了砼终凝时间,留下的空间极易漏水。解决的办法是翻口模板应采用在底板混凝土面上焊短钢筋撑脚的办法,将吊模放在钢筋撑脚上,并且焊上撑脚限位,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标高和墙板厚度,又可以解决渗漏问题。